分享

出乎意料!《梦溪笔谈》的作者沈括竟是举世无双的全能型人才

 毗陵桥上星如月 2022-06-17 发布于上海
文章图片1

近日,峰哥在研究唐代阎立本传世名画《十八学士于志宁书赞卷》时,发现卷首的题跋落款是“吴兴沈括”,就产生了疑问,这个沈括是不是就是北宋的科学家、《梦溪笔谈》的作者沈括?难不成沈括还是一个书画艺术家不成?带着这个疑问我开始翻阅资料进行查证,不查不知道,一查吓一跳,原来“此沈括”就是“彼沈括”。进一步了解后发现沈括真不是中学历史课本上介绍的那个样子,也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简单,有必要谈谈沈括这个人。


沈括是哪里人氏、家世如何?

沈括 (1031~1095),字存中,号梦溪丈人,杭州钱塘(今浙江杭州)人。看到这,有人会问,沈括明明是杭州钱塘人,而这幅画题跋的落款是吴兴沈括,这是咋回事呢?其实,沈氏祖先自东汉初迁居武康,武康就是现在的浙江湖州市德清县的武康镇,宋时属吴兴所辖,因此沈括自称吴兴人是没有错的。

沈括生于宋明道元年(1031年)的一个官宦家庭,祖父沈曾庆曾任大理寺丞,父亲沈周、伯父沈同均为进士。他的父亲沈周一生先后在13个地方做过官,当过福建泉州、河南开封、江苏南京、四川成都的知府,使得沈括有机会随父亲走过全国许多地方,游览了各地的名山大川,使得沈括自幼对奇特的地理等有极强的好奇心。

有一天,沈周的好友范仲淹和王安石一起拜访沈府,看到沈括机智聪颖,勤奋好学,一番考究后二人对沈括的博学表示惊叹。但见其主要兴趣不在经学与科举上,就劝沈括应把主要精力放在经学和为天下百姓计之上,但沈括并没有听从劝告。也幸亏沈括没有听从二人劝告,否则我们也看不到那个与众不同的沈括了。

文章图片2

沈括画像

沈括是个什么样的人?他有哪些成就?

在我们大多数人的印象中,沈括就是一个科技型人才。但我今天要告诉大家的是,沈括是一个举世罕见的、绝无仅有的全能型人才。他的才学之全面,几乎超越并秒杀历史上任何一个通才。按照现代学科分类,他是贯通文、理、商、法、工、农、医等所有跨学科的大通才。不仅如此,他在政治、经济、外交和军事上,也有卓越的表现。

文章图片3

科学巨著《梦溪笔谈》

他是一个文武全才的实干型官僚。历任太子中允、检正中书刑房、提举司天监、史馆检讨、三司使等职,他还担任过延州知州兼任鄜延路经略安抚使,是镇守一方的地方军政大员,在政治上还是一个改革家,参与熙宁变法,受到宋神宗和王安石重用,在经济(主要是盐法改革)、礼法、历法、军政国防及兵器、战法等方面的研究和改革影响深远。

他是一个文学家。沈括一生著作众多,据《宋史·艺文志》记载,他的著述有22种155卷。有综合性文集《长兴集》、《志怀录》、《清夜录》,医药著作《良方》、《苏沈良方》,科学著作《浑仪议》、《浮漏议》、《景表议》、《熙宁奉元历》、《圩田五说》、《万春圩图记》、《天下郡县图》、《南郊式》、《诸敕格式》、《营阵法》,音乐类著作《乐论》、《乐律》、《乐器图》等。然而最著名的还是《梦溪笔谈》。

说他是文学家,主要是因为他有文集传世,把科学著作也一并列举出来,是让大家对沈括有一个更全面的认识,后面还要专门谈到沈括在科学方面的成就。他的诗歌诗风平易清丽,散文活泼,在北宋文坛上独树一帜。他写了一首关于石油的诗《延州诗》:“二郎山下雪纷纷,旋卓穹庐学塞人;化尽素衣冬未老,石烟多似洛阳尘。”戍边时沈括写了数十首凯歌,在军队得胜时歌唱,这些凯歌,迄今保留下来的有五首,其中一首写道:“旗队浑如锦绣堆,银装剑背打回回。先教净扫安西路,待向河源饮马来。”这气势如何?

文章图片4

宋史关于沈括的记载有三页之多

他是一个科学家。精通天文、数学、物理学、化学、地质学、气象学、地理学、农学和医学。《宋史》说,沈括“博学善文,于天文、方志、律历、音乐、医药、卜算无所不通,皆有所论著”。他的《梦溪笔谈》,内容丰富,涉及农业、水利、天文、数学、物理、化学、考古、语言、史学、文学、音乐、美术以及财经等方面。《梦溪笔谈》原有二十六卷,后来增加《补笔谈》三卷,《续笔谈》一卷,总计三十卷。全书分成十七类,共六百零九条,十几万字,是一部集当时科学成就之大成的巨著,被誉为“中国科学史上的里程碑”,在世界文化史上也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文章图片5

沈括的科学成就

文章图片6

中国石油大学沈括雕像

他是乐律行家。沈括撰写了《乐论》、《乐器图》、《三乐谱》、《乐律》等著作。《梦溪笔谈》中与音乐相关的记述有40多条,研究并阐述了古代音乐的音阶理论;记述了沈括对唐宋燕乐的研究心得,如燕乐起源、燕乐二十八调、唐宋大曲的结构和演奏形式、唐宋字谱等;并考证了部分乐器的形制、用材、流布与演变。

沈括在书画收藏与鉴赏方面也是行家。他撰写过《图画歌》,用歌诗的方式,对两晋至宋代50多位名画家的作品及风格进行品评,语言精练、视角独到,得到了当时米芾等人的高度评价。

他是经济学家,当过主管全国财政的官员。他在三司使任上,针对盐价不断上涨、民怨较大的问题,实施了盐钞法改革。沈括注意到贸易来往中的顺差和逆差问题,主张根据边境地区的实际情况,通过调节贸易额来达到稳定货币的目的。沈括还提出了“钱利于流”的货币理论,主张加速货币流通,通过货币在流通过程中的增值来达到稳定币值的目的,这一发现也比西方早。

他是名符其实的外交家、谈判专家。1075年沈括出使辽国,出发前预先找出相关书信档案数十件,让幕僚和吏员背熟。契丹宰相杨益戒每有问题提出,沈括就让手下吏员列举档案条文作答。谈判先后进行六次,杨益戒无言可对,就威胁说,以数里之地、绝两国之好,不利于和平。沈括以国之道义、民之根本为理由,申明寸土不让。在沈括一行力争下,辽廷最终有所退让,紧张的宋辽关系得以暂时缓解。

他是一个卓越的军事指挥官。1080年,沈括知延州,兼任鄜延路经略安抚使,抵御西夏。到了延州,他选拔出精锐之士,充实边防部队,延州军队的声威远超其他州府。 灵活运用声东击西等战术,先后攻下磨崖寨、浮图、吴堡、义合、金汤、葭芦等重要边城要塞,维护了边境安定。1082年2月,沈括以战功升为龙图阁学士。

他还详尽地记录了毕昇的活字印刷术。没想到,正是这一份独家的记录,才使活字印刷术得以传世,并上升为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而不至于被时间湮灭。而沈括,是活字印刷术总结和推广的历史第一人。正因为沈括的记载,毕昇发明的活字印刷术在宋代开始流传和运用。当时人以沈括的字给活字印刷术命名,称为“沈存中法”。

他还是一个水利专家、地理学家、地图绘制专家、医药学家、兵器制造专家……

沈括一生取得的成就,我认为迄今为止无人比肩、罄竹难书(请原谅我用这个词),他涉猎的范围实在是太广了,真正做到了上管天,下管地,内管政治,外管外交,在每一个行业都能取得彪炳史册的辉煌成就。沈括,真是神一样的人物!


沈括,也是一个有缺点的人!

生活中,总有一些人面对敌人强悍勇敢,但面对同事、亲人等熟人时态度软弱。沈括一生吃亏就在这里,家事如此,仕途也是如此,不得不说这是沈括的悲哀。

沈括的第二任妻子张氏,是淮南官吏张蒭之女,骄蛮凶悍,经常责骂沈括,甚至拳脚相加;在秀州时,张氏还常去官府控告他。有一次,张氏发脾气,竟将沈括的胡须连皮带肉扯将下来,儿女们抱头痛哭,跪求母亲息怒。在张氏的虐待下,沈括在定居梦溪园的第四年生了一场大病,此后身体越来越虚弱,常自叹命不久矣。据说还将沈括与前妻所生的儿子赶出家门。但面对这种情况,沈括只是一味忍让,没有进行过任何反抗。

在戍边期间,沈括和副手种谔建议朝廷经营横山,筑垒蚕食,使西夏不得越沙漠为寇。宋神宗于是派给事中徐禧作为钦差大臣,前往鄜延负责筑城之事。但是,徐禧“素以边事自任,狂谋轻敌”,推翻了沈括等人先筑古乌延城的提议,力言先筑永乐城。沈括起初不赞成,认为永乐距离后方太远,恐怕孤立无援。徐禧不听。性格懦弱的沈括遂选择了妥协,一切由徐禧专决。结果,永乐建城不久就被西夏攻陷,宋朝守军二万五千人伤亡殆尽。永乐被围时,沈括正护守米脂,所部仅万人左右,在进援受阻的情况下,受诏退保绥德。事后,作为一路之帅的沈括被问罪,朝廷限制其自由活动,形同流放。

直到七年之后的1089年九月,沈括接到诏命获得自由后,就举家搬迁至早年在润州(现在的镇江)购置的梦溪园 ,在此隐居,总结之前所记载的奇闻异事、地理考究、科学成就,汇编成鸿篇巨著《梦溪笔谈》,使之得以流传后世。

此外,沈括在参与变法时,对王安石当时的一些做法也是有看法的,但他大概是碍于师生情义(沈括中进士时王安石是副主考官)没有当面提出,而是在王安石被罢官后才提出异议,在王安石重新起用后受到王安石一派的排斥打压遭到贬官,这也是他性格缺陷的一个方面。

另外,后人对沈括诟病最多的是,有人认为沈括就是“乌台诗案”中的告密者,但沈括和苏轼始终都是好朋友,没有因为乌台诗案而断绝往来,我们至今也没有证据证明沈括就是那个告密者。但沈括成为这件事的“背锅侠”,从一个侧面反映沈括在职场上的人际关系处理的并不好,也导致改革派和保守派众口一词地说沈括的坏话。

一位历史学者曾如此评价沈括:沈括是一位具有很强的敬业精神、工作认真务实、能够体恤民情的良吏,但他却不是一位出色的政治家,不具备政治家应有的胆识与果敢坚毅。他学识渊博,机敏过人,但面对权力斗争与矛盾冲突却显得无所适从。他遇事总是退让、妥协,希望能委曲求全,却总是陷入更深的困境,遭到王安石及变法派的疏离与攻击。这就是沈括。

写在最后的话

对于沈括而言,从1082年遭贬谪以后的13年,是他一生最郁闷的时光。但对历史而言,它让一个不擅长人际关系的懦弱官员结束了他的政治生涯,从而还给了后世一个伟大的科学家。

回顾沈括的一生,他没有将自己禁锢在经学之中,而是走出了一条独特的路;他干一行爱一行钻研一行,造就了他在诸多领域不凡的成就;为官时他内心毫无私利,胸怀天下,心系百姓,被贬时无怨无悔;晚年遭遇皇帝的不信任后,以老庄思想来宽慰自己,著书立说,流传千古。做人当如沈括,我们在面对人生的各个阶段时,应向沈括学习,不辜负自己的每一段光阴。

创作不易,你的点赞、评论和关注是对我最大的支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