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70岁大臣被赐死,断头饭吃了2块肉喝了3杯酒,皇帝看后却放了他

 嘟嘟7284 2022-06-17 发布于北京

清朝二百六十八年的历史之中,康乾盛世便占了整整一半的时间,恰是在一百三十多年的康熙、雍正、乾隆三朝中,文字狱的数量是最多的,并且是逐年递增的,遭受文字狱的人范围越来越广,上至朝廷的士大夫下至平民百姓。

尹嘉铨一案发生在乾隆年间,为官期间从不犯错误,却在退休之后写了奏章呈交给乾隆皇帝,乾隆皇帝看完之后龙颜大怒,便随即赐死尹嘉铨在狱中尹嘉铨的断头饭吃了两块肉喝了三杯酒,最后乾隆皇帝看到后却放了他。

一、盛世下的文字狱

看得见康乾盛世的经济繁华以及百姓的安居乐业,却看不见盛世之下文字狱肆虐的严酷。看得见康乾盛世下吏治的清明,却看不见文字狱冤死的百姓。

清军入关后,反清运动时常发生在康熙、雍正、乾隆三朝中,文字狱都有一个特点,那便是通过文字狱镇压一些士大夫的反满思想以此来强化中央集权以及皇权巩固统治,因此在此时期皇权便达到了巅峰状态。

乾隆年间触犯文化禁令者,大多数是底层人民中的知识分子,甚至包括了平民百姓,在一百三十多次的文字狱中,平民百姓就达到了五十次。乾隆皇帝追究这些人的罪状并不是因为他们真的有反满思想,大多是则是捕风捉影。

只要是平民犯错往往就会被牵扯进来,这些便成为了一幕幕的闹剧。最后则是文化禁令越来越严密,戴名世《南山集》一案之中,戴名世认为在明朝灭亡后,江南的明朝剩余势力构成的南明不应该被一笔带过,因此便产生了不同的观点。

现代观点认为编辑史书的时候需要辩证的去看待历史,康熙皇帝却以戴名世“狂妄不谨”的罪名将他处死,其他相关人员皆被流放到宁古塔。

二、尹嘉铨案

尹嘉铨年幼时就有了极高的学习天赋,成年后参加科举考试,在雍正十三年中了举人,至此便走上了仕途之路。中举后便在朝廷做官,选后任职刑部侍郎以及山西按察使等职务。

不久后由于才能出众便升职为正三品的大理寺卿。不仅如此,由于他的学问甚广也得到了皇帝的赏识,更是被皇帝赋予传授皇家子弟知识的权利。

朝廷为官数十载,兢兢业业勤勤恳恳,此时的尹嘉铨已经七十岁了,年过半百的尹嘉铨已经到了退休的年龄,乾隆皇帝得知此事后,便赐他告老还乡在老家河北博野安享晚年,回到家乡的尹嘉铨成为了当地德高望重的人。

乾隆皇帝出游河北时,召见了当地非常有名的人偏偏就是没有召见自己,这让尹嘉铨觉得自己很是没有面子,不甘心的尹嘉铨便写了两个奏折呈交给乾隆皇帝,想在乾隆皇帝面前找回属于自己的面子。

本来可以幸福的度过自己余下的岁月,奈何一件事打破了原有的幸福。尹嘉铨认为乾隆皇帝路过河北时会召见自己,这是因为自己在退休之前是一位有功于国家的大臣,乾隆皇帝一定会召见自己,奈何期望越大,失望便越大。

这两个奏折全部都是以尹嘉铨父亲尹会一的名义所写的,尹嘉铨精通“道学”,因此非常看重“孝”,甚至将“孝”作为了自己的代名词,在尹会一为官时,因为官清廉受到了当地老百姓的爱戴,去世后便进入了由当地建立祭祀官员的祠堂。

尹嘉铨的第一篇奏折是想为自己的父亲尹会一争取到皇帝赋予的谥号,第二篇奏折则是请求乾隆皇帝将自己的父亲尹会一和一些有功于江山社稷的名臣一起从祀,例如汤斌、李光地等人。

汤斌何许人也,是清朝著名的政治人物,谥号文正,李光地更是太子太傅,入驻贤良祀。写完奏折后,尹嘉铨派人将奏折呈交给在保定的乾隆皇帝,自己则是在家中等待“好消息”。

当看到奏折的乾隆皇帝龙颜大怒,批阅奏折时写道:“定谥号是国家大事,岂可妄求”。乾隆皇帝念在尹嘉铨一片孝心的份上,便没有治罪。奈何尹嘉铨执意想出风头,又将第二本奏折呈交给乾隆皇帝,看完奏折的乾隆皇帝火冒三丈。

这是因为乾隆皇帝曾经说道:“我称古稀老人已经昭告天下,尹嘉铨却敢称自己为古稀老人”随即不久尹嘉铨被下诏入狱。在狱中的他亲眼看见自己的所著的书籍被焚烧殆尽,不久后乾隆皇帝下旨将尹嘉铨以绞刑处死。

随即承办官员罗织罪名给尹嘉铨,尹嘉铨在北京和博野的家产全部被抄收,自己所著的书籍也全都被一一列了出来。在这些书籍中有许多不该出现的词语,其中影响最大的便是“古稀老人”一词,

三、尹嘉铨的结局

尹嘉铨的“古稀之罪”是典型的文字狱,但是根据清朝时期的其他的文献记载,尹嘉铨并没有被绞死。原来,尹嘉铨被处死之前,乾隆皇帝命人给在狱中的尹嘉铨送去酒席为他送行,看淡生死的尹嘉铨吃了两块肉,喝了三杯酒,便坦然以对即将来临的绞刑。

乾隆皇帝得知了这件事后颇有感触,心想尹嘉铨为官的时候受到百姓的爱戴,兢兢业业为朝廷工作,给皇室贵族的孩子传授知识,若是我赦免他的罪行,也能体现出自己的仁厚,在经过思索一番后的乾隆皇帝下旨赦免了狱中的尹嘉铨。

四、总结

清朝时期的文字狱对后世有着很大的影响尤其是康乾盛世期间的文字狱,可以说在这一时期的文字狱是最残酷的压制了许多文人墨客的情怀。尹嘉铨一案只不过是发生在康乾盛世时期的文字狱中的一部分,还有更多无辜的人以此丢失了性命,成为了统治者加强统治的工具。

文字狱的影响下,清朝时期的文人大多不敢发表任何观点,导致自己丢失了属于文人的气节,只会一味的读书走仕途这条道路,正是因为文字狱导致了清朝时期的社会进步和发展,最终在康乾盛世后清朝便开始走向衰落了,以此落后于世界发展的浪潮之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