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王晨:千里槐香寄乡愁〡“诗酒远方”征文作品展226

 诗文时报 2022-06-17 发布于贵州
征稿启事

千里槐香寄乡愁

王晨

回味着苏子的“槐林五月漾琼花,郁郁芬芳醉万家”,不觉家乡槐花已开。电影《爱情神话》有这么一句台词我很是认同:“春天不吃一次槐花,人生是不完整的”。亲戚发了三张采摘槐花的照片,想来是要做槐花麦饭。我在千里外的校园,回忆着与槐花的点滴,回忆着奶奶做的槐花麦饭,眼角不觉湿润。

我家门口有两棵槐树,那是我童年最喜欢的树。我喜欢它的绿叶:是翠得能滴出水的绿,是让人心旷神怡的青;我更喜欢它的花:是嫩的透出光泽的白,是阵阵清新氤氲心灵的香。那小小的花儿,像是一块块透润的羊脂玉,洁白、清新,轻轻用手指触摸,是油脂一般的温润、娇嫩。一簇一簇的花儿,骄傲地挤在一起,白的绿的拥成一团,在黝黑的枝干的映衬下,显得更加雪白,既清新又淡雅。槐花瓣儿虽小,但花香不减。每每槐花盛放,那清香便氤氲在空气里。我不敢唐突,轻轻地嗅着,蜜的甘甜与花的清雅交织融合,当真是“春水碧波飘落处,浮香一路到天涯”。

还记得奶奶为我做的槐花麦饭,甜香又醇美。小小的我跟随奶奶一起采摘小小的花儿,放进盆里,舀起瓮里的清水,用手轻轻地淘洗着花朵。洗净后,奶奶把面粉倒进花里,慢而轻柔地搓揉,等到每朵花儿裹上面粉,便可以上锅蒸了。我急着要吃,就大力推着灶台,火却不见大。奶奶笑着说,“凡事要慢慢来,拉得太快风都进不去咯!”我似懂非懂,只能慢着拉风箱,看着火舌一下下舔舐着锅底,等待着美食。麦饭蒸好后,一揭开锅盖,那花儿的甜香与麦子的醇香充分交融,满屋子清香环绕。我早已馋的不行,用手抓起就往嘴里塞,奶奶又是笑、又是骂。虽然是烫得龇牙咧嘴的,但是那槐花麦饭的香,却是我一生都铭记的甜。平时也可以吃到洋芋麦饭、豆角麦饭,但是槐花麦饭一年毕竟只有一季,对我来说也就是春日限定的快乐了。

如今远在他乡,每当看到槐花,我就会想起我的家,想起这短暂而快乐的童年。唐朝科举盛行,槐树成了万千学子们考取功名的精神寄托。那时科举考试的乡试一般在八月举行,槐树开花结果,也称“槐秋”或“槐黄”,举子赴考称为“踏槐”,高中则称为“中黄”。我在他乡求学,心中亦念着有朝一日在槐花结果之时,学成而归,不负家人所期。

《舌尖上的中国》里有这样一句话:“中国人对食物的感情多半是思乡,是怀旧,是留恋童年的味道。”是了,我怀念着槐花、怀念着槐花麦饭,因为我心中深深思念着我的家乡。槐花麦饭的味道,在童年漫长的岁月中和家乡的土地、热情的乡亲、乡亲们的念旧、勤俭与坚忍等等情感和信念,混合在一起,才下舌尖,又上心间,让我几乎分不清究竟是滋味,还是情怀。

从回忆回到生活,擦干眼泪。我给奶奶打了个视频电话,奶奶展示新摘的槐花,笑着说:“麦饭做好了,让你爸爸给你寄些过去吧”是的,距离固然存在,爱却没有学过地理。思念与爱终将跨过千山万水,我们终将与美好、家人相拥。

槐香千里,千里槐香,我在记忆的槐香里,在千里外的他乡,想念着家的味道。

作者简介:王晨,常州大学周有光文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有光”文学社学生负责人。喜爱唐宋文学,向往诗意生活。



中青诗酒文学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