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欧洲新坦克解决“火力不足”的担忧了吗?

 fairyfail 2022-06-17 发布于天津

正在进行的Eurosatory 2022欧洲防务展上,有关各国展出的新型装甲突击兵器的新闻吸引了相当多的眼球。毕竟眼下的欧洲正在经历乌克兰战争的战火,以至于波兰、德国这样原本身处欧洲中部,冷战结束后就被广泛认为不会面临战争的国家也都开始认真准备重整武装。

图片

▲ 萨托利展的东道主法国更是已经开始了新一代信息化装备的换装

在乌克兰战争中,坦克和步兵战车这类传统地面突击武器在暴露出面对新技术和新对手脆弱性的同时,也展现出了重装甲部队相对各类轻装部队更强的生存能力和重要性。同时,乌克兰战争本身的爆发,也让传统欧洲强国们把“应对俄罗斯装甲部队”这件传统需求再度提上日程。当然,作为面对未来的军备企划,这里说的“俄罗斯装甲部队”自然不光是现成的T-72/80/90系列的冷战车型,还有“阿玛塔”这种虽未正式服役,但显然对上一代主战坦克产生威胁的东西。

图片

▲ 尽管“阿玛塔”看起来更像是阅兵专车,但它产生的技术冲击无疑已经在影响世界各国了

从2015年首次面世至今,“阿玛塔”坦克作为西方要面对的新一轮威胁的核心之一,已经摆在台面上7年时间了。虽然大量关键指标依然保密,但作为总体布局迥异于传统坦克的新装备,“阿玛塔”这种把成员全部塞进车体里,用无人炮塔缩减正面防御面积,从而用有限的重量加强剩余部分正面防护能力,同时还用125毫米整装弹和新125毫米炮增强火力,再加上主动防护、全新升级的车载设备,使全车三大性能上一个档次的技术路线,能够使它在战斗全重变化不大,也没有什么天顶星黑科技的情况下获得理论上对北约国家现役坦克的技术优势。

图片

▲ “阿玛塔”在技术上没有什么飞跃性的突破,但在设计上确实有别于传统主战坦克

也差不多从2015年开始,西方国家应对俄罗斯新坦克的各种应对措施就陆陆续续出现了,这其中最有标志性的自然就是德国莱茵金属的130毫米坦克炮和法国Nexter集团的140毫米坦克炮。毕竟在三大性能的较量中,甲-弹矛盾永远最真切直接也最简单粗暴的,一旦在现有的装备体系里一方无法获得显著提升,那么使用直接的物理定律来占据优势就成了首选之一。欧洲国家在冷战末期就曾针对可能出现的苏联152毫米坦克炮预研了一波140毫米炮,虽然因为苏联解体,两边的大口径火炮都马放南山了,但是毕竟冷战后两边围绕120和125这两个现成口径还是做过不少功课,因此大口径加上新技术的叠加,这两款新火炮的威力本身都相当可观。

图片

▲ 德国的130毫米坦克炮技术也不是突然出现的,只不过这次和坦克实现了结合

本届萨托利防务展上的几款新型主战坦克,着重体现的就是这种火力上的性能提升:KF-51在主炮上使用了莱茵金属研制的130毫米炮;勒克莱尔XLR换装了法国此前披露的140毫米坦克炮;EMBT虽然目前使用的还是120毫米炮,但换装140毫米炮的计划也已经在进行之中。加上三款坦克都使用了尾舱式自动装弹机,保证了坦克在发射整装大口径弹药时的射速水平。除此之外,KF-51在选配组件上额外增加了发射HERO巡飞弹以及小型察打一体四旋翼无人机的能力;EMBT则堪称21世纪的“多炮塔神教”,在为主炮配备12.7毫米并列机枪的同时,在遥控武站上用上了短管30毫米机关炮,甚至还给非穿透式的车长周视镜边上塞上了一挺7.62毫米机枪,在打击火力多样性程度上都相当精彩。

图片

图片

▲ KF-51和EMBT作为看起来新研制的坦克,身上的技术独创点还是不少的

由于几家厂商都比较重视对车载火力系统以及信息化能力的宣传,对车辆的防护系统所提甚少,其底盘和动力系统则基本还是基于传统的“豹2”和“勒克莱尔”这样的标准三代坦克,因此火力系统的提升就成了这些新坦克的主要卖点。但有关弹药基数和弹药补充的问题却不容忽视。当代130毫米和140毫米坦克炮弹药不仅尺寸比120毫米弹药大了很多,重量也显著增加到30公斤级。传统的120毫米坦克弹药重约20公斤,一般被认为接近人力自动装弹的上限。虽然尾舱式装弹机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待发弹的问题,但在弹药基数上,当代主战坦克一般能携带40多发的炮弹,而尾舱式装弹机能够容纳的弹药一般只在20发左右。由于前文所述弹药尺寸和重量问题,将车内其他地方散布的备弹装进装弹机还是要依靠人力,且难度提升不是一星半点儿了。

图片

▲ 更长、更重还不可分割,130毫米以上口径的主炮弹药已经不适合单人搬运了

另一个问题也显然会恶化这些新一代坦克的车内备弹情况,就是各种新武器和新设备的需求对坦克空间的挤占。KF-51在炮塔上安装的HERO巡飞弹和无人机就是典型例子。它们都算得上是对当代坦克态势感知和杀伤手段做出重大创新的新装备,但二者在一定基数的情况下总体积都不小,为了便于发射,它们还都要塞到坦克的炮塔尾仓里,而后者刚刚因为要自动装填大口径整装弹药成为坦克主火力系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KF-51目前的展示概念车上,这几种选配济济一堂,留给装弹机的空间够不够塞下10发炮弹甚至都很难说。

图片

▲ KF-51坦克尾舱里的空间被东拉西扯之后,能装弹的空间不多

图片

▲ 而为了容纳140毫米的弹药,原本就占据整个尾舱的法制自动装弹机又在体积上“大增加”

为了操纵这些先进的作战设备,在坦克上增加一名专门操作人员的想法和实践,也是另一个吃空间的重要问题。本届萨托利展上,EMBT坦克是以4人乘员组(车长、炮长、驾驶员、操作员)的状态出现,KF-51展示的样车是3人车组,但也表明可选配置中有在驾驶员侧面再加入第四名乘员用于操作巡飞弹和无人机。这两种坦克的第四名乘员的位置都是驾驶员的侧面,也就是传统豹2坦克底盘里车体弹药主要存放地,这个角度来说,这名乘员的加入无疑让坦克上的弹药存放余地进一步缩减,坦克的持续作战能力进一步下降。相比冷战时期东西方新一代坦克在使用大口径火炮的同时还能基本保障40发左右弹药的优化设计,眼下这些基于标准三代坦克底盘的基础设计反而不敢恭维。

图片

虽然KF-51坦克的第四个乘员是“可选”的,但是需要他的时候,恰恰是有尾舱无人机和巡飞弹操作要求的状态。“一来全来”,弹药就没地方搁了

相比之下,改了140毫米火炮,同时有限加强装甲和车载信息化系统的勒克莱尔XLR反而看起来比较正常,弹药也相对更加充足。但相比会玩花活的KF-51和EMBT坦克,这种老老实实的装备对于公众而言不讨好,对于热衷军事新概念和“不对成打击”,同时又掌管着军事装备采购预算拨付大权的民意代表更难以通过。至于KF-51和EMBT,他们虽然远不成熟,但足够时髦,而且在后续的发展完善中还能变得更强,反而可能会得到最大的发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