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深切面怀“民族的振兴就在于民族教育”的忠实 倡导和实践者全国优秀教师杨旦加措先生

 黑错达布老 2022-06-17 发布于甘肃

深切面怀“民族的振兴就在于民族教育”的忠实

倡导和实践者全国优秀教师杨旦加措先生

――――纪念原碌曲县藏族中学副校长杨旦加措先生逝世32周年

达布老

六月,碌曲草原本应是草长莺飞、花红山绿的季节,但对于每一位碌曲藏中人来说,六月,也是一个饱含着忧伤和思念的时节。三十二年前的6月10日,著名藏族学者、全国优秀教师、政协甘南州常委、中学特级教师、碌曲县藏族中学副校长杨旦加措先生永远地离开了我们。他从浩瀚的若尔盖大草原而来,长眠于洮河之源。直至临终,他热忠于民族教育的初心不改,始终坚信“民族的振兴就在于民族教育”,他为民族教育呕心沥血,演绎了一首为民族教育事业鞠躬尽瘁的颂歌。先生走了,而他给我们留下了为民族教育奋斗不息的蜡烛精神,其永远激励着我们和我们的下一代。

回顾杨旦加措先生在碌曲藏中的从教史,也是碌曲藏中波澜壮阔的发展史。在先生有限的生命里,他的不懈努力下,碌曲藏中的校风建设取得了明显的效果,“尊师爱生,勤奋学习,团结友爱,文明礼貌”在全校蔚然成风,这使碌曲藏中成为当时甘南教育的一面旗帜。

他是碌曲藏中“教风”的奠基人。1987年初,杨旦加措应碌曲县党政领导和教育部门的再三恳请,怀着对碌曲人民的一片深情和振兴碌曲藏族教育事业的热切愿望,毅然辞别故土和亲人,来到碌曲,担任了碌曲藏族中学的副校长和藏语文教师。从此,杨校长全身心地投入到学校管理与课堂教学上,教学上始终注重每个教学环节中,哪怕是一个极小的问题,他也会不厌其烦地翻检、查阅各种资料,直到弄清、讲透。他几乎每天都熬到深夜,批改作业、研究学生、探索教材,力争最好的课堂教学效果。

为了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杨校长工作之余,一直坚持自修,充实自己。他钻研了大量的藏族历史、文学、古藏文典籍,并且编写了《正字法》和《声明论》两部专著,在阿坝州藏中曾被作为教材使用。评定职称时,他提交的长篇论著(藏族简史》,在送审鉴定中,以其较高的学术价值而得到了藏族学者们的高度评价。杨旦加措的学术成就引起了藏学界有识之士的瞩目,中国高级佛学院、西北民族学院、合作民族师专等高等院校先后派人主动上门与他联系,请他去他们那里任教。多好的机会呀,毫无疑问,高等学校的科研条件,图书资料将 会使他取得学术上的更大进步。但是,杨旦加措还是毫不犹豫地婉言谢绝了:“这里的民族教育现状虽然落后,可它正在起步,这里需要人。”也就是这一股正气扶正了藏族中学的师风。

杨旦加措的教育理念是“爱的教育”,是激活“心灵的教育”。因为,他始终坚持立足实践、与时俱进,也始终认为只有“爱”才能走进学生的内心。他更认为身教胜于言教,在工作中,他处处以身作则,要求别人做的,自己首先做好。在做人上,他在学生心中真正树立了一个高尚的人民教师形象。他对工作有火一样的激情,对学生则给以慈父般的热爱和关怀。

1989年12月,学校师生中有许多人患了流行感冒。当时正值期末,马上就放寒假了,他担心学生回家的路上病情加重,回去后无条件治疗,就拿自己的钱买来许多中草药,再用水桶熬上,让患病的学生服用。一连十多天,直到大家完全治愈,他才放心了。学生们含着感激的泪花说:“杨旦加措老师就象父母一样啊!”又有一次,在校学生的住宿发生困难。学校迫不得已将60多名学生安排住在四顶帐篷中。一天深夜,天气骤变,倾刻间下起了瓢泼大雨。杨旦加措从梦中惊醒,首先想到那些住在帐篷中的几十名学生。他迅速起床,顾不得打雨伞穿雨衣,一阵小跑来到住学生的帐篷前。一看,帐篷里已经涌进了大量的雨水,学生们乱糟糟的站在帐篷中,望着肆虐的暴雨束手无策。“怎么办?”杨且加措在脑中迅速寻找着解决问题的办法。突然,他想起了自己的办公室,还有自己的住所,便立即将学生们分头安置好。为了防止淋雨的学生生病,影响学习,他还特地熬了一锅姜汤让学生们喝。同学们平安地度过了这难忘的一夜。杨旦加措以他的实际行动赢得了学生的心,同时也为其他教师树立了楷模。

教育是培养人的事业,杨旦加措深深地体会到,只有既教书又育人才能保证学生的健康成长。他一贯重视学校管理,坚持从严治校,注重校风建设,经常深人到班级和学生之中, 和他们谈心,了解学生们思想上存在的各种问题,并在实践中,逐步摸索出了一套把政治思想教育与藏族传统教育相结合的工作方法。比如抽烟、喝酒、打架是这所藏中长期存在的一个老大难问题,一直得不到很好地解决。杨旦加措决心扫除这些不良现象。他平素没有吸烟、饮酒的嗜好,便首先坚持从正面引导。1988年4月7日是“世纪无烟日”,杨旦加措借机在全校师生中倡导戒烟,结果14名教师和相当一部分高年级男生从这天起戒了烟。他非常兴奋,买来日记本赠送给戒烟的老师。之后,又有很多人在他的倡导下戒了烟、酒,从而使抽烟、喝酒、打架的不良现象在不长的时间内得以根除。

正当杨旦加措在民族教育事业上一展宏图的时候,无情的病魔却一步步向他逼来。长期的忘我工作,终于使他积劳成疾。几年来,结核性胸膜炎、肝炎等疾病一直折磨着他。长期服用抗结核药,面目憔悴,但他置自己的病痛和生死于度外,不顾亲属和同志们让他治疗、休养的劝告,一心扑在教学上,以超乎常人的顽强毅力默默抵档着病魔的吞噬。由于没有及时治疗和很好的休息,到1990年初夏,杨旦加措体内的癌细胞悄悄地在他身上扩散。直到5月24日凌晨,杨旦加措大量吐血,并出现断续休克时,他才被同事们强行送进县医院。但是,一切已经晚了。6月10日,杨旦加措持续昏迷,守护在他身边的于国良校长看到他已经不行了,乘他稍醒时问他,对家人有什么要说的话,他摇了摇头,弥留之际,他吃力地、断断续续地留下了他的临终遗言:“民族的振兴,在于民族教育”。就这样, 43岁的壮龄就过早地走完了他的人生历程。

碌曲藏中建校四十年来,最闪光的也是杨旦加措先生独特的教育思想,它们是先生灵感的闪现、人生的感悟、智慧的凝结,是藏中的灵魂和财富,给人启迪,发人深思,催人奋进。时隔三十二年,让我们再次感受先生思想火花的绚丽与璀璨。

★只有尊敬自己老师的学生,才能有机会学到知识。——杨旦加措先生给学生讲得最多的话。

★要给学生一杯水,老师就应有一桶水。——杨旦加措先生给教师讲得最多的话

★民族的振兴,就在于民族的教育。——杨旦加措先生谈教育。

★树万代学风,育民族英才。——杨旦加措先生谈办学目标。

★这里的民族教育现状虽然落后,可它正在起步,这里更需要人。——杨旦加措先生谢绝中国高级佛学院等高校的聘请时说的话。

★“尊师爱生,团结友爱”是藏中人立于天地的不败之本,亦是藏中人傲立潮头的精神源泉。——杨旦加措先生早期提出的藏中校训。

★老师如园丁,辛勤浇灌着这片田野幼苗;老师似春蚕,对学子呕心沥血,理应得到人们的尊重。——杨旦加措先生在学生大会上的讲话。

……。

2022年6月10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