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低功率到零功率”作战-军事百科-军事频道-中工网

 铁马冰河雄关 2022-06-17 发布于北京

  2015年底美国战略与预算评估中心发布《电波制胜:重拾美国在电磁频谱领域的主宰地位》报告,首次提出了“电磁频谱战”的理念,并将美军在电磁频谱中执行的所有行动都视为电磁频谱战的一部分。此举大大超越了传统“电子战”的范畴。该报告还进一步提出了“低功率到零功率”作战概念,即强调使用低功率电子对抗系统、使用低截获概率/低检测概率传感器和通信系统。这一作战理念强调的是在战场上尽量少使用或不使用主动发射电磁信号的系统,以确保己方不会暴露。换言之,报告建议未来美军在作战时,尽可能不主动发射电磁信号。

  报告提出 “低功率到零功率”作战模式,主要针对具有反介入/区域拒止能力的国家。这是因为,美军认为这样的国家反介入/区域拒止能力主要依靠的是“主场优势”,而“低功率到零功率”作战则可以非常好地抵消这种优势。一是抵消对手国的纵深优势。东道国利用本土的战略纵深来建造美国特遣部队难以企及的通信和传感器网络。若采用隐身平台等低雷达截面积平台来搭载各种无源传感器、电子战支援措施系统、电子/赛博攻击系统来实现精确战场态势感知,则可以有意识地规避各类雷达,并最终实现隐蔽突防。而隐蔽突防以后,则能够以隐蔽的方式对敌方通信网络实施隐蔽攻击。二是抵消对手国定位优势。使用多个电子支援措施阵列,通过三角定位(即测向定位),或通过分析辐射源的多普勒频移对其定位(即时差/频差定位)。通过尽可能不辐射电磁信号或以隐蔽的方式辐射电磁信号,可有效降低敌电子支援措施阵列的截获概率。三是抵消对手国无源探测优势,通过部署无源电磁接收机阵列来探测舰艇和飞机反射回来的环境电磁能。这些无源技术需要对本地的电磁频谱和气象环境进行复杂的建模,这一点是敌方部队难以复制的。隐身平台的使用可以很好地解决该问题,降低敌方无源雷达的探测概率。

  据悉,为开展“低功率到零功率”作战,美军已经进行了一系列技术研发。主要有:一是开发解决“电磁静默战”中的隐蔽通信与组网技术。2006-2009年,美国国防高级研究计划局扰分多址通信项目不断取得进展,与传统基于“干扰规避”的通信方式不同,该项目所采用的新型多用户检测算法允许多用户同时占用相同的信道(即,时域、频域、码域均可重合),并在接收端实现多用户检测。这样即可实现隐蔽式通信之目的。二是开发网络化精确无源定位能力。2013年,波音公司与美国海军共同演示了2架EA-18G“咆哮者”电子战飞机和E-2D“高级鹰眼”预警机的网络化精确无源定位能力,利用机载无源侦察系统,通过多平台到达时差(TDOA)定位算法对低速目标(舰船)进行精确定位,并直接引导导弹实施火力打击。三是开发武器级无源火力引导能力。2015年4月波音公司称,“三架EA-18G协同工作,就可以获得武器级的目标定位轨迹,同时定位时间也很短,完全有可能成为游戏规则改变者”。2015年1月15日,美海军授予波音公司一份用于F/A-18E/F战斗机机载红外搜索与跟踪系统的低速初始生产合同。该系统无需借助有源探测系统即可探测、跟踪、瞄准敌方飞机。至此,红外搜索与跟踪从短程专用转向远程引导。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