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心静则尺平,心明则尺准

 新用户59986244 2022-06-17 发布于安徽
心静则尺平,心明则尺准

太上养神,其次养形,点评:古人说,“养形不如养神,调身不如调心”,调整好心态,有了好心情、好心境,也就有了健康身体的基础,心态对健康至关重要。

“上医治未病”,最好的心情是宁静,一颗平常心,胜过灵丹妙药。

人生有尺,社会有度,心静则尺平,心明则尺准,做人做事,就能时时有度,分寸得当,人生之尺,是行为的指南针、定盘星。

福不享尽有余德,势不使尽有余力,话不说尽有余地,事不做尽有余路,情不散尽有余韵,心不用尽有余量。

心静则尺平,心明则尺准

做菜时先少放一点盐,不够再添,这是留有余地;新买的裤子,因为太长穿不了,去裁的时候叮嘱裁缝少剪点,以免剪短了不合穿,这是留有余地;雕刻人像时,鼻尖先留高一点,不像的话再慢慢削减,这也是留有余地。

凡事留点余地,是生活经验,也是人生智慧。俗话说:利不可赚尽,福不可享尽,势不可用尽,留点漏洞,让别人也有利可图,这样才能合作共赢,人与人交往都不必太精明,小事糊涂,关系才会更融洽。

与人交往中,我们总是容易把话说的太满,事做的太绝,以至于没有回旋的余地,特别是当我们在面对敌人的时候,断尽别人的路径,自己路径亦危;敲碎别人的饭碗,自己饭碗也脆。

心静则尺平,心明则尺准

春秋时,燕将乐毅出兵攻打齐国,最后仅剩吕城和即墨没有失陷,后来吕城失守,只有即墨了。

齐军已到垂死的边缘,齐国名将田单振臂一呼“国家就要灭亡了,我们怎还会有家呢?”士兵人人有誓死报国的决心,结果一战收复全部失地。如果燕军在打到即墨城下时主动示弱后撤,齐军怎会有视死如归的豪情?

不让别人为难,也是不让自己为难,为别人留一条路,你才不会陷入绝境。正如中国那句老话:“事不可做尽,人不可做绝。”

心静则尺平,心明则尺准

给比你弱的人留点余地,将没有反败为胜;给邻居和朋友留点余地,让他们有好处可得,才会和你越走越近,在你需要帮助时伸出援助之手;给自己留点余地,才可以让自己的人生游刃有余地。

太阳下并没有新鲜事。我们自以为独一无二、撕心裂肺的事情,早已在其他人的人生中上演过千千万万遍。最重要的并不是在我们身上发生了什么,而是我们怎么应对这些事。人和人的差距,最终就是由应对事情的不同方式慢慢拉开的...

古人有言:“事不做尽,话不说尽,福不享尽。凡事在不尽处,意味最长。”水满则溢,月盈则亏,万物皆有度,懂得收敛,才能无往而不利,凡事留有余地,是一个人最好的修养。

心静则尺平,心明则尺准

福不享尽,有句话叫做:每一食,便念稼穑之艰难;每一衣,则思纺织之辛苦,我们常常觉得生活不如意,可对许多人来说,能吃饱穿暖就已很知足了。

福气并不是求来的,而是在藏在每个人的一言一行中,若是随意挥霍,不懂体谅他人苦处,哪怕是万贯家财,也终会走向衰败。

人生在世,福不享尽,才能有余德,事不做绝,俗话说:“生气忍三刻,凡事等三天。”做事有三忌:落井下石,穷追猛打,欺善怕恶,无论何时何地,别把人逼到绝境,别把事做到绝处,能点到为止,才是真正的高人。

越是生气,越要忍三刻,越是急躁,越要冷静下来,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只要事情没有做到绝处,日后总还有出路,成年人的自律,就是学会退一步,不让事情失控,不让情绪失控。

心静则尺平,心明则尺准

话不说满,无论是亲人,还是朋友同事,说话前都要为对方着想,关系才能走得长远。《待人五法》中讲:“知人不必言尽,言尽则无友;责人不必苛尽,苛尽则众远。”只要开始注意自己的言语,就算是成功一半了。

每个人说话的习惯,决定了他一生的命运,愿我们都能谨言慎行。“话不说尽有余地,事不做尽有余路;势不用尽有余力,福不享尽有余德。”

曾国藩给书房起了名字,叫做“求阙斋”,勉励自己保持谦虚的状态。求阙,即求缺。高处不胜寒,做人忌满,万事求缺。余生,保持一颗平常心,留有余地,踏实前行。

心静则尺平,心明则尺准

欢迎大家品读中华大家读书会!

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传播正能量!

获家庭更幸福美满,事业更成功!

感恩万佛之祥光照耀,感恩神天共佑!

感恩天地滋养万物!感恩国家培养护佑!

感恩父母养育之恩!感恩老师谆谆教导!

祈世界和平!国泰民安!阖家幸福安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