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展览 文创这对CP,嗑它!这个策展案例绝绝子!

 掌染草2012 2022-06-17 发布于湖北

近年来由于全球文化创意产业兴起,博物馆展览的功能日益多元,形式也愈来愈复杂,如何以明智的策展、借展或续展,来延续展览影响力并创造新的价值,是策展执行单位在做决策时的考验。

因此,策展注重观众的感官认知和参与学习的效果,并思考如何转换、演绎策展理念,使观众能理解叙事观点,连结陌生的展览内容,从而形塑更贴近人心的观看经验和情感。

传统的博物馆展示,习惯作为国家社会塑造高尚权威形象的场域;传统的展示型态,习惯将历史物件视为绝对真实的证据,透过物件的大量集中出现,以一种接近实证主义的诠释观念,作为再现历史意涵的手法;传统展示设计理念,较注重于展示品的规划。

Image

传统展示设计流程

早期展览展示内容依靠能够引发人们兴致的藏品而成立(观众通常是观赏者或研究者等等),在今日单靠藏品已经无法满足观众对展览展示的期待。展览透过展示内容视为文化诠释与再现的机制或过程,不仅被收藏的物品是沟通工具,展示本身亦是沟通的主要工具。当代展示设计则注重于整体展示人员的专业知识配合。

Image

当代展示设计流程

当代展示设计已由原本以博物馆员为主的考量,逐渐转变成为以设计师为核心考量的现象。因此,为强化展示设计与公众计划策划的实践能力,策展形制需丰富多元,以展览表现形成能与媒体和观众对话的经验,促使策展人需要重视观众的感官认知,是当代展示设计主导策展定位的主要力量。

潮代—清绣的天衣无缝

该项展览在2015年6月4日至8月8日于国立历史博物馆举行,适逢建馆一甲子,策划一场丰富与内涵的展览,在文化创意产业日臻兴盛的今日,馆内特别邀请收藏家张信哲先生与设计师陈俊良先生共同策划。

主题在于观者如果要理解一个朝代的文化,文物衣饰是其重要的指标,展览将清朝皇帝穿过的龙袍等逾70件珍藏织绣服饰来呈现,展品价值超过 10亿元,彰显清代皇家服饰的绣工技艺巧夺天工,因织染刺绣工艺技术在清代达到空前高峰,展品除了呈现宫廷提供缤纷的华服外,常服的图纹绣工也十分精美,可看出清朝天衣无缝般的织绣技术与最高工艺水准。

Image

石青色纳纱彩云金龙纹朝袍

Image

点翠镶珠石花蝶钿子

Image

蓝色缂丝加绣彩云金龙纹龙袍

关于本场展览“潮代—清绣的天衣无缝”清代女性服饰展,策展人的主要理念是透过清代服饰文化的穿戴哲学与时尚美学的结合,呈现跨越时空的服饰大展。关于将时尚结合织品工艺,策展人认为从传统元素寻找未来具东方风格的文化语汇,重新定义时尚生活美学,喜欢将作品的细节局部放大,寻找日常生活中最平凡的事物,以及最温暖简单的颜色,换个角度更有韵味,寻找华人应有的简单幸福。

1

展览主题

本展览主题命名为“潮代—清绣的天衣无缝”,具有六大主要因素:

第一是清代是中国历史的最后一个朝代;第二是此时期建立服饰的典章制度,以及服饰上具有特殊海潮纹饰的重要朝代;第三是于潮汐起落中,中国人师法自然显露生命哲学,地表最大面积是海洋,潮来潮往,深觉不随波逐流、坚持的必要性;第四是清代宫廷提供天子(帝后)穿著的服饰,其绣工繁琐制作细腻,快则半年,慢则好几年才能完工,而且异彩纷呈、富丽堂皇又典雅华美,用现代语形容就是“又潮又时尚”;第五是彰显清宫华服的工艺精湛,每一件宫廷服饰是由两匹布拼在一起,中间车缝出一条线,但是上方刺绣会横跨两匹布且对称,并且于接缝处绣图完整边沿整齐到丝毫不差,因为给天子穿的衣服没有接缝,已达到天衣无缝的境界;第六则是呼应知名歌手与收藏家张信哲的成名曲“爱如潮水”,其工作室也命名为“潮水音乐”,因此展览名称中的“潮”字,能让观者直接联想到收藏家。

2

情境营造

国立历史博物馆馆内因建筑体关系区分不同大小空间的展示厅,而对于实体博物馆的展示方式,则无法灵活变通。在无法更动现有硬体状况下,因本展的展示区域涵盖国立历史博物馆二楼全层,则须透过软件重新规画展物展示、区域陈设与动线设计,以形制、材质、颜色、绣法等分类规画,呈现经典复兴的流行时尚。

Image

展览中为展现细腻的织绣服饰能清楚呈现,让一件件服饰宛如历史切片,像潮水一片片涌进,铺成串连的故事,清代皇家服饰的绣工技艺巧夺天工,宛如穿越时空亲临现场。

Image
Image

3

作品陈列

服饰类标本的展示方式通常需要较大的场域空间,而为了具体呈现服饰的原貌,展示时需考量其代表的历史涵义及功能,并将相关的衣饰配件成套作整体呈现(如裙裤、腰带、饰品等),让服饰与配件的配置能在原本的使用位置上,使观者了解服饰的整体原貌,以及在其身份、功能上的连贯意义。

Image
Image
Image

展览特别设计一堵阐述历史的书墙,透过天衣的书衣来呈现包裹一本本历史、文化与当时流行的记忆书,整体以近四百本古色古香的书籍拼成一面龙袍,在展览中做为展场重要视觉焦点,策展人提及“所有历史到最后也只剩下一本书。”将华人文化潜藏、深化的魅力,浓缩五千年历史的大成,而历史典范到最后终究被留下来的方式就是一本书。

Image
Image
Image

4

视觉设计

以清代皇帝的衣服下摆常会出现一圈的海潮纹样做设计,具有寿山福海之美好寓意,意旨寿命像山一样高,福气像海一样深,祝人长寿多福之词。图案下方排列代表深海的曲线,装饰上有波涛翻卷的海浪,以及挺立的岩石,海水江崖之上有双龙和祥云,有绵延不断、万世昇平、江山永固等意义。

“潮代—清绣的天衣无缝”主题文字以皇帝的印章“玉玺”为设计概念,印章是千年来中国人借以徵信的主要凭借,即使在科技发达的今日,印章仍被广泛运用与信赖,是权利身份的象征,也是责任信用的体现方式。

Image
Image

5

文案运用

展览以“因为我们不能改变外在环境,于是我们把精神与灵魂寄託在一件衣服裡面。”文案透过描述来深入观者的内心。阐述贯穿古今、纵横上下的历史意识,透过展览看到的不仅是一件件的衣服,而承载的是一个民族的文化根本、文明光华,是一个时代、一个民族全部社会生活的集中体现。

6

导览服务

解说员导览的方式较直接,可预约或定时。为提供优质化可互动的导览服务,观者可参与定时导览,导览内容包含展览介绍及作品导赏,可近距离聆听展品详细导览解说,开放发问并即时给予回应。同时安排策展人导览,可直接分享最新观点,更可面对面交流产生回馈。

7

衍生商品

以“寻得经典,即不惧流行”为概念,提出经典之物从不会于潮流之中随波逐流,而是独树一帜。潮代展将透过开发一系列的文化衍生商品,灵感取材于清代皇家服饰的精致车工、皇帝拥有的特殊海潮纹路,融入在现代商品设计之中,借由文化商品创造使用者经验的同时,进一步吸引观者的青睐。

“精装本展览专刊”将展览中清朝服饰配件详加说明的具体纪录,中英文如同服装图纹形制般,正面翻阅书籍,呈现中文解说包含服饰正面图解,反面翻阅书籍则为英文解说包含服饰背面图解。

Image

“随身碟与皮套组”传递现代人可以随时记录,撷取书写与画面储存的行动装置,立即性纪载的互动时代。

Image

“铅笔套组”透过铅笔的各角度将图纹组合成海潮纹,如服饰下摆围绕的吉祥纹样。

Image

“明信片套组”呈现每件服饰图样与历史之间串联的美丽故事。

Image

“黑/白手表”随着时间洪流的承载,承袭文化精髓的璀璨斑斓。

Image

“黑 T 恤”特殊剪裁设计款,海潮纹棉质衣服加上衬衫袖的现代T 恤设计,融合东方传统文化价值观,与西方文化相遇,产生跨文化之间的融合。

Image

8

推广活动

开幕活动现场请来了舞蹈家张逸军出神入化的表演,如流水时而澎湃时而流畅地穿梭在场地间,和浪潮互相呼应,暗喻了生命时光如水流一般,唯有不随波逐流才能成为经典。另外一波高潮是特别结合全球首位于罗浮宫展出的台湾珠宝设计师 Ann Hu(胡茵菲),为此展览进行一场时尚珠宝走秀,与百年服饰的时代性对话,透过当代一流的珠宝设计师设计富有中国色彩的作品,让观众饱览清代宫廷服饰的文化底蕴,同时感受到当时生活的时尚与奢华,传递传统文化与流行设计结合的贵族品味。

Image
Image
Image

动态秀由伊林模特儿穿着清朝宫廷服饰,进一步展演出动态服装之美,当穿越清朝的男、女模换上清代服装走秀,犹如从画中走出,呈现了清代服饰的富丽风采,古今融合交错的景致难得一见。象征穿越两者之间的时光回廊,用一个比较立体的方式面向观者,借着近距离细赏一件件老器物,使观者可以更直接观赏到清代衣袍的原迹,让服装展现起承转合轮廓的经典魅力。

Image
Image

博物馆策展于文创设计策略构面下,归纳与建立策展模式的八项法则

“展览主题”展览目的与定位明确,主题名称加以逻辑组织化;“情境营造”展示设计融入情境教育的理念,借由展览场域体验来加强知识内容;“作品陈列”提升美学品味与审美趣味,引导观者以全新视角去欣赏感知,产生互动与共鸣;“视觉设计”整体形象的建构,透过视觉语言呼应展览的核心主轴;“文案运用”进行宣传融入行销,以叙事方式为展览诉说精彩的故事;“导览服务”丰富的社会教育资源和贴心的服务,提升观者对展览的理解与回馈;“衍生商品”实践艺术生活化与多元化,透过设计跨界结合引入新观众;“推广活动”筹办开幕活动、展览推广与新闻联系,促成博物馆文化创意及产业接轨。

本文来源:《艺见学刊》第17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