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痈疽恶毒

 遇见I中医 2022-06-17 发布于贵州

  凡人将发痈疽恶毒,半年前或一年前,必常常自觉口于,或作渴,思饮茶并水;或食已即饥,名为中消。倘有此证,后发背必难治疗、须每日服忍冬丸三次,久服可兔。纵已未发背时,不作渴,及发背得痊后,仍须服此九。每日夜各一次,服至百日后,觉自身饥饱如常,津液不竭,乃止。加以黄芪六一散常服,终身可免痈疽之疾。加减八味丸,治内外科之最妙最妙者。

 忍冬丸: 金银花开时,摘取花数斤,晒干听用。临时将晒干花一斤,用粉甘草二两,共为细末。无灰酒打面称为丸梧于大,酒下八九十丸。不拘时服,每日服三次。如闲常无事,摘取金银花四斤,趁湿,水洗净。入石柏中杵烂,置大瓦罐内。入井华水、无灰酒各三碗调稀,煎十余沸药味出,取下。生布滤去滓,汁入罐内煎成膏,滴水不散。又将花一斤焙干,用粉草二两,共为细末。取膏搽入未内,以酒打面糊,和入石柏中杵二三百下,丸如绿豆大。食远温酒下八九十丸。此药得酒良,不饮酒者,百沸汤下。“若气虚体弱,宜服加减八味九。或即用忍冬草入瓶内,后入无灰酒,微火煨宿,取出晒干,少加甘草,俱为末。以所浸余酒调糊丸。并治五痔诸瘿。     薛云:此丸,解热毒消渴之药也。

  黄芪六一散: 绵黄芪六两,淡盐水润,饭上蒸。粉甘草一两,半生半炙,为末。每服二钱,侵早日午白杨调下。不应,作大剂,水煎服。古人号黄芪为羊肉,可见其能补也。薛云。此汤,补气虚作渴之药也。

  丹溪云:敷贴之剂,应酬轻小热证耳。若不辨其阴证阳证之所由分,而

妄敷寒凉之剂,迷塞腠理,凝滞气血,毒反内攻,而肉反死矣!况运气得寒而不健,淤血得寒而不散,淤肉得寒而不溃,新肉得寒而不生。治者审焉。

  立斋云:疮疡之证,有诸中,心形诸外,在外者引而拔之,在内者疏而下之。苟或毒气郁结,淤血凝滞,轻者或可药散,重者药无全功。是以灼艾之功为大。凡蒸灸,未溃则拔引郁毒,已溃则补接阳气,祛散寒邪,疮口自合。李氏云:灼艾之功胜于用药。缘热毒中隔,外内不通,不发泄则不解散。譬诸盗入人家,当开户以逐之。舍蒜灸,而妄用寒凉之剂,内服外敷,未有不败者也。

《万病验方·152页》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