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读书 I 摄影师手记

 初心部落 2022-06-17 发布于北京
我承认:这次阅读很不严肃。
当我读完第5页时,就迫不及待地认为:这是一本在选题上忠实地延续了《读库》传统的小册子,它让人明确无误地相信:张立宪一直在做优质出版。
张立宪所选择并坚持的、关于优质出版的定义或价值,是润物细无声的,它不仅改变了很多人的阅读方式、改变了很多热爱阅读的人,也毫不妥协地改变了阅读本身。
出版是一件事关文明兴衰、人心善恶的事,是对文字持久的尊重和热爱,成就了张立宪和《读库》,我相信在张立宪眼中,文字是有尊严的、更是有温度的。
张立宪用将近十五年的时间,让写作变得跟人生一样真实、让阅读变得跟生活一样性感。


当读到大约50页时,我实在按耐不住逢人说项的冲动、向我的一位从事摄影的朋友推荐这本书。
三年前,在朋友的一次沙龙式作品展上,他的一帧在崔健演唱会现场的抓拍,让我异常凶猛地认为:
他完全有可能成为一个优秀的摄影人,因为他的作品里有非常独特而珍贵的东西,一种只有在纯粹的信念下才能滋长出来的东西。
我相信自己的感觉。
如我所料,在联系并不紧密的这几年里,我的朋友一直在朝着信念的方向努力着。
譬如他已经可以独立制作收藏级的摄影作品了,譬如他刚入手一台日本仙娜大画幅相机……

当初让我一见倾心的片子,朋友传过来了。
它曾让我异常清晰地感觉到:这就是我一直在寻找的摄影,它忘掉了所有的技术和手段,也不需要任何的解读和诠释,你只要安静地看就好了。
现在重新遇见它,依然是怦然心动。
依然觉得这就是我心目中的好片子。
你看进去了,就什么都懂了。
要是看不进去,就换下一张:


朋友说这张片子拍于大约15年前,用的是胶卷。
当时,朋友正蹲在自行车道上,红布蒙面的女士经过的一瞬间,被拍了下来。
朋友还说,现在已经不可能这样拍了。
因为那里架起了隔离栏杆。
很多东西就是这样,懂者秒懂……
好的摄影面前,语言集体退场。


1、为了保持热情,你必须沉迷于你锁定的主题,否则便无法长期维持创作兴趣,也无法完成具有深度或原创性的作品。
2、当主题先行时,你不仅开始了个人风格之旅,同时也会找到以你的方式回应世界的那种纯粹的乐趣,它能解决许多疑问。扫除诸多困惑。
3、强调主题的对立面是什么?匆忙抓住一点即时的满足感,往往导致作品只展示视觉技巧,而非难于言说的深度与共鸣。
……
这些话,摘抄自本书的第三节。
如果你觉得这些话有点严肃的话,你也可以在书中轻易找到别的口味,譬如作者会用贱兮兮的口气告诉你:他最常用的一款相机,是佳能非专业级相机中最便宜的一款,唯一的缺点是不防水。
我想到一句摄圈很流行的话:如果镜头后面的是猪头,再高级的镜头也白瞎……
总之,本书所呈现出来的思维上的开放性、技术上的可操作性、以及隐藏在字里行间的专业态度,让我舍不得一下读完它。
我就是在只读了100页时,写下这些文字的。


外一则:
一口气敲完那么多字,不禁自问:这是读书笔记吗?还是书评?
抑或是这本篇幅不到8万字、通篇只谈摄影(却见不到任何摄影作品作为插图)的小册子的广告吗……哦不,《读库》出品的书不大需要广告。
它只是我在一次愉快的阅读中随手而成的记录,难免粗糙而不无真实。此时此刻我只是觉得:面对两个顶级摄影师华山论剑般的对话,能在一旁安静地倾听,就已经是很幸福的事情了!
这大概就是阅读的美好吧。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