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读书 I 恰如其分的自尊

 初心部落 2022-06-17 发布于北京

三联“知心书”系列,属于心理学通识读本。 


心理学是从什么时候成为烫手显学的,已无可考。

只记得80年如一日说人话的三联书店,是五年前开始推出“知心书”系列的(包括一些副本和“知育书”系列),开始是因为其装帧清雅、用纸讲究,接着是粗略翻看后觉得其内容地道、来路正宗,因此就出一本买一本,来不及认真看,就让它们自在地在书架一角躺着,安静地看着我写字、看书、发呆……

三联的书,是很多人温暖的记忆;

因为有了阅读,梦想照进现实。

《恰如其分的自尊》第一部分……


 买了书,总的要看的。

在某个已不可追溯的念头的驱动下,翻开了《恰如其分的自尊》。我得承认,从未如此轻松地读完一本心理学方面的书,以至于怀疑自己是不是把书读偏了、需不需要再读一遍,尽管这是一本通识类的书籍,并不存在太高的阅读门槛。

这是一本真的把话说明白了的书。

读过几本正经心理类书籍的人都知道:

这门学科里著书立说的人,要是能达到把话说明白的水平,段位就非常高了。如果能在把话说明白的基础上,让行内人读明白的同时、又能兼顾到槛外人的话,那简直就是普度众生功德无量了!

举个栗子就是:伟大如弗洛伊德的论著《梦的解析》,又有几个心理学专业的本科生真的读通了它呢?恐怕连逐章逐节地看完它也没做到吧……当然,原因不在弗洛伊德有没有把话说清楚,而是进入弗洛伊德的门槛本来就很高,高到容易让人泄气。这有点像读杜甫与白居易,都在写民生疾苦,但读杜甫需得有点修齐治平的家国情怀,而白居易则妇孺皆能。

《恰如其分的自尊》属于白居易。

这大概也是一本心理通识类书籍的基本操守吧,毕竟人们在阅读此类书籍的过程中会产生太多的情绪介入,一不小心就被误导带偏的风险,在时下几乎是泛滥成灾的心理类出版物中即便不是随处可见,也是见怪不怪的。

《恰如其分的自尊》内页剪影


“纪尧姆需要的是爱,而不是训练。”

看到这句话时,蓦然一惊。

刚好也看到了一则悲伤的新闻:常州市金坛区河滨小学五年级的缪可馨小朋友跳楼了。悲剧的导火索是一篇作文的批改——鉴于所知信息不全,不敢在此妄断是非——的同时也认为:批改作文的袁老师也好,在家长群里接龙式点赞的家长们也罢,都是可怜人,实在没什么好说的。

真正让人揪心的,是这个叫缪可馨的孩子在外头受了委屈、欺负或羞辱之后,怎么就没有像大多数那个年龄的孩子那样寻求父母的庇护?

是想不到吗?还是不敢想。

还有就是从孩子满墙漫壁的奖状中,我只看到十项全能般的荣耀,而看不到多少源自内心的喜悦和快乐。这个孩子得报多少培训班、得放弃多少尽情玩耍的快乐,才能获得这么多的奖状啊!

…… 我不太敢想。


每一朵过早凋谢的花儿,都让人悲伤……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