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不是书评…… 书 名:《金钱的智慧》 作 者:【法】帕斯卡尔 - 布吕克内 翻 译:张叶 陈雪乔 出版社:三联书店 作为一本500字之内、必有金句的书,《金钱的智慧》很容易使人沉湎于过分琐屑的阅读快感中,这在碎片化才是常态的现代阅读语境中,也没什么大不了的。毕竟这年头能读点书就已经很了不起了,又何必搬出私塾先生的戒尺吓唬人? 所以,这也不是一篇正经的书评。 《金钱的智慧》并不是一本关于金钱的鸡汤文集,尽管其内在的行文结构颇为随意,但并非一盘散沙。或许法国人的天性里就带着一股子——在别的国家、尤其的以严谨著称的德国人或硬是以死板纵横四海的日本人看来是——不着调的脾性,所以在帕斯卡尔那憋不住的不正经的背后,并不一定有你预设好的人生答案,但一定有你意想不到的启示隐藏其中——没准那才是你真正需要的。 是的,在一个凡事都有现成答案,连做爱都有标准模板的时代里,启示、尤其是那些能充分激活我们的想象力的启示,才是最宝贵的、也是我们最需要的。所以在阅读本书的某一个发愣的瞬间,我会觉得这本书也可命名为《金钱的启示》、或者干脆就叫《法国人在金钱方面充满智慧的启示》。 法国人在金钱面前,近乎天然地具有一份万花丛中过、片叶不沾衣的智慧,它直接对抗的是美国人的见钱眼开和以色列人的唯利是图(至少在法国人眼中是这样的)。甚至凡事都爱用经济学的思维去衡量、盘算的所谓现代人,在法国人的眼中都是极其野蛮的——体面而伟大的法兰西公民怎么可能把金钱看成是一个纯粹的经济学命题呢? 不,不不,从来都不!那种该死的误会与偏见直接造就了随处可见的贫穷与罪恶。今天的世界在金钱面前的表现,之所以是如此的糟糕而不堪,完全是俗不可耐的美国人把它给搞乱了!金钱应该是公平的,它从一开始就只是一种观念、一种思维,甚至可以是一种生活方式,但它永远替代不了生活本身。 书 名:《一个偶像的黄昏:弗洛伊德的谎言》 作 者:【法】米歇尔 - 翁福雷 翻 译:王甦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甲骨文工作室(分社) 不以重构为目的的颠覆,纯属耍流氓。 譬如本书作者在毫不留情、也毫无风险地将弗洛伊德的底裤给扒下、并由此获得了一份在别处无法获得的眩晕感的同时,我却从其小人得志般的兴奋中,仿佛看到了某个技术精湛的外科大夫正在信心百倍地操作着一台生死攸关的手术,也想到了缺少阳光照耀、习惯在阴郁中思考妄想症患者的拉康…… 法国人总是不放过任何一个调侃、挤兑、攻击乃至中伤老派精神分析专家的机会,尤其是当这位专家是外国人、名气又足够大的时候,如果遇上的是宗师级的人物如本书靶心弗洛伊德,他们更是不遗余力毫不手软,他们习惯于将比自己优秀的人看成是不要脸的骗子并十分愿意在无人授权的情况下替天行道。 相比于渐进式的改良与完善,颠覆或革命是需要足够的勇气与智慧的,它也隐藏着一个天大的陷阱——可以轻而易举地让你陷入自以为是的境地,如瘾君子般陶醉于某种难于描述的迷幻中无法自拔,而这恰好就是一门学科最需要警惕的地方,它无时不刻都在提醒着任何一个试图进入其殿堂的人们:你在大部分的时候并不比前人更具智慧,而在前人的基础上哪怕是推进一厘米,也可能比不分青红皂白的颠覆来得更重要、更艰难、当然也更性感! 然而,我还是想以最大的诚意推荐这本超过500页的书,因为它的存在对很多人而言,可能是一次及时的、也不无辛辣的鞭策。 是的,比大学心理学专业的相关统计数据(如果有的话)更接近真相的是:在心理学已然成为一门显学的当下,在多如过江之鲫的自诩熟悉弗洛伊德、了解精神分析的心理学研究者、从业者及爱好者中,没有几个人能轻易读懂弗洛伊德的原典如《精神分析引论(含新论)》,甚至连真正读完过《梦的解析》的人都不多,他们更愿意在《性学三论》中猎奇…… 如此想来,这个出生于1959年、有着一大推吓唬人的学术头衔、名叫翁福雷的法国老流氓,又到底在扒着谁的底裤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