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东火锅 | 比自由更少的东西……

 初心部落 2022-06-17 发布于北京

它不是书评……

书   名:《我的一生》

作   者:【以色列】果尔达 · 梅厄

翻   译: 舒云亮

出版社: 新星出版社 · 《读库》


(1969年)3月7日,工党中央委员会投票提名我为总理。七十票赞成,没有反对,以色列工人阵线派别弃权。常常有人问我当时是怎么想的,希望我能给出一个富有诗意的回答。我知道在投票结束时我泪流满面,用双手捧住了脑袋,但我能回忆起来的当时的感觉。是一阵恍惚和眩晕。我从来没有想过要当总理,实际上我从来没有想到过要担当什么职务。我想到过要来巴勒斯坦,要去梅尔哈维亚,要积极参加工人运动。至于现在我要担当的这个职务,从来没有想过。我只知道,现在我每天都要做出会影响到几百万人民生命的决定,我想也许因为这个所以我哭了。但当时没有很多时间来回忆往事,关于我从基辅到耶路撒冷总理府这一路上的感受,可以以后再谈。今天,在我有时间可以回顾那些往事的时候,我发现我已经没有了那样的欲望。我当上了总理,事情就这样了,如同给我送牛奶的工人当上了赫尔蒙山前哨部队的一名指挥官那样。我们两人对各自的工作都不是特别感兴趣,但我们都会竭尽全力把工作做好。
摘抄这么长的一段原文,不仅仅是因为梅厄夫人临危受命出任以色列总理时,已是70岁高龄了,在此之前,她已经为以色列奉献出了她所能奉献的所有。还在于这段家常、真诚而不无心酸的文字,对任何一个政府公务人员而言都是金玉良言,所谓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不正是如此的如履如临么!
从戈壁滩上筚路蓝缕的开拓者、到被逼上梁山的战斗机款项募捐人;从捉襟见肘中的成就斐然的劳工部长、到群狼环饲中步步为营的外交大臣;从乐于家务的家庭妇女,到临危受命的战时总理,她的每一个工作岗位都几乎是从零开始的,但都能做到成就非凡!因此也没有人不爱戴她,包括她的人民、工作伙伴和遍布全球的朋友,也没有人不钦佩她,从议会席上刁钻难缠的反对党,到约旦河对岸不讲武德的宿敌……如果从盖棺论定的角度来看,他们都不是她的对手。
 · 古里安说她是以色列内阁中“唯一的男子汉”,梅纳赫姆 · 贝京总理更是对她崇敬有加——尽管在她出任总理其间,和她同样“难搞”的贝京是反对党党魁——这又有什么紧要呢?以色列从建国伊始就为党派轮替的执政形态提供了相当不俗的样板,因此也有了以色列政坛群星璀璨的良好局面。本 · 古里安、列维 · 艾希科尔、伊扎克 · 拉宾、梅纳赫姆 · 贝京、西蒙 · 佩雷斯……他们中的任何一个人在其任内的所作所为,即便是放在整个人类现代政治谱系中也是不容忽视的存在,当然,也包括果尔达 · 梅厄夫人,在当之无愧地享受着普遍的敬仰的同时,也因其性别而成功地为现代政坛带来一股充满温情的母性光辉……
人们将本 · 古里安称为以色列的建国之父,这无疑是一个方便而省力的称谓,只是容易因此而忽略了其他开国元勋的光芒。譬如梅厄夫人,她在很多方面、尤其在团结各党派力量、解决政见分歧上的风采无疑要比国父更加出色而迷人。她从来就不是一个难于亲近的人,而更像是一个有着良好名声的幼儿园的老园长;你无法从其言行举止上找到一丝半毫的官僚习气,也从未有过一位天才政治家才有的任性与自负,尽管她在内政、外交甚至军事方面均表现出了卓越的才干,并用一系列成就为以色列的未来奠定了无比厚实的发展基础。
以色列、尤其是中东地区会记住梅厄夫人的,因为她从来就不是一个政客,更不是一个习惯于浑水摸鱼的投机者,她是一个伟大政治家,在致力于以色列人的和平与发展的同时,又何尝不是在致力于阿拉伯人、中东地区乃至全人类的自由与文明?而所有这一切,还是用梅厄夫人自己的话来解释吧,她说:
我要永远感激这么多年来我所得到的一切,从我在沙俄帝国的一个小房间里第一次听说犹太复国主义起,一直到我在这里度过的半个世纪,在这里我看到五个孙辈在他们自己的国家了长大成为自由的犹太人。请任何地方的任何人不要有丝毫的怀疑:我们的孩子和我们孩子的孩子,永远不会满足于比自由更少的东西。

是的,她永远不会满足于比自由更少的东西……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