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庸》中有一句:“齐明盛服,非礼不动,所以修身也。”意思是:“洁净心灵,服饰端庄,不符合礼仪的事坚决不做,这是修养自己的方法。”很多人都把这里的“齐”字误读成了qí,那么这个“齐”字的正确读音是什么呢?今天我们就来讨论下古籍中的“齐”都有哪些特殊读音。 古籍中有许多关于“齐”字的记载。《庄子·天运》中有:“变化齐一,不主故常。”《大学》中有:“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史记·平准书》中有:“民不齐出于南亩。”《礼记·乐记》中有:“地气上齐。”可见“齐”字在古籍中出现频率很高。 辞海对齐字注音有六: ①qí,有“整齐”,“整治”,“排列”,“相同,一样”,“皆,全”,“定限”,“齐全,齐备”,“通脐”,“通疾”,“姓”十个义项; ②jī,有“通跻”,“通齑”两个义项; ③jiǎn,有“通剪”一个义项; ④jì,有“通剂,调配,调和”,“合金”两个义项; ⑤zī,有“下衣的边”,“通粢”,“通资”三个义项; ⑥zhāi,有“斋戒”,“肃敬”两个义项。 辞海中的解释为我们打开了一扇门,原来“齐”字除了现代汉语熟知的读音外,还有zhāi的读音。“齐”和“斋”在古代曾通用,二者的关系是“斋”是古“齐”的一个引申义的分化字,是“齐”字加“示”旁专表“洁戒”等义的一个后起的会意兼形声字,“斋”字中的偏旁“齐”表音兼表义。在“斋”字出现之前,“戒洁”等义是用“齐”的,出现之后与“齐”同用了一段时间,大概在汉以后,基本不再用“齐”表“洁戒”义,而用“斋”字。 比如《礼记·祭义》中有:“齐三日,乃见其所为齐者。”《国语·楚语下》:“而又能齐肃衷正。”这里的“齐”字都读作zhāi,作“斋戒”和“肃敬”的意思。 此外“齐”字还有zī的读音,有下衣的边之义。《礼记·曲礼上》中有:“两手抠衣去齐尺。”便是用的这个释义。此外《仪礼·丧服》中有记载齐(zī)衰是丧服名,乃五服之一,服用粗麻布制成,以其缉边缝齐,故称"齐衰"。这里的“齐”也读作zī。 “齐”通“剪”时读作jiǎn,《仪礼·既夕礼》中有:“马不齐髦。”“齐”通“跻”和通“齑”时读作jī。作“升起”和“酱菜”之义。这就是“齐”字的全部特殊读音,虽多但很好理解。 END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