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达国学院|出品 南山阳|撰文 刘宇|编辑 工业革命以来,我们的世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科技的飞速进步,带来了更便捷的生活。 但在享受现代化带来的便利的同时,人类活动也为地球生态环境带来了很多负面的影响。资源短缺、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日渐成为摆在人类眼前的危机。繁华之外,地球满目疮痍,是我们难以忽视的真相。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经济在粗放发展模式下高速增长、经济规模越来越大。1991年,中国发起召开了”发展中国家环境与发展部长会议”,发表了《北京宣言》。1992年6月,在里约热内卢世界首脑会议上,中国政府庄严签署了环境与发展宣言。1994年3月25日,国务院通过了《中国21世纪议程》。为了支持《议程》的实施,还制订了《中国21世纪议程优先项目计划》。 ![]()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 数罟( [ cù gǔ ] 细密的鱼网)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 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 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 今日用典 【原典】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孟子《孟子 梁惠王上》 【释读】 如果兵役徭役不妨害农业生产的季节,粮食便会吃不完;如果细密的鱼网不到深的池沼里去捕鱼,鱼鳖就会吃不光;如果按季节拿着斧头入山砍伐树木,木材就会用不尽。粮食和鱼鳖吃不完,木材用不尽,那么百姓便对生养死葬没有什么遗憾。 【赏析】 本章句体现了孟子的“仁政”思想,但不竭泽而渔、寅吃卯粮,也是可持续发展理念的体现。使民养生丧死无憾,是不违农时、数罟不入洿池、斧斤以时入山林的目的,取其精华古为今用,就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