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党史里的国学精华之——不忘初心

 立达国学 2022-06-17 发布于北京
立达国学院|出品
南山阳|撰文
    刘宇|编辑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薪火相传、历久弥新,始终为国人提供着精神支撑和心灵慰藉。

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经历千年未有大变局,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弦歌不绝,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进程中,日益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思想资源,日益成为中华儿女共有的精神家园。

而党史文化,是对中国传统优秀文化的传承和发扬。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日起,就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传承者和弘扬者,也是中国先进文化的积极倡导者和发展者。在带领中国人民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道路中,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坚信:“走得再远、走到再光辉的未来,也不能忘记走过的过去,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这也是自我们党诞生之日起就牢牢熔铸进共产党员的血脉基因,是激励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前赴后继、英勇奋斗的根本动力。

亲历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大战大考之后,复旦大学“85后”医生王相诗在参加朗诵《共产党宣言》活动时表示:“你看共产党员不惧危险、冲锋在前的样子,不就是宣言精神的现实写照吗?”

的确,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正是建立在马克思主义所要求的“为最广大人民谋利益”的价值追求之上。从一辈子为国为民甘洒热血的革命志士,到在抗疫、抗洪最前线挺立的逆行勇士,初心和使命给予一代代共产党人思想滋养、奋斗支撑以及继往开来的强大动力。


在抗击疫情时,无数医护人员逆行出征,一支支党员先锋队、突击队战斗在最前沿,上到108岁的老人,下到刚出生的孩子,不惜一切代价全力以赴救治。英国剑桥大学高级研究员马丁·雅克感慨,中国非凡而果断的决策得到了中国人民非凡而积极的响应,这是政府与人民上下一心、通力合作的经典案例。

“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抗疫实践生动说明:“我们党没有自己特殊的利益,党在任何时候都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初心如磐,使命在肩,“人民”重若千钧,“人民”就是一切。

事业发展永无止境,从旧中国“人民五亿不团圆”到新时代同心共筑中国梦;从国家羸弱、一穷二白到跻身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共产党人的初心不会改变,唯有不忘初心、朝着民族复兴勇往直前,方可告慰历史、告慰先辈。

今日用典

原典

不忘初心

——白居易《画弥勒上生帧记》

释读

在《画弥勒上生帧记》中,白居易说:“今因老病,重此证明,所以表不忘初心,而必果本愿也。慈氏在上,实闻斯言。”
这是白居易在晚年向“慈氏菩萨(即弥勒佛)”说的话,意指自己年老多病,但是没有忘记自己当年的“初心”。

赏析

白居易是佛教徒,“初心”这个概念是佛教所说的“初发心”,即学佛者最初为了什么目的学佛,为了什么原因修行。对于初心的解释,佛典《华严经》说“三世一切诸如来,靡不护念初发心。”
也就是说,佛教修行者对于初心十分重视,这是贯彻修行过程始终的一个心态,不会因为修行者获得多大的成就而被忽视。
同理,人生只有一次,生命无法重来,要记得自己的初心,要时不时的停下脚步来,经常回望一下自己的来路,时刻要记得当初为什么启程;走得再远也不能忘了自己为什么而出发。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