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吴王夫差,金玉良缘的终结者

 立达国学 2022-06-17 发布于北京
立达国学院|出品
刘宇|撰文
    王鑫淼|编辑
吴王夫差,也是个传奇霸主,夫椒之战后俘虏勾践,艾陵之战大败齐国,黄池之会结盟诸侯,成为“春秋五霸”中的最后一位①。而民间更关注的,却是他和西施的爱恨情仇、和伍子胥的君臣关系、和勾践的对抗争锋。期间,夫差的形象也逐渐成为一个金玉良缘的终结者。

> 西施 | 伍子胥 | 勾践

东汉赵晔的史著《吴越春秋》,曾记载吴王之女滕玉的故事,言滕玉与父呕气而死,化鹤舞于市;袁康、吴平《越绝书》则记载了吴女幼玉欲嫁韩重,不果而亡的悲剧。
两晋之交的文学家、史学家干宝,将两个故事相结合,创作出了《搜神记·紫玉》。
夫差小女紫玉,与道童韩重相爱,韩重将游学于齐鲁,希望父母向吴王夫差提亲。结果夫差不许,紫玉结气而亡,葬于吴都的阊门之外。
三年后,韩重归来,闻讯哀恸,吊唁时紫玉离魂与之相见。结为夫妇后,韩重谒见夫差言明此事,吴王不信,欲“趣收重”。
趣,音cù,同“促”,意为“催促”,此处意思是下令催促抓捕韩重。
“一字之师”
趣,在《辞海中》共有两种读音
趣,音qù,意为“趋向”“兴味”;
趣,音cù,同“促”,意为“催促”“急促”。

趣,取 “催促” 之意,在古文献中属常见用法。褚少孙《西门豹治邺》中:“'巫妪何久也?复使一人趣之!’”,此处“趣”,和“趣收重”的用法相同。

而被追捕的韩重因“有道术”得以走脱,复见紫玉。紫玉遂梳妆入宫见其父夫差,希望夫差不要为难韩重。紫玉之母思女心切,上前想抱一抱女儿,紫玉却“如烟然”,消散而去……
同样是《越绝书》,还讲述了商圣范蠡和西施的故事。越国美人西施,本与范蠡将定婚契,却被吴王夫差充于宫闱。记载的最后,给出了“吴亡后,西施复归范蠡,同泛五湖而去”的大团圆结局。
但《史记》的记载却打破了世人的美好寄托和愿望,吴亡后,再无西施下落。
然而,《越绝书》的说法却在历代文学、剧曲作品中得以沿用。金庸《越女剑》,还演绎出越女②面对范蠡西施白头之约,最终选择释然而去的故事。
《紫玉篇》具备浓厚的抒情色彩,因此千年以来,能够不断引起读者共鸣,刺激文人墨客们进行二次创作。
前473年,卧薪尝胆后的勾践一雪前耻,翦灭吴国,吴王夫差拔剑自刎。身后,子贡、陆贾、曹操、左思、牛僧孺等人对夫差的评价都无不用贬。在传世作品里,夫差也大多是“棒打鸳鸯”的形象。代霸主,殊可怜矣!
  ①“五霸”之说:《荀子》《墨子》《辞通》等著述各执一词,此处采用唐代颜师古《汉书注》的说法,即齐桓公、晋文公、秦穆公、宋襄公、吴王夫差。
  

越女:其人也非金庸杜撰,而是源自中国古代著名木板图《三十三剑客图》。《越女剑》是金庸创作的武侠小说,篇幅虽短,但将家国情仇与个人爱恨相结合,具备独特的厚重感。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