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钧瓷的源流及演变(上)

 立达国学 2022-06-17 发布于北京

《中国钧瓷》|来源
阎夫立|作者
    王鑫淼|编辑

01

我国是瓷器的发明国

我国是世界公认的陶瓷之国,瓷器是我国的伟大发明。在英文单词中,瓷器和中国是一个同音同意的词,可见中国瓷器艺术在世界艺术之林中所占的重要位置。从大量考古发掘的资料和史料来看,早在8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我国的先民就已经能够制造和使用陶器。陶器的发明,是人类社会发展史上划时代的标志。这是人类通过化学变化将一种物质改变成另一种物质的创造性活动。而瓷器的产生,则更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一项伟大发明。从对人类的贡献上来说,瓷器的发明不亚于指南针、火药、造纸术及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根据我国目前已发掘的材料获知,在距今3500年前的商代中朝,我国就已经创造出了原始的瓷器。
我们经常说到的陶瓷,是陶瓷和瓷器两个种类的合称。瓷器和陶器不同,它们的区别主要在于三个方面:
一是从原料的选择上,瓷器所用原料中氧化铝(Al₂O₃)含量高,而三氧化二铁(Fe₂O₃)含量低,使胎质呈白色;而陶器用料则主要是陶土,含铁(Fe)量高。
二是瓷器烧成温度高于1200℃,使胎质烧结致密,不吸水分,烧成后发出清脆的金石声;而陶器烧成温度多在900~1100℃。
三是瓷器表面施有高温下烧成的釉,胎釉结合牢固,厚薄均匀;而陶器一般不施釉,后来低温釉出现以后,才有了釉陶,但其胎质疏松,釉烧成的温度在1100℃以下。商周时期原始瓷器胎质颜色多呈灰白色,内外层均施一层玻璃质薄釉。这种薄釉主要成分为氧化铝和氧化钙(CaO),氧化钙含量高达11%~18%以上。这种釉称为石灰釉,因釉内含氧化铁,所以,釉呈黄褐色或青绿色。其造型方法主要是采用拉胚成器,线割器底。这类器物已具备瓷器的特征,所以称为“原始瓷”或“原始青瓷”。

02

青釉瓷器的形成

在原始青瓷的基础上,经过商、周的发展,到了汉代,原始瓷的成型方法已多采用底、身分制,然后黏结成型的方法。这种成型方法使汉代原始瓷器的造型更加丰富。从现在掌握的资料看,汉初原始造型有瓿、鼎、壶、敦、盆、罐等,形制多仿制青铜礼器,端庄大方、制作精细。到西汉中期,敦已完全被盆取代,而鼎腹变深,足变矮,有的足已缩到鼎底贴地,变成鼎盆不分,从造型上更适合瓷器的烧制。西汉晚期,原始瓷中鼎类制品消失,而壶、瓿、罐、彷、奁、盆、洗、勺等日常生活用品增多,生产注重实用。

到了东汉以后,原始瓷的品种和纹饰都有了较大的变化。主要品种有盘口壶、罐、盘、碗、盆、熏壶等实用器。东汉末期,瓷器在原始瓷的基础上,脂和釉的质量都有了很大提高,釉层厚而均匀,胎釉结合紧密,釉色纯正。弱还原焰陷烧成的青中带黄色釉,强还原焰烧成的深青色釉,火焰控制得当,并已经出现烧成的纯正的淡青色瓷器。这说明我国东汉时期已经成功烧制出了成熟的青瓷器。这个时期是我国陶瓷史上的—个重要里程碑,它为三国、两晋、南北朝瓷器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国、魏晋、 南北朝时期,青瓷釉色已十分美丽,胎质紧密,釉层匀净,造型也非常精美。在豫北濮阳的李云墓中,出土了北齐武平七年 (公元 576 年)的青瓷刻花六系罐,绿彩米黄色釉四系罐,胎质坚细,里面施釉,外壁挂半釉,釉层较厚,玻化程度较强,火候较高,叩之声音清越。器表富于装饰,造型浑厚饱满,质朴庄重,实用性强,独具一格,应为北朝时期的精品。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