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邓艾口吃,期期艾艾

 立达国学 2022-06-17 发布于北京
立达国学院|出品
刘宇|撰文
    刘宇|编辑
邓艾,字士载,义阳棘阳人,姜维的老对手。本名邓范,因老家有人和自己重名而改名。

邓艾祖上曾是南阳新野一带望族,家道中落,十二岁丧父,是个十足的“草根儿”。直到任典农功曹时于洛阳遇见司马懿,才算迎来人生转折,开始逆袭。

正始初年,邓艾《济河论》兴水利、疏漕运等主张被司马懿采纳,魏国在东南一带的屯田收获成效,得以广积军粮。几年之后,从京都到寿春,兵屯相望、鸡犬相闻。

尔后年岁,从军为政,邓艾皆颇有建树。

不过邓艾其人,尚有一个鲜为人知的小缺点——口吃。《世说新语》载:

邓艾口吃,语称“艾艾”。晋文王戏之曰:“卿云'艾艾’,定是几艾?”对曰:“'凤兮凤兮’,故是一凤。”


三国人自称,常以其名居之。譬如诸葛亮的《出师表》——开头即陈“臣亮言”。

邓艾自称,自然是“艾”。但他常“语称'艾艾’”——和“吃个桃桃好凉凉”不同,这不是有意说叠词,而是因为口吃。

所以晋文王(司马昭)调侃他说:“你说'艾艾’,到底是几个艾啊?”

嘲笑别人缺陷,很不厚道。但邓艾也很聪明,有力的回击了司马昭:“'凤兮凤兮’,照旧只有一个凤。”

先秦的《楚狂接舆歌》:“凤兮凤兮,何德之衰”;西汉司马相如的《凤求凰》:“凤兮凤兮归故乡,遨游四海求其凰”。都只是在说一只凤凰。

邓艾的对答,不可谓不巧。

成语“期期艾艾”,形容人口吃——

“期期”,出自西汉司马迁《史记·张丞相列传》:“臣口不能言,然臣期期知其不可”;

“艾艾”即取自《世说新语》的邓艾故事。

“艾艾”,音ài。

一字之师

“艾”,在王力《古汉语字典》中共有两种读音:

“艾”,音ài,意为:

①草名——《诗经·王风·采葛》:“彼采艾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

②“停止”——《新唐书·食货志二》:“农功未艾,而敛榖”;

③“养护”——《诗经·小雅·南山有台》:“乐只君子,保艾尔后”;

④“艾艾”,口吃的样子——《世说新语·言语》:“邓艾口吃,语称'艾艾’”;

“艾”,音yì,意为:

①通“刈”,指“收割”——《汉书·项籍传》:“愿为诸君快战,必三胜,斩将,艾旗”;

②“惩戒”——《孟子·万章下》:“太甲悔过,自怨自艾”;

③“治理”——《汉书·郊祀志上》:“汉兴已六十余岁矣”。


《世说新语》还记载了一个故事。

一日,司马昭(司马懿之子)、陈泰(陈群之子)、陈骞(陈矫之子)、钟会(钟繇之子)四个曹魏“官二代”游玩,钟会迟到了。

司马昭调侃说:“与人期行,何以迟迟?望卿遥遥不至。”

这里,其实是在玩谐音梗,“遥”,音同钟会父亲钟繇的“繇”。

钟会则回答“矫然懿实,何必同群”,看似在说自己特立独行,实则也在内涵司马懿。
曹魏末年,司马昭加九锡,其心路人皆知。曾经朋友间揶揄逗趣的玩笑,因身份地位的变化,再也不合时宜。

景元四年,曹魏兵分三路伐蜀。主帅钟会领兵十万;征西将军邓艾领兵三万;雍州刺史诸葛绪领兵三万。同时,廷尉卫瓘为镇西军司马,持节监视钟会、邓艾、诸葛绪的军事行动。


六十六岁的邓艾达到了人生功业的顶点,仅率三万人偷渡阴平,经过700多公里的无人区,绕过姜维的剑阁天险,长驱直入成都,率先灭掉了蜀国。

随后,功绩带来的傲慢让邓艾得罪了钟会与卫瓘,二人密奏司马昭,造谣称邓艾意图谋反。

司马昭雄猜多疑,即刻让朝廷下诏书逮捕邓艾,押回洛阳。途中,钟会却在姜维策反之下谋反,司马昭亲自率兵十万,仅仅三天就平息了叛乱,诛杀了钟会、姜维。

乱局之中,卫瓘派护军田续追上赶至绵竹的囚车,杀掉了邓艾父子,邓艾其余子嗣也在洛阳被杀,妻孙发配西域。

《三国志》记载:

魏书·王毋丘诸葛邓钟传

艾当伐蜀,梦坐山上而有流水,以问殄虏护军爰邵。邵曰:“按易卦,山上有水曰蹇。蹇繇曰:'蹇利西南,不利东北。’孔子曰:'蹇利西南,往有功也;不利东北,其道穷也。’往必克蜀,殆不还乎!”艾怃然不乐。


伐蜀不世功,有去却无回。这一谶语,终是应验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