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新冠疫情的第三个冬天

 立达国学 2022-06-17 发布于北京

立达国学院|出品
刘宇|撰文
    王鑫淼|编辑

长绠汲沧浪,幽蹊下坎坷。
这几年,不容易。
回想起来,那场人类史上首次千万级人口大城市防疫封城事件,曾迎来媒体铺天盖地的报道。
如今已简化成“武汉封城”四个字,列入“2020春夏季中国报纸十大流行语”的列表中,淌进信息历史的东逝水。
冽风四起,夏之不存,寒潮已至。
这里是2021年的十月尾,即将迎来防疫的第三个冬天。
在于己者,固可为也;在于天者,不可知也。
于此时节,内蒙古额济纳旗的胡杨林,风光秀丽、游客络绎。
起初,12名游客确诊,追源肇始,发现截至目前已波及11省,感染157人。
鉴于“旅行团疫情”波及甚广,中国文旅部紧急要求严格执行跨省旅游“熔断”机制,对出现中高风险地区的省区市,立即暂停跨省团队旅游等业务。
首都严格了进京管理联防联控协调机制的相关要求,减少大型会议和论坛,暂停跨省旅游,并严控中高风险地区所在地人员进京。
位于疫情传播中心的甘肃,也连夜通知暂停所有旅游活动,关闭省内所有景区和文娱场所,并叫停各类演出和展览。
有分析认为,为防止疫情在秋冬季大规模扩散、确保2022年初的北京冬季奥运会顺利举办、维护社会稳定,当前的高压防疫政策可能持续到明年3月。
当下,国际旅游业早早进入“死局”,而反复出现的零星确诊病例,也让国内旅游业在重创和复苏之间,展开一场旷日持久的拉锯战。
一份2020年旅游企业“阵亡”名单表示,这场拉锯战里,很多企业倒在了“后疫情”时代的前夜。
本次“旅游团疫情”,无疑让当前的境况雪上加霜。有人问:旅游从业者,还能扛多久?
“因为疫情,这次彻底锻炼了多线程的技能,我开始做抖音视频运营了。”
“我在朋友圈里代购产品,还好以前积累的客户捧场,一个月也能赚个温饱。”
令人意外的是,部分“旅游人”并没有抱怨行业的困难和脆弱。
大处着眼,旅游业,也只是当前境遇下的一个缩影。
现实挑战面前,被波及者必须作出变革、砥砺前行。
也许,这个过程艰难且漫长,但可以肯定地说,当产业彻底复苏和重塑,其也必将更加坚韧。
欲粟者务时,欲治者因势。
冠状病毒变异出的德尔塔毒株,具备更高的传播力,本次“旅游团疫情”,就由一起新的境外输入源头引起。
而群众的“防疫疲劳”,也给了德尔塔可乘之机。
回溯这一年,封锁、停业、全员进行核酸检测筛查,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间歇性受到影响,部分行业从业人员的生计问题开始显现。
我们清楚,对比病毒,很多布衣百姓更恐惧的,是失业。内需不断扩大,让身处高速经济发展建设中的人们,没有“停下来”的底气。
因此,渴望维持正常生产生活却遭受疫情牵连的劳动者,难免有怨气,比较明显的例子是:对于北京打牌聚集确诊和省外旅游确诊,舆论的容忍度在降低。
其中,尚有隐匿线索、拒绝执行防控规定,甚而瞒报症状导致疫情扩散者,更是将“无知、自私”,展现得淋漓尽致。
从根本而言,这是利益与立场不同而产生的冲突,下场参与争辩意义不大。如何过好防疫的第三个冬天,才是共同的关注点和利益所在。
北京师范大学政府管理研究院院长唐任伍称:“现在一些地区已经开始推行加强针,希望更多地区可以跟上。”
近两个月,世界多国也都尝试着向正常生活回归。
西方学者表示:规定在公共交通和较封闭的空间内要戴口罩,这是“所剩无几的管控措施”,但对控制疫情很有效。
西方个体意识如此之强,也意识到对公共卫生安全尽个人义务的重要性了。
因此,个人防疫,仍不可倦怠。
群众务时,地方因势,是眼下的要务。
通塞有命,道贵正直,
否()泰付之自然,津涂何足多咨。
这个冬天,我们会不会像去年一样出现病例激增的情况?
美国人对此的态度很是乐观:冠病大流行最糟糕的时期已经过去了。
事实上,也只是当下出现了疫情影响减弱趋势。
英国的状况更不容轻忽,每周的死亡率是欧洲平均水平的六倍,住院率是其他主要欧洲国家的三倍。累计确诊数排在全球第二,仅次于美国。
防控境外输入,仍是个严峻的问题。
虽然疫苗的接种初获成效,但距离新冠疫情彻底终结,我们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所以这个冬天,对形势的乐观并无太大裨益,更重要的,是“谨慎”。

德国华裔病毒学家、埃森大学医学院病毒研究所教授陆蒙吉说:

“今年冬天有一点需要格外注意:冠病和流感的合流,可能会给各国的医疗系统带来额外负担。”

再说句题外话。
由于能源问题,今年国内的冬天会较往年更加寒气砭骨。
但我们还是会寻常地度过这个漫长的寒冬。
预测它“能否成为病毒侵袭的拐点”,不如“尽人事使其成为拐点”实在。其余的,且付时运。
疲惫、嗟叹与哀怨,就藏进“疫情流行大终结”后的回忆,或是更远的将来吧。
额济纳旗文旅广电局《致滞留在额济纳广大游客朋友的一封信》:待胡杨花开,期待重逢
我常怀抱一个幻想,未来百业俱兴的人间,接到一通平行世界的来电——
这里是2021,防疫的第三个冬天,请记住这种对抗浩劫的意志,我们赢了。

今日用典

【原典】

欲粟者务时,欲治者因势。

——《盐铁论·遵道》

【释读】

想多打粮食,就要遵循农时;想治好国家,就顺应时势。

【赏析】

“如何在保障民生的前提下搞好防疫措施”和“能否正确看待当下防疫现状”,是公、私两个角度在思想层面上的重要问题。

【原典】

通塞有命,道贵正直,否泰付之自然,津涂何足多咨。

【释读】

生活的顺利与困窘自有命运的安排,为人处事的原则贵在正直,命运的吉凶好坏全付之自然,人生之路上的艰难哪里值得感叹。

赏析】

宜沉着应对生活、看淡吉凶顺逆。艰难中哀叹,不是我们的民族性格。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