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时,不但是“不良少年”,而且还是不良少年的头子——“渠帅”。每天和手下的“轻薄少年”们“群聚相随,挟持弓弩,负眊带铃”。老百姓听到铃声,就知道甘宁来了。又由于他为人铺张、爱好奢侈,世人给他起了个外号“锦帆贼”。唐人李翰的典故汇编丛书《蒙求》里,就有一句“甘宁奢侈,陆凯贵盛”。二十多岁的时候,甘宁痛改前非,不再搞“攻劫”的非法勾当,“颇读诸子”,接着去投靠刘表,但并不被刘表所看重。这时,孙权正“招延俊秀,聘求名士,鲁肃、诸葛瑾等始为宾客”。倒霉事儿接踵而至,建安八年(203年),孙权西攻江夏,黄祖大败,豕突狼奔。甘宁射杀孙权帐下的破贼校尉凌操,才救了黄祖一命。但即使如此,仍不受黄祖重用。甘宁渐生去意。在知交苏飞的帮助下,他成功离开江夏,转投东吴。周瑜、吕蒙力荐甘宁,孙权也不计前嫌,待其与老臣无异。甘宁陈计孙权再度西征黄祖,孙权欣然采纳。三战之后,黄祖败亡。庆功宴上,甘宁冒死为故人苏飞求情,保全了其性命。建安二十年,“赤壁之战”过去了七载,鼎立之势已逐渐显露。孙刘联盟因在荆州的利益冲突变得岌岌可危。这里要辨析一件事,“刘备借荆州”的说法有歧义。当时的荆州,刘备拥有荆南四郡,但战略价值最大的,是南阳郡和南郡,曹操据一个半,孙权据半个。刘备拱手让出江夏郡,才向孙权借得了半个南郡。虽然南郡只是荆州的半个郡,但是它富庶。刘备入主成都后,孙权要求讨还这半个南郡,冲突一触即发。于是乎,吕蒙准备进攻荆南,关羽则亲率五千精兵准备渡河直取益阳。甘宁向鲁肃请命,阻止关羽过河偷袭。为此,他说了一番粗豪之语:宁时有三百兵,乃曰:“可复以五百人益吾,吾往对之,保羽闻吾欬唾,不敢涉水,涉水即是吾禽。”“能否再给我增添五百人,我前去对付他,保证关羽一听到我咳唾之声,就不敢渡河,如他敢渡过来就要被我擒获。” “又东北过益阳县北,县有关羽濑,所谓关侯滩也。南对甘宁故垒,昔关羽屯军水北,孙权令鲁肃、甘宁拒之于是水。宁谓肃曰:羽闻吾咳唾之声,不敢渡也,渡则成擒矣。羽夜闻宁处分,曰兴霸声也,遂不渡。” 关羽,死后被民间奉为神祇。而甘宁,也因为此战获得了和关羽相同的待遇。甚至南宋时朝廷加封其“昭毅武惠遗爱灵显王”,建庙享祭。蒲松龄的《聊斋志异·竹青》,还杜撰了一个甘宁显灵的故事。吕蒙曾对孙权说:“天下未定,斗将如(甘)宁难得”。年岁增长,这个武夫不再是个“轻薄少年”,但粗豪依旧。孙权曾说:“甘兴霸虽粗豪,有不如人意时,然其较略大丈夫也”。陈寿在《三国志·吴书》中评价:“宁虽粗猛好杀,然开爽有计略,轻财敬士,能厚养健儿,健儿亦乐为用命……凡此诸将,皆江表之虎臣,孙氏之所厚待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