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黏土的成因

 立达国学 2022-06-17 发布于北京

《中国钧瓷》|来源
阎夫立|作者
    赵蕊 王鑫淼|编辑

黏土类原料是钧瓷生产的主要原料之一。

黏土类原料是一种疏松的或呈胶状致密的水铝硅酸盐矿物,是多种微细矿物和杂质的混合体。

由于黏土类原料的组成不同,生成条件各异,致使黏土本身的某些物理性能呈现出方面不同程度的差别。

自然界的黏土是多种含水铝硅酸盐矿物的混合体,外观多为土块状或致密块状,呈青白、灰白、黄、红、锗、黑、灰等多种杂色,颗粒微细,多数小于2微米,晶体有片状、管状、球状、六角鳞片状等。
与水拌和有可塑性,干后不变形并有一定强度,煅烧后坚硬如石。
自然界的黏土是由多种含水铝硅酸盐矿物的岩石经过漫长的风化、水解、蚀变等地质作用而形成的。
风化又分物理风化、化学风化、生物风化。

物理风化是指温度的变化、冰冻、水力、风力、碰撞等产生的变化。

化学风化是指二氧化碳及水的作用产生的变化。

生物风化是指生物活动产生的变化。

以上三种风化是错综交叉进行的。
例如,当含有氧、二氧化碳、酸碱、可溶性盐类的天然水与岩石长期作用时,岩石溶解、水化、受侵蚀,从而形成新的矿物。
钾长石在风化水解过程中生成的可溶性物质,如碳酸钾、氢氧化钾、胶状二氧化硅等均随水流失,只残留下高岭石、白云母、部分二氧化硅,经过漫长的地质时期便形成黏土矿。
蒙脱石类黏土形成是高温岩浆冷却降温时,溶有大量其他化合物的热水作用于母岩而形成的热液蚀变型黏土矿。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