黏土种类繁多,现在尚无统一的分类方法,一般按黏土成因、性质、工艺性能及矿物组成分类。
一次黏土又称残留黏土或原生黏土,即母岩经过风化崩碎后就地残留下来的黏土。此黏土中风化产生的可溶性物质被雨水冲蚀,留下高岭石和石英,故质地较纯,耐火度较高。根据风化程度不同,往往有母岩杂质和长石碎粒,其颗粒较粗,可塑性较差。二次黏土又称沉积黏土或次生黏土,是一次黏土经雨水、河流、风力的迁移,在低洼的地方沉积形成的黏土层。在移动过程中,石英因粒粗而逐渐沉降,黏土本身也因碰撞摩擦而变细,并夹带一些有机物质,因此,颗粒细小,可塑性强,耐火度低,烧成后带色。耐火黏土杂质少,耐火度在1580℃以上,烧后多为白、灰、淡黄色。 难熔黏土耐火度在1350~1 580℃之间,含易熔杂质10%~15%,烧后多为灰、黄色。易熔黏土耐火度在1350℃以下,含大量杂质,含铁量也高。钧瓷制作使用的黏土是难熔黏土或耐火黏土,通常也叫瓷土。钧瓷艺人把高可塑性黏土叫软土,把低可塑性黏土叫硬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