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北京冬奥会里的传统文化

 立达国学 2022-06-17 发布于北京
立达国学院|出品
刘宇|撰文
    刘宇|编辑

2月20日晚20点,历时16天的北京冬奥会在闭幕式中落下帷幕。

短短半个多月的光景,留下了太多感人瞬间和精彩镜头。继2008年之后,世界又一次见证了专属于中国人的、令人叹为观止的浪漫。


闭幕式开场时,一群孩子们手持雪花花灯,点亮地上的“冬”字会徽,契合了元宵节“闹花灯”的传统习俗。

传统的中国结图案出现在由四万多块屏幕组成、面积达一万多平方米的地面显示屏上。


这不是中国结元素的首次露面。开幕式上的雪花引导牌,其设计灵感也来自中国结。

这一始于上古、兴于唐宋、盛于明清的古老符号,蕴含了太多的文化内涵。

对永结秦晋之好的祝愿,对幸福平安生活的追求,对审美意趣和传统文化的彰显,对团结一致和向心凝聚的寓意……

且每一根丝带都可以独立成结,许多根不同的丝带也可以共同编织,“美美与共”。

“2”和“4”,是中国人的数字浪漫。

闭幕式现场,载着孩子们飞舞滑行的十二只巨大的冰鞋,采用的是“十二生肖”的造型。


而北京冬奥会,是第24届冬奥会。回首开幕式,也在2月4日晚上20:04准时开始。

开幕式前,放映了带有二十四节气的24张图片,而第24张刚好对应2月4日当天。恰逢“立春”,充满哲思的二十四节气倒计时,体现了冬去春来、欣欣向荣的诗意与浪漫。

开幕二十四节气、闭幕十二生肖。中国人在细节上的功夫,总是让人叹为观止。

闭幕式的“折柳寄情”的环节,同样令人感动不已。

伴随悠扬的乐曲《送别》,演员手捧发光柳枝,轻盈缓步进入场地,走过之处,微风轻拂,柳枝摇曳。地屏中,柳絮翩翩飘弄,漫天飞舞,似离别愁绪,也是延续生命的种子。当人们汇聚场地中央,一束直径16米的白色光幕亮起,直冲天际。

“缅怀”,是自里约奥运会开始的规定动作,为了缅怀逝者。韩国选择用类似葬礼的形式展示,东京奥运会则展现了日本的“物哀文化”。

而总导演张艺谋用“一首曲、一群人,一捧柳枝、一束光、一片绿荫、一起向未来”,六个“一”唯美表达了庄严的仪式。

他说:“所以我们选择了'折柳送别'的意象。大家拿着一个发光的'柳条',在《送别》的音乐中缓缓地向中间走,有无数道绿色的光像纪念碑一样升起来。我们特别把光调成绿色的,意味着生命、希望和成长,我们没有太多的悲伤,更多的是一种深沉的纪念……绿色的希望重新升起,一切都要向前看,这是一种完全不同的情怀。”

“ 中国人如何表达死亡?如何在中国文化中萃取出中国人的生死观?我想中国跟其他国家不太一样的是,对于逝去的人、对于生命,我们有属于中国人的乐观与向上。中国人对于逝者常说的一句话叫'一路走好',我们的生命观就是如此,在纪念逝者、缅怀逝者的同时,我们常常会擦干眼泪,活着的人还是要好好活着。 ”

《诗经》:“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yù)雪霏霏”;

唐代权德舆 《送陆太祝》:“新知折柳赠,旧侣乘篮送”; 

明代陈汝元《金莲记·郊遇》:“暗怜衣带,不胜折柳之怀”。

折柳,多用为赠别或送别之间,以抒惜别怀远之感。

有人认为,如此深刻的意蕴,外国人是读不懂的。

其实也不尽然。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闭幕式上响彻的《送别》,原曲正出自一首英国童谣,并经由李叔同(弘一法师)重新填词传唱至今。 

因此,这一刻,我们不但向世界展现出中国文化的魅力,还架起了文明交流互鉴的桥梁,奏响了“一起向未来”的团结强音。

历数北京冬奥会一路带给我们的惊艳,专属于中国人的浪漫又何止于此?

开幕式上——

《冰雪五环》滴水成冰。一滴冰蓝色的水墨从天而降,幻化为黄河之水,倾泻而下。整个画面的意境,正应了李太白《将进酒》“黄河之水天上来”的瑰丽想象。

引导员的服装设计,采用的是冰雪图案和中国国画的风格。值得一提的是,所有引导员佩戴的小礼帽,均采用来自河北民间的传统虎头图案。

虎头帽,迎合了2022农历壬寅虎年。

比赛场地——

首钢滑雪大跳台的设计中融入了敦煌壁画中“飞天”的元素,造型优美、惟妙惟肖。

国家雪车雪橇中心采用了中华文化图腾“龙”的创意,16个角度、坡度不同的弯道,正如一条蜿蜒的游龙盘踞在山脊之上,因此被形象地称为“雪游龙”。

北京冬奥会送给世界各地运动员的礼物里,有生活必需品、向全国小朋友征集来的手绘,还有春联灯笼纪念品。

当然,还少不了举世皆知的“顶流”——冰墩墩。


尽管北京冬奥会办得并不容易,但我们却比以往更加从容,因为国家正变得越来越强大。

日本东京第21届夏季奥运会惨淡在前,有人问:“亏钱办奥运”,值不值得?

值得。

凝聚民心、力量,改善国际关系,输出华夏文明,增强文化自信。我们做到了,也获得了认可。

追捧冰墩墩到被人嫌弃的日本电视台记者辻岗义堂;声称美媒关于北京冬奥会的报道不负责任的美国运动员Aaron Blunck;自称一天能吃6个豆包,100个芝麻球的马耳他运动员珍妮丝;徐梦桃夺金之后,和惺惺相惜的对手美国运动员阿什利·考德威尔紧紧相拥……

一切的背后,都是“认同”。

同患同利以和诸侯,比小事大以和诸侯。

当民族逐渐重新崛起、当世界一体化进程慢慢加快,宣扬中国人“以和为贵”的理念,摆明“维护世界和平”的立场,定能让“得道多助”,变得更加水到渠成。

正如总导演张艺谋所说:“我认为最大的理念是'我们’表现了中国人的世界观。中国人跟所有人一样,那么真诚,那么善良,那么爱美,那么浪漫,希望大家都好,对吧!”

今日用典

【原典】

同患同利以和诸侯,比小事大以和诸侯。

——《司马法·仁本》

【释读】

要用共同的“利与害”团结各方力量。大国亲近小国,小国尊敬大国,(各国)和睦相处。

【赏析】

北京冬奥会,不论是防疫需要隔空传递火炬,还是低碳环保促成机器人在水下完成火炬传递,中国都通过这个机会展现了作为世界命运共同体的一员,中国的责任与担当。新时代,一定是中国日益走进世界舞台中央,不断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的时代。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