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网络炒的沸沸扬扬的北大博士后失联20年,我也想说一说自己的观点,这个新闻本身就是个伪命题,北大、博士后、失联,这些关键词都只是吸人眼球的噱头,误导读者的思维方向。新闻一出,群情激愤,声讨之声铺天盖地,忽然感觉天下之人皆孝子,其实不过是借此表白自己不是同类而已,抛开北大、博士后这些词,这个失联的某某和我们身边的贩夫走卒张三李四王麻子没什么区别,所谓区别不过是谋生的方式不同罢了!这是一个有关亲情及成年后如何与原生家庭相处的问题,无关乎北大或南大,博士后或小学毕业。 这个时代是个舆论自由的时代,也是媒体不负责任炒作的时代,有什么诉求不满,马上就是网络媒体传播,再加上那些大V或网红关注一下,有些正常的问题在媒体的支持下,是正真解决了,可是,有些偏离了客观、歪曲了真相的不实情况还少吗?就拿这个博人眼球的北大博士后失联新闻来说,网络舆论对北大博士后骂声一片,可是,多年来我们习惯于把自己放在所谓的正义的立场上,习惯了道德绑架,习惯了跟风一边倒的评论,又有几个人在评价这个事情的时候认真地思考过吗? 我想引用很拽的一段话:“请你不要冒然评价我,你只知道我的名字,却不知道我的故事。你只是听闻我做了什么,却不知道我经历过什么”。这段话,用在这件事情上,真的很恰当呢。 这世上的感情友情也好爱情也罢,都是为了相聚相守,唯有父母与子女的感情是一种渐行渐远的分离,作为儿女,我们毕竟在成长,无论是空间距离抑或是心路历程都在逐渐远离父母,真正走入属于自己的生活。而作为父母,最好的爱就是放手,不要太多干涉子女的生活。
就拿我的母亲来说吧,我们相距虽不太远,也有200多公里的车程,由于母亲年事已高,每次回去我都是安排好自己的工作和小家庭,想尽量多陪她几天,可是,每次都是因为一些小事母女闹腾得不欢而散。我从上初中开始就住校,参加工作后又在异地,后来结婚成家,真的是与父母渐行渐远,屈指算来,我和母亲朝夕相处的日子只有短短的12年,也就是从婴儿时期到小学毕业。作为女儿,我不知道孝顺如何才能做得更好,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也在不断学习如何和母亲相处,我是个简单的人,又与母亲聚少离多,为了弥补自己不在母亲身边的愧疚,我尽量帮助母亲过一种健康快乐又有尊严的晚年生活,可是,每次短暂相聚的日子,母亲却希望我按照她的方式生活,导致这世界上两个最疼爱彼此的人互相伤害。就一日三餐来说吧,母亲苦了一辈子了,现
在虽然生活条件好了,可是母亲就是改不了经常吃剩饭剩菜的习惯,曾经有几次母亲一个人吃了变质的食物后中毒上吐下泻,我舍不得她再吃那些剩饭剩菜,每次做饭我都是精心地准备,尽量不吃剩菜,可是,我可爱又固执的母亲,必须做好多饭菜才开心,她老人家就不习惯把菜和饭都吃完,说那样太小家子气了,我们有时候做一顿饭三天都吃不完,我母亲又精明着呢,如果我把热了几次的饭菜偷偷倒掉,她一定会知道,劈头盖脸地骂我浪费,导致我极端地认为母亲的冰箱就像个垃圾箱,多日的剩饭剩菜都堆积在冰箱里,每次我帮母亲收拾冰箱,把看起来太久的食物扔掉,这又招来母亲的一顿臭骂。
母亲91岁了,但思维敏捷、生活尚可自理,就是经常有点大小便失禁,自己又没有好的卫生习惯每天换洗内裤,要强的母亲又不让我们每天帮她洗内裤,导致尿路感染或妇科炎症经常发生,后来,我给母亲买了一次性纸尿裤,每天换一条,这以后母亲的尿路感染好多了,也没有妇科炎症了。(这里是否可以为某个品牌的纸尿裤做个小广告?😛😛😛😁)可是,我那节俭惯了的母亲,有时候看着今天的纸尿裤尿液少,晚上就舍不得扔掉,脱下来晾着,第二天又穿上,我回去发现母亲这个坏习惯后,又生气又心疼,因为我也知道,母亲是为了给我省钱才这样做,我苦口婆心劝说母亲好多次她都不听,最后实在是忍无可忍了,我就歇斯底里地朝母亲咆哮:“妈,你要再这样做,我也不给你买纸尿裤了,你自己爱咋咋地,我再也不管你了!”而我的母亲满脸无辜又愤怒地回击我!
类似这样的小事很多很多,导致我和母亲经常争吵,多少人劝我,孝顺的首要条件是顺,让我改变观念,顺着母亲,不要干涉她太多,可是,我怎么忍心看着自己的母亲去吃变质的食物?我又怎么忍心看着自己的母亲把用过的纸尿裤再穿在身上? 我也是个母亲,有时候我也反思,我们都是第一次当父亲母亲,我们是否认真地思考过,我们培养孩子,儿女需要成长、需要学习,作为父母的我们处于这个快速发展变革的年代,我们也需要学习成长才能当好父母亲。比如有女儿的也和女儿聊聊时装潮流,有儿子的和儿子谈谈游戏、军事及历史,免得孩子大了不愿意跟我们说话。我儿子财经大学毕业,喜欢跟我们讨论投资理财,我也投其所好,开几个理财账户,选一两只股票,经常咨询下买什么,貌似虚心地请教一下投资技巧,工、农、中、建四大银行都开了网银,自己虽没有多少闲散资金,可是,万一儿子哪天高兴给咱转一笔款呢 ,哪个银行都可以接收,多么方便😜!支付宝、微信必须运用自如,万一人家时不时给咱发个红包呢。我们这一代独生子女的父母,学习,只是为了努力地追赶儿女快速成长的步伐。
我的大哥就是一个典型的善于学习也最会享受孝心的父亲,他今年已经70岁了,大哥有五个如花似玉的女儿,女儿们喜欢吃饭K歌,大哥平时总是偷偷练歌,KTV里唱的深情并茂、抑扬顿挫,赢得年轻人的一片掌声,女儿们最自豪的就是,她们的朋友们经常由衷地说,咱有时间请你爸K歌去吧,你爸唱的真好!女儿为他办理了海南度假旅游,从没坐过飞机的大哥带着大嫂机场自助取机票、托运行李等等一切程序一个人顺利完
成,到了海南没有多长时间,一直有游泳基础的大哥每天认真学习,仰泳、蛙泳、蝶泳各种泳姿都是有模有样,每天发视屏给女儿,让女儿欣慰又惊喜。女儿喜欢茶道,送了大哥茶具和茶叶,那段时间,大哥又迷上了学习茶道,他的进步让女儿刮目相看。一家人出去旅游,大哥又是任劳任怨的专业摄影师,给大家留下很多珍贵又感动的美好瞬间。只是为了不辜负女儿的孝心?还是天性本来如此?我没有细问大哥,但是大哥在我心中就是那个最好的父亲。
这世上,任何事情都需要一个熟悉的过程,学习和成长陪伴我们的一生。而做一个好父母这等人生的重头戏难道不需要好好排练演习吗?我们的父母那个年代的人,社会养老体制没有健全,都是靠儿女养老,而我们这一代独生子女的父母,生活在社会养老机构逐步完善的环境,养育子女真的不是为了养老,子女与我们是一场人生的美丽相遇,珍惜缘分,在与孩子的相处中,理清我们和孩子的关系,让我们学会成长、学会爱、学会放手、学会优雅地远离。 (本文照片由作者提供) 作者简介:木子姐姐,实名李洁,六零末,七零前,有趣的中国内蒙古大妈,敬业的企业工程师,热爱生活,热爱自然,喜欢文字、喜欢动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