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清水河姐姐,你过得还好吗

 黄土地上 2022-06-17 发布于内蒙古

作者   殷万库

那是三十五以前的事啦。

上世纪的一九八二年夏秋之交,我未能考上高中,走出校门,赶上土地承包到户的第一个丰收年景,家里承包八口人的土地(当时奶奶在世)60亩,由父亲和姐姐耕种经营,下有两弟一妹念书,家庭人手不够,我也加入了秋割行列中。

头一年承包这么多地,割呀,捆呀,装呀,拉运碾脱呀,连个门头脚道都找不见。道道手续都是窍门,扬场那更是最难的技术活儿,幸亏父亲大集体跌打了快20年,农活样样精通。

转眼冬天到了,那时村里的人比较多,年轻人们一块儿玩玩扑克,打打平伙。一不吃烟二不喝酒的我经常相跟两三人往大队跑,那里有报纸可以阅览。大队看门老汉60多岁,络腮胡子,倔巴头递不进人话,大队来了报纸信件,他再给私人送信上门,不认字。手拿信逢人便问这是谁家的信,当人们告他谁家他就便送到谁家。

我去大队看报纸,有价值的好文就想连同报纸一同带回再看,老汉执意不肯让拿,挺"秉公执法",为了讨好老汉,经常给他带点吃的一类东西。有时老汉心情不好,怒气之下出言不逊,干脆报纸锁柜子里不让我看。

“秀才不出门,也知天下大事情”,每年冬天没事干,约摸三五天,乡邮员送一趟报纸,身不由己就想去看,四开四版的《乌兰察布日报》很爱看, <文摘><周末><大青山><读者来信>栏目读后释怀难放。众多热心读者的来信来稿看后心潮动荡,起伏难定。

刘激涛就是其中一位,清水河县有个五良太乡三十一号村,记得上世纪80年代,在乌盟日报上报道一位农村家庭妇女刘激涛是当时村里的妇联主任。月子地里不忘看书写文章,曾被《乌兰察布日报》聘为优秀通讯员,我那个时侯挺羡慕又眼红。

可是,刘激涛丈夫不支持她,经常家暴,后来离了婚。清水河县原来归乌盟,后来划归呼和浩特。受刘激涛的影响,我也给《乌兰察布日报》社投过稿件,的确难,3年才登出豆腐块儿大两篇,再后来娶媳妇成家,在解决温饱路上摸爬滚打,再也没没写过稿!

刘激涛比我大,我与她通过《乌兰察布日报》的牵线搭桥互通过两次书信,我称她为姐。她的第一封给我的信不知何原因我没能收到,第二封来信间隔了半个月,好象是个秋后场面活儿刚结束,也就是刚立起碌碡、刚挂起犁杖的那个时侯哇,我跑到村委会办公室去看报纸,大队看门老汉每次都不愿意让我看,怕我偷报纸。每看到有《周末》副刊我就悄悄趁大队看门老汉不注意把报纸折叠揣进腰克朗。

那次无意中的一瞥,我撩一下老汉铺在炕上的毛毡,却发现一封牛皮纸信封,细一看收信人 殷万库(小弟收),寄信人地址:乌盟清水河县五良太乡三十一号村,我心情激动,报纸也不看了,装上信跑回家,信封是自己用牛皮纸做的,内容李写到:殷万库小弟,这是我写给你的第二封信,第一封信你收到了吗?为啥不给我回信, 我无言以答!

这位看大队的光棍老汉为何将我的信压炕毡底半个月不给我,难道第一封信也被他压了?

后来我给刘激涛回第二封信,再也没收到回音,双方联系就此搁开。

我猜想刘激涛给我回的第一封信是否让老汉黑了?以后有回信没回信一直是个谜。

如今,儿女成家,闲暇的我又重拾起年轻时那个写作的梦,不由回忆起引我走上写作之路的清水河姐姐刘激涛,你过得还好吗?

本期编辑   李洁


作者简介

殷万库,内蒙古商都县大黑沙土镇东风村人,1964年7月出生,初中毕业,在村里经营土地,爱好文学,闲时想划拉几句。

声明:平台文章为原创作品。授权转载请注明来源:“黄土地文学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