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记忆清水河《山花》文艺刊物

 黄土地上 2022-06-17 发布于内蒙古

作者  樊三毛

【美在清水河县文艺界】之时光记忆内蒙古呼市清水河县80年代(当时归乌兰察布盟管辖)文联、文化局、文化馆主办《山花》、《海红果》《海舟》等文艺刊物,似一朵火红的山丹丹花,盛开在黄土高坡上的小县城清水河县,留下了人们难以忘怀的文艺足迹和美丽的乡愁情愫,曾活跃着一批文艺骨干,为宣传山乡文化留下了永久的文笔记忆,虽遥远多年,记忆仍亲切感人,他们的笔触似过雨烟云、又似一抔永不消逝的泥石,奠定了传承清水河80年代文艺的基石!让我们永记住他们的名字吧!排名不分先后……主编:刘建国、曹宗权、尚存信、梁歧秀、佘秉俊、邬海涛、崔琳等一批文艺先锋刘日升(遇厚)、张成忠、李巨、张钧、杨增、刘海豹、李毅、蔡睿良、张淑琴、曹宗权、刘建国、高繁花、潘瑞祥、高尚儒、樊志忠(樊三毛)、白桢、佘丽清、一兵、韩智、曲流、张润秀、贺广生、石怜、张耀文、顾彪、刘激涛、张晓明、赵云生、范秀兰、张文秀、王永平、杨占祥、郭振新、晨钟【周瑜】、【李凤卿】等……

八十年代的部分《山花》文艺刊物近照

由于当时经费紧张,《山花》办办停停,于1986年7月又复刊,主编刘建国为此特编写了心里话:“我们是有希望的,愿她地久天长”

目录:排序了作者名及作品名,虽然是打字机打字、油墨推印,但总算比用手刻写刻在腊纸上进步多了,令读者、作者耳目一新,蛮高兴的

时任政府副县长、原清水河县第一中学校长张钧老师还写了一篇游单台子乡扑油塔村的纪实《山区明珠》,文内,对黄河岸边的文化卫生之乡扑油塔村的山石窑洞文化描写,读来至今感人……

主编:刘建国作品《形象》塑造了栩栩如生穷了几辈子的李兰,终于在改革开放初期,凭着自己的辛劳付出,迎得了“万元户”之称的发家致富史……

刘海豹诗作品《五月,挖野菜的村姑》更是以诗的意境,写实了八十年代的农村村姑娘身处在大山深处,面对艰苦岁月,仍然激情似火地去生活、去挖野菜的山坡上抒胸幻情,淋漓尽致撒欢哼歌一一她边挑野菜,边享受着大自然赋予的盎然春色,把读者带进了山乡田野的村舍,去感受村乡与县城之别,无奈中面对难熬的乡愁之情……哼唱:“你是我的哥哥就招一招手”的呼唤。

作者:樊志忠、又名樊三毛的小小说《偷书》,把一个小青年渴求知识却突生有偷书念头的故事描写的入木三分,被小学生的批评,到摆地摊租书大爷的谅解、感化、教育和支持,让每一位读者感受到了应该怎样去教化于人……短短几百字,虽文字表述稚嫩,却让一个小青年无地自容,心灵得到了洗涤和净化“红着脸,一扭头,飞也似地逃跑了。”

《山花》部分页展示

县文化馆主办的《山花》、《海红果》、县第一中学、时任一中老师曹宗权主编的《海舟》星野文学协会曾在县域内名噪一时,拥有一大批不同年龄段的作者和大批读者,可惜的是,由于资金的缺乏及人员的变动,最终导致了这几本刊物“流产”,曾一度进入“冬眠状态”。

随着社会的经济发展和进步,历史的车轮在新形势下豪迈地向前滚动着,在新的一届又一届清水河县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清水河县的文艺事业又一次迎来了春的复苏、夏的繁荣、秋的收获、冬的洁净,特别是近几年来,得到了蓬勃发展,年年举办一次长城文化节,并在文化节上表彰了许许多多为宣传清水河县大发展做出贡献的文艺骨干、歌手、绘画、写作、摄影、非物质文化、民间艺人、文艺团体、公益旗手和身边好人,并新创办了印刷精美、高质量的《清水河文艺》刊物、官方公众微信平台《清河创客》、《活力清水河》、《红色老牛坡》、《清水河旅游》、以及民间《清水河生活》、《清水河全接触》等微信平台,选载、登载来自各领域、各条战线上的文学、艺术爱好者的来稿,真可谓是:

文艺繁荣今非昔比,清水河文艺办的好!

走过了多少岁月,记的住乡愁,看得见美景,忘不得那段悠悠岁月情,让我们再回首一次:80年代那支活跃的文艺骨干们留在时光记忆中的姓名和作品罢……

《山花》部分目录展示

《山花》增刊,文艺晚会节目选


清水河著名表演艺术者、原乌兰牧骑文艺表演核心队员牛培绪同志表演方言快板、原版剧本《清河宝》

编剧:刘日升(笔名:遇厚)二人台小喜剧本《二姑娘挑女婿》

潘瑞祥同志散文作品《故乡的酒海红》

韩智同志散文诗《落叶颂》

韭菜庄乡对九沟村白桢(笔名田野村夫)作品《春城赋》

北堡乡政府工作人员蔡睿良同志文学作品、小说《“婆婆”的择选》

张淑琴诗作品《绿色》

贺广生同志文学作品小小说《悄悄话》

部分《山花》目录

高繁华作品散文《算盘情思》

北堡中学退休教师、现为清水河县作家协会理事长、《清水河文艺》主编、李巨作品《秋声》

清水河县第一中学刊物《海舟》,创办人、主编:曹宗权

这些作品,无不展示着文学艺术爱好者对清水河这片热土的热爱与真诚、歌颂这里的劳动人民战天斗地,致力于改变家乡面貌不屈不挠的精神,渴望家乡人民共同致富,宣传和记录了80年代的真实历史发展画景,为我们今日奔向小康社会谱写的历史音符传承奠定了好的基础。
愿山丹丹花儿在清水河的黄土坡上开的更加艳丽、更加喜人、更加红艳艳吧!

作者简介

樊三毛,实名樊志忠,男,汉族,1964年生,清水河县城关镇人。1983年参加工作,现在韭菜庄乡行政执法局工作。中共党员,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函授学历。内蒙古摄影家协会会员、呼市作家协会会员、呼市长城科普学会理事,清水河县作家协会会员,晋绥网红色采编成员、内蒙古融媒网、呼和浩特日报通讯员,红色老牛坡摄影报道员。清水河县文化艺术成果特殊贡献奖获得者之一。其作品发表于人民周刊、网易、天天快报、内蒙古融媒网、呼和浩特市日报、晋绥网等网络平台,并被中国阴山作家网选送“今日头条”“华人号头条”“百花文苑”。业余爱好文学创作,常写些纪实作品,回眸家乡大变化。本中篇小说《黄土地上的清水河》荣获2020年清水河县第四届长城文化艺术成果优秀奖。

本文转载自"清水河生活”

(本文音乐“爱在清水河”演唱者樊喆为作者的侄女)

声明:平台文章为原创作品。允许转载和责编,授权转载请联系平台编辑并注明来源:“黄土地文学”。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