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故乡剪影

 黄土地上 2022-06-17 发布于内蒙古

故乡剪影

作者     张全载  

故乡有什么,有什么令我魂牵梦萦的!常在不经意间想起,似有万般魔力,将我轻轻吸引来,如婴儿渴寻着母乳,不仅止饿,也足了精神。黑白照片虽无色彩,但光彩耀人。七彩斑斓的世界,连你那风光百倍的容态,也是它铺了底色。

故乡有什么,细思也没有什么。拙陋的土屋,低矮陈旧。门前几棵弯腰的老榆,叶密影重。屋顶几排白杨,是村里最高的风景。稍有一点风,就沙沙的地报响。墙面上是又老又黄的泥土,屋顶上长着连名字也叫不上的小草。几声狗吠,几遍鸡唱,还有那几缕吹烟、羊铃叮铛。比起摩肩接踵、夜如白昼的城市,不免有番孤寂,有番沧凉。

老人安于此,中年人也安于此,小孩子更愿安于此。要比较这三种人,中年男人算最不安分的。他们要去外面闯世界。但他们往往是赚足了钱,养好了气,扮好了身体,然后风度翩翩地返回到这里。——作一番修养之后,便又心事重重的去了。

在田地里,便总是老年人占主角的风景。不论时间和地点,总是一幅和谐、富有诗意的图画。“锄豆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不用费力,农民们早已看惯了。“大儿锄豆溪东,二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的场景随处可见。虽有溪水,虽无莲蓬。即是孙子孙女儿也别有另一番景象。

几声漫翰调,几曲二人台,飘荡在早出晚归的小路上,声音再粗音调再差也感人。说不准就引出一阵轻诮漫骂与家长里短的谈笑声。这谈笑声若使牵着的驴骡或赶着的羊群受惊,还需要主人的一番归拢……懂事的小孩帮衬着父母干点家活,对品德智力的培育,对吃苦精神的锻炼也有补益,这是最实在的教育。

小一点的男童就是为麻雀老鼠准备的天敌。掏雀追鼠正体现他们将要领导世界的天性。麻雀也不是保护动物,在农村“啥多也不如麻雀多”,它们除了吃虫,还吃庄稼与鸡猪争食,所以不受农民欢迎。不管孩子就是等于放纵,所以麻雀做起窝来也特别的隐蔽。

乡情浓于蜜。这里的农村人常讽刺城里的人“薄情寡义”,在我看来他们确实有值得炫耀的资本。

我常常佩服陶渊明的洒脱:放了官不做,偏要寻个“世外桃园”寄养自己,难道他真是在“作秀”,要赚个千古隐逸之名吗?我想不是的。因为他血管里流的是鉴真、鉴善、鉴美的血,——虽然他不一定太喜欢劳动。——一看他的诗就会知道的。

随着年龄的增长,故乡这块黑白照愈来愈占据了我印象的大部。我常思,何来何往不是偶然的。我生于农村文明,长于农村文明,还需我努力深深溶入农村,寂寂孜孜,去探视那千古不灭的金石之光。


本期编辑:李洁

朗诵简介:
张晓慧,内蒙古乌兰察布市人,副教授,资深语文教师,从事高中语文教学30年,热爱文字,热爱教育事业,在平凡岗位上致力于传道、授业、解惑!

作者简介:
 张全载,内蒙古清水河人,现清水河县政协文史学习委工作。

本文作者其他原创文章链接

张全载     陪母亲过个年

张全载【文言文】清水河赋

张全载小小说——三叔的骡子

父亲,就是故乡的老屋

声明:平台文章为原创作品。允许转载和责编,授权转载请联系平台编辑并注明来源:“黄土地文学”。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