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记忆里的童年(七)

 黄土地上 2022-06-17 发布于内蒙古



记忆里的童年(七)
高俊       
       父亲算是一位地地道道的“严父”,以致于在我的脑海里留下了磨灭不掉的印记。
       小时候,我特别地淘气,偶尔还会做一些出格的事情来,因此也没少挨父亲的大巴掌。许是缘于家里孩子多,父亲的耐心有限吧。姊妹五人中,我很少见到父亲对哥哥姐姐们有如此的“礼遇”,特别悲催的说,我却是一个例外,这也许是我惯于调皮捣蛋自个儿惹来的后果吧。
       当今的孩子那可是家里的幸福树,在教育和培养孩子方面,当家长的可没得说。大家听过《我有一个好爸爸》这首歌吧,家庭里,父亲的扮演者全是疼爱有加的好爸爸形象。此刻我想说,日常生活中如何教育孩子,怎样耐心的引导孩子分清是非观念,从小为孩子树立正确的三观,却是当父亲者身先垂范的应尽职责。其实学会当父亲也是一门学问。
       在这里,我绝无用文字来“讨伐”自家父亲的意思,只是小时候被父亲教训多了,才归纳出这般当父亲的道理来。往事随风不堪回首,姑且是一种感慨而已。
       父亲有时候脾气不好,但在我健康成长方面还是一位很合格的父亲。他有时出差回来,总要买回来一些从未见过的好吃的。那个年代里,就是些水果罐头、糖果、饼干、蛋卷之类的吧。小孩儿嘴馋是肯定的,所以每次父亲外出回来,总会带回一些令我异想不到的小惊喜。
       九岁那年的冬天,父亲从北京出差回来,带回四五盒北京糕点。生活在七十年代里的人们都知道,老北京糕点在当时可是闻名遐迩的美食。长方形的纸盒子正面印有北京天安门城楼,两边的画面是各种各样彩色蛋糕画。那时我才知道,北京是我们中国的首都,是毛主席待的地方。也是我第一次品尝到人间还有这样香甜的美味。
       我特别喜欢看小人书,父亲外出总会特意给我买几本回来。虽然我弄不懂里面的故事讲了些什么,但书画里哪些是好人,哪些是坏蛋还是拎得清的。有时父亲闲得时候,也会给我讲小人书上的内容。比如黄纪光、董存瑞、刘胡兰、草原英雄小姐妹的故事就是在那时候获知的。书画散发出来的油墨香和英雄的故事不仅深深地印在了我的心里,还潜意默化的教育了我,甚至是影响了我的整个童年。
      人无完人,金无足赤。天下没有一个父亲是不爱孩子的,只是爱的方式不同吧。后来我当了父亲才明白,教育孩子须得和孩子多交流多沟通才会加深父子间的情感。除了父亲要以身作则外,还要多方疏导孩子身上存在的问题,多听听孩子的心声和诉求,决不能有“棍棒之下出孝子”的封建教育思维。
      父亲的“严”让我明白了什么事可为之,什么事不可为。父亲的“慈”让我懂得了做人要具备“真”与“善”的人格魅力。
(待续)

   本期编辑   李  洁

平台其他原创文章链接
私房钱的命运
大院那些邻居们
清明节前蒸“寒燕儿”
父亲,就是故乡的老屋

作者简介

高俊,内蒙古乌兰察布市人,职业教师。

柴米油盐百姓事,锅碗瓢盆皆文章。关注【黄土地文学】,体验有滋有味的生活。

【黄土地文学】投稿:

 邮箱136352905@qq.com       

 微信  L13848911998

你若喜欢本文,就在最后右下角点个“在看”让更多朋友看到哦!

声明:平台文章为原创作品。允许转载和责编,授权转载请联系平台编辑并注明来源:“黄土地文学”。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