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由贾银匠想到的

 黄土地上 2022-06-17 发布于内蒙古

由贾银匠想到的
贾振声
1962年秋,我上学后,每天上下学经过供销社东边路北一家人时,总能听到屋里传出来的叮叮铛铛的敲打声。回家就问我妈,那是谁家,家里敲打甚了。我妈说那家是贾银匠家,在打银器了。我妈说,这个贾银匠和我们不是一家的。我问我妈银器是些甚东西了。我妈说,过去可多了,这会儿也就是手镯、耳环、银锁了。银锁也不是锁东西用的,是给长子圆锁(过十二岁生日)戴的。我见过那银锁,是用链子挂着的个椭圆形片子。那片子上有图案,片子下还坠些小铃子。


我倒是见过我村两家铁匠炉打铁。这贾银匠是咋打银器的,我没见过。因我们不是近邻,他家又没有和我年龄差不多大的娃娃,我家也没有要打的银器。贾银匠打银器,也不像铁匠那样在外面支个摊子,他是在家里打的。我想看也没有借口去他家。
我倒是经常能看到贾银匠出来到凉房(储藏室)取东西。他家凉房在他家对面的路南。我见他走路多会儿都是猫腰㗄隆(佝偻)、八叉拉细(叉开腿,但不是罗圈的那种)的,脸黢(形容黑)黑。也不知他多大岁数,根据他儿子贾关登判断,他比我大要大十来岁,有五十岁了。我也从没见他下地劳动过。是他懒,还是打银器的营生忙,不得而知。要是打银器的营生忙,他应该是挣下钱的,可看他全家人的穿戴,也和别人一样。估计他家也没存下钱,要是存下了,他儿还娶侉侉了。关登也不眉秃眼瞎(形容丑)的。


我问我妈,人们打手镯、耳环、银锁的银子是哪来的。我妈说,解放前有卖的,解放后,人们就用手里存下的几个袁大头打。袁大头是谁或是个甚东西,我妈只知道那是现洋(银元),人们都叫它袁大头。至于那个袁大头叫甚做甚的,我妈也不知道。我是后来才知道那袁大头就是袁世凯的。我妈还说,解放后,那袁大头不能花了,到银行换,一块才换一块,多了也不敢换,怕没收了,少了,也不值当换。


再说贫下中农哪有多少袁大头了。地主富农明面上的都叫没收了,除了窖的。当时也可别整(给上刑)那些地主富农来了。有的就是死也不说。我大了些后,分了福兴泰张家东大院的七八户贫下中农拆房时,都拆出了现洋,有的虽不是袁大头,却更值钱(因为是清朝的)。还有因拆出东西结亲的。这是发生在文革时的,就是有人在东大院旁脱土坯,挖出了个罐子。让路过的人看到了,上点年纪的人都知道,那罐子里不是现洋就是洋烟(鸦片)。过路人要分,不分给就告挖出来的人。结果,挖出来的那人,把自己的好闺女给了过路人的那愣小子。那人到底挖出了甚,人们始终也不清楚。这两家人说勤劳不勤劳,也没甚本事,可从此光景一直不赖,人们就猜,肯定挖出了不少值钱货。


后来,我才明白,人民币上印领袖像是和袁大头学的。后来也见到过美元,那上面有华盛顿像。也见到过朝鲜和不知哪一国的纸币,那上面都有人头像。这几种外国纸币,都是下饭馆买酒时包装盒里拆出来的。看来,人要想让人人都热爱,最好的办法就是自己的像出现在钱币上,而且要大要醒目。这似乎也是古今中外的惯例。同时,我也明白了,民间为甚把钱叫银钱了,因为那钱是用银子做的。也让我知道了被迫和外国列强签订了丧权辱国的条约后,还要赔人家白银的,赔白银就是赔钱啊。


我听说,现在的鄂尔多斯人,娶媳妇下聘礼都是银元,给领导行贿也是送银元。而且现在的银元在民间已升值到一千多块人民币以上才能买到一块银元的。银行是咋兑换的,我没有银元,没兑换过,不知道。我听说,现在的有钱人,都往下存黄金白银了。为甚不存纸币了,没听人家说过。我倒是见过有老娘娘(老女人)用金圆券(中华民国政府发行的)糊纸笸箩的。

本期编辑   李  洁


作者简介

贾振声


贾振声 男,1955年7月出生于内蒙古自治区土默特右旗双龙镇。1977年考入北京农业机械化学院(现已并入中国农业大学)。内蒙古工业大学副编审,内蒙古作家协会会员,九三学社社员。
习诗30余年来,在《诗刊》《人民日报》《星星》诗刊、《诗歌月刊》《飞天》《青年文学》等60余种报刊发表诗歌、散文400多件。
2016年出版《装订鸟声》诗集(天津人民出社)
《贾说不假》随笔集(远方出版社)各1部。两部书被双龙镇博物馆收藏展出。2019年又生了私生子(指没走出版社、自印的)《我兄弟般的学生》和《我诗里的土默川》。

柴米油盐百姓事,锅碗瓢盆皆文章。关注【黄土地文学】,体验有滋有味的生活。


你若喜欢本文,就在最后右下角点个“在看”让更多朋友看到哦!

声明:平台文章为原创作品。允许转载和责编,授权转载请联系平台编辑并注明来源:“黄土地文学”。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