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家乡门前的军台商道

 黄土地上 2022-06-17 发布于内蒙古

家乡门前的军台商道

文/С.Баатар

/谢巴特尔

(跋:家乡四子部落乌兰哈达草原,有一条“阿尔泰军台”的驼马商道遗迹从门前宛延走过……)

清代的老倌牛车

一队队

一串串

吱吱呀呀

惊醒梦的良宵

八大晋商

绵长的驼铃

还回荡在

大漠戈壁

山野深坳

时不时传来

走草地的

老倌儿们

悲凉悠长的

~~爬山调

家乡乌兰哈达

门前那条

军台商道

大漠如雪

风沙掩盖不了

三百多年的

凄凉容貌

连年累月的雨水

冲涮不掉

烙在草原上的

蹄印车辙

吆喝呼哨

西伯利亚

吹来的

寒风冷雪

封不住

胡扎掌柜子们

跋涉的双脚

家乡乌兰哈达

门前那条

军台商道

记录了当年

车凛凛

马啸啸

狼烟征途

弓箭驼砲

还有

镌刻着

蒙古人

美丽传说

和童年歌谣

孩提时的

年年月月

常常让我

孤独地远眺

军台商道

一路向西的远方

久久地凝神

谛听

有无马帮挥舞

带响的鞭梢

弯弯曲曲

长长的车辙

是否留下

大千世界的

逸闻美好

南来北往的

老倌儿商旅

可否就是

传情送意的

百灵鸟

阿尔泰军台

老倌儿驼道

草原深处

有无牧羊女

身影的缥缈

牧歌悠悠

散落在

羊群前哨

沿途是否

围绕牧羊犬的

一声声

归牧的吠叫

白云

在她的

前方招手

溪水

在她的

身旁嘻笑

鸟儿

为她

纵情歌唱

绿草鲜花

把她

深情地拥抱

家乡草原

乌兰哈达

家门前

那条长长的

军台商道

永远记忆着

儿时的

遐想欢笑

成就我

一生难舍

祖辈儿的

历史记忆

和故乡草原

暖暖的怀抱

……

(后记:阿尔泰军台,指清代从张家口至科布多的驿路合称。始设于“清准扩土战争”中,至嘉庆时定型。据《嘉庆会典事例》卷531《置驿》、卷560《驿程》, 阿尔泰军台分为四个区段。第一段从头台察汉陀罗海(张家口北长城外)至第二十三台图古里克(今蒙古国东戈壁省哈通布拉克东北土古里格呼都克), 由张家口管站司员管理;第二段从第二十四台穆呼尔嘎顺(今蒙古东戈壁省阿伊耳巴扬苏木东南木胡尔加顺呼都克)至第四十四台哈达图(今蒙古前杭爱省翁金河西), 由赛尔乌苏管站司员管理。这两段皆统辖于察哈尔都统。其西接乌里雅苏台南路第二十台哈剌尼敦,由此至乌里雅苏台东南的头台华硕噜图,达于乌里雅苏台城站,为第三段;第四段乌里雅苏台西路(也称科布多东路)从城西南的头台阿勒达尔至第十四台哈剌乌苏(今蒙古国科布多省哈尔乌苏湖西南岸),达于科布多城站。这两段统辖于乌里雅苏台定边左副将军。全线共设七十八台,连同乌里雅苏台、科布多二城站,共八十台,全程长五千八百五十里,为阿尔泰军台主干线。此外,蒙古境内的四条支线——由赛尔乌苏到库伦和由库伦到恰克图的库伦南北路、由乌里雅苏台到近吉果克的乌里雅苏台北路、由科布多到索果克的科布多北路,由科布多到古城的科布多南路,在蒙古也被统称为阿尔泰军台。
其中第十台“乌兰哈达台”,在我的家乡乌兰哈达。乌兰哈达还有一个著名的的乌兰哈达庙,因附近有五口吃水井,所以也叫“塔布忽洞庙”(意为五井庙)
乌兰哈达五井庙建于1632年(清天聪六年),位于今天的四子王旗东部白音朝克图镇乌兰哈达嘎查。五井庙建有藏式独宫两座,喇嘛僧侣五十九人。庙建于斯日贝山(七层山)余脉处,周围怪石鱗峋,牧场丰茂,是通往东部各地的重要通道。该庙与萨齐庙同期建造,一在四子部东部,一在西部,两庙基本上处在同一条纬线上,在政治、军事、宗教方面遥相策应,选址独具匠心。
塔布忽洞庙不仅是宗教文化遗址,也是内蒙古骑兵第四师在我党领导建立的四子王旗第一个人民民主政权——四子王旗临时人民政府诞生地。遗憾的是这座阿尔泰军台遗迹附近清代闻名遐迩的古寺庙已成废墟。)

(本文图片由作者拍摄)

本期编辑   木子姐姐
作者简介:

谢巴特尔


蒙古族,内蒙古四子王旗人,蒙古国立某大学兼职教授,现任四子王旗文化研究会研究员。

声明:平台文章为原创作品。允许转载和责编,授权转载请联系平台编辑并注明来源:“黄土地文学”。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