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绳子

 黄土地上 2022-06-17 发布于内蒙古

绳子

贾振声
我这说的绳子主要是指麻绳。这麻绳有粗有细有长有短。双龙人生产生活中几乎时时处处离不开绳子。拉套用绳子,拉帮套也用绳子。早期结绳记事用绳子,过去和现在把人五花大绑起来用绳子,还有法可依,叫绳之以法。从井里吊水用绳子,寻死上吊还用绳子。丈地用绳子,拉倒大树用绳子,拴牲口用绳子,背东西还用绳子,戴孝也腰系麻绳。此外,扎口袋用绳子,纳鞋底也用绳子。要是一直数下去,还能数出很多来。绳子用槽了,沤一沤还可作糊窗子的麻纸或上坟的烧纸。




当年还有麻绳匠专攒麻绳的。双龙的高秀就是麻绳匠。这个攒是先纺后拧的意思。
有绳就有疙瘩。除非绳子断了要接,都不挽死疙瘩的,有时连疙瘩也不挽就接上了。这做法叫锈。就是把两断头的股分开,相向互插,而后把接头放在泥汤里,用脚踩着来回滚。这样锈住的绳子往往是拽不开的。背草背柴火没问题。但不能用来作索绳(马车拉货时索捆货物的)的。背东西有活扣和死扣两种背法。活扣就是把绳套在肩膀头上,死扣就是把胳膊穿过绳套,勒在前肩和腋下,解放军背背包就是这样的。
晒干山药蛋也用麻绳的,就是到了春天,把朽了的冻了的小山药煮熟,用麻绳串起来,吊在房檐下,娃娃饿得磨人时,取上一两个哄娃娃。
人人戴主席像章那会儿,半大小子谁戴上,谁就嬲(显摆,就是用行头抬高自己的身价)得不行了。可这像章是卖的。连灯就偷了队里两根牛缰,剁成长短不一几截,还把断头的股松开,又在泥土里滚了一顿。就像现在给假文物做旧一样。而后卖给供销社的收购站,买了一枚像章,剩下二分钱还买了两个糖蛋蛋。他胸前别着像章,嘴里含着糖蛋蛋,在街上走了两三个来回。那架势大有老子天下第一的样子。


过去能拴起一挂花轱辘骡马车的人家不多。多是一挂二饼子(两轱辘是圆木片,像饼子)牛车。谁家的牛车要还是老牛破车疙瘩绳的,那光景肯定不咋地。买不起牛,打不起车,连绳子也没根新的,可见穷得就差揭不开锅了。
当年的穷棒子社还有三条驴腿了。改革开放土地刚承包到组后,我们七八户人家连一条驴条也没有,彻底承包到户一年后,家家都拴起了小胶车。不管是驴车牛车还是骆驼车,都少不了用绳子,如坐鞦、搭腰等很多和拉车牲口相关的地方,都用绳子。
麻绳绳从细处断。这是老辈人从用麻绳中发现的,后来就用这话说少子缺孙的人家好不容易生下个小子,也没大住(夭折了)。
麻绳以外,常见的还有线绳、草绳、钢丝绳、纸绳子。有人家里有上班的,把领来的劳保线手套,拆开了织线衣。草绳一般是捆盘碗的,我小时候见担着卖碗的就是用草绳捆碗的。钢丝绳是机耕站才有的,往往是往出拽陷在泥里的汽车拖拉机才用的。纸绳子,卫生院和供销社才有。用它来捆纸包的中药和纸包的红糖等。抓药的和站栏柜的,捆好纸包后,还留截纸绳子,给挽个环,好让买的人提着回家。解开包后,这纸绳也都留存起来,给娃娃们订本子用。
噢,头绳也是绳。看过《白毛女》的,一定还记得《扎红头绳》歌吧。
那歌词是这样的:
人家的闺女有花戴
你爹我钱少不能买
扯上了二尺红头绳
我给我喜儿扎起来
唉  扎起来
人家的闺女有花戴
我爹钱少不能买
扯上了二尺红头绳
给我扎起来
哎  扎呀扎起来
这歌真是催人泪下。光景穷到过年没有新衣裳穿,只有二尺红头绳是新的。这让人咋能不恨黄世仁了?
喜儿过年还有二尺红头绳了。我的七八个小学女同学过年连二寸红头绳也没有的。没有红头绳也许是她们不爱红装爱武装吧,可她们连件绿褂子或一双绿胶鞋也没有啊。不知道她们有没有恨。
常言说,麻绳草绳能割断,肉绳割不断。甚是肉绳,《黄土地文学》公众号近期连载的王福林的长篇小说《肉绳》值得大家一看。
2021、11、15 闺女家

      本期编辑   李洁

平台其他原创文章链接
私房钱的命运
大院那些邻居们
现实版的红高粱——二羊倌老汉和疙蛋奶奶的爱情
父亲,就是故乡的老屋

作者简介
葛焕军作家》《人生》约150万字。正在中国作家网连载。

贾振声


贾振声 ,男,1955年出生于内蒙古土右旗双龙镇。1977年考入北京农业机械化学院)。内蒙古工业大学副编审,内蒙古作家协会会员。在《诗刊》《人民日报》《星星》诗刊、《诗歌月刊》《飞天》《青年文学》等60余种报刊发表诗歌、散文400多件。出版《装订鸟声》诗集(天津人民出版社)《贾说不假》随笔集(远方出版社)各一部。两部书被双龙镇博物馆收藏展出。

柴米油盐百姓事,锅碗瓢盆皆文章。关注【黄土地文学】,体验有滋有味的生活。

【黄土地文学】投稿:

 邮箱136352905@qq.com       

 微信  L13848911998

你若喜欢本文,就在最后右下角点个“在看”让更多朋友看到哦!

声明:平台文章为原创作品。允许转载和责编,授权转载请联系平台编辑并注明来源:“黄土地文学”。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