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民间故事】人为财死,鸟为食亡

 黄土地上 2022-06-17 发布于内蒙古
本文选自《故事家》增刊——《圆梦民间故事集》。由河南《故事家》杂志社及作者授权发表。
中国民间故事及传说是我国民间文学艺术殿堂中的瑰宝。它可读可讲,民间流传,反映了我国劳动人民最朴素的愿望和追求,也 真实地反映了我国一些地区的民风民俗和文化风貌。读者可以从这 些故事及传说中领略人性的本真和善良,可以感受劳动人民对自然 山川甚至生灵万物的热爱和敬畏,可以了解劳动人民对社会丑恶现 象的不满和反对,还可以理解劳动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渴望和向往, 等等。中国民间故事与传说在世界民间文学史中所展现出的生动、 自然、丰富、多姿是引人瞩目的,让人叹为观止。然而,由于种种原因,我国很多中小学生对国外的民间故事及传说耳熟能详,对中 国民间文学的神奇和瑰丽还缺乏深刻的认识。在这种情况下,我们 更应该努力加大对中国的民间文学的整理和推广,让灿烂的中国民 间文化焕发出更加夺目的光彩,这也是对我国文化自信提升的一种 助力和体现。这期增刊的目的和意义就在于此。
—— 《故事家》杂志社社长马玉涛 

人为财死,鸟为食亡 
李明喜 口述 圆梦 整理

“人,贪得无厌为财死 ;鸟,嘴吃三分为食亡。”你们知道这 句谚语是怎么来的吗?原来与一对兄弟有关。忠厚老实的老二在 一只大雕的帮助下,得到了一口袋银子,这让老大眼红不已,他 也想用同样的方法拿到更多的银子。最终,他的愿望实现了吗?读完这个故事,你会发现 :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

很久很久以前,在太行山脚下,住着兄弟二人。老大贪 婪自私,霸占了大部分家产,只给老二分了少量的田地和一 间破房。老二无以为生,每天只好靠打柴度日。 

老二打柴时都带饭在山上吃。在他中午休息吃饭的地方, 有一棵枝繁叶茂的大柏树,树上住了一只大雕。老二吃饭时 常常给大雕分一点儿吃,大雕非常感激他。这一天,老二吃饭时就和大雕说 :“今天只有饭团子,没 有肉了,就将就吃点儿吧!没有银子,连肉也没得吃了。”大 雕问道 :“银子?什么是银子?”老二摸了半天,才从腰包里摸出一点点儿银粒给他看。

大雕看后告诉他说 :“你回去后, 用九寸九的白布做一个布袋,晚上你拿着布袋来这里找我, 我带你去一个地方找银子。” 回到家,老二找来九寸九的白布,做了一个口袋,摸黑 上了山找大雕去了。

大雕让他坐到自己的背上,闭上眼睛, 大雕就飞起来了,只听得耳边呼呼的风声,也不知飞了多长 时间,大雕才落了下来。大雕告诉老二 :“这里就是天边,是太阳升起的地方。你 下去后,不管摸到什么就往口袋里装,装满了就赶快跑回来, 要不然太阳升起来就回不去了。” 老二按照大雕吩咐的,摸到什么装什么,很快装满了口袋, 就跑回来坐在了大雕的背上。

大雕起飞了,不一会儿,老二 就感觉背后热乎乎的,知道是太阳升起来了。回来后,老二打开口袋一看,傻眼了,只见是满满一口 袋大小不等的银子。于是老二就用这些银子买房置地,嫂嫂看到老二一下子发了大财,就让老大过去请老二来吃饭。吃 饭时,两口子使劲儿劝老二喝酒,等老二喝醉了,就套老二 的话,他们这才知道老二是怎样发财的。 

于是,老大也照着老二的做法上山打柴去了。同样,大 雕也嘱咐他做一个九寸九的口袋,晚上来找它。老大的老婆 心想,一定要比老二拿得多才行。于是她给老大做了个三尺 三的白布口袋,叮嘱老大,一定要装满。

老大揣着大口袋就去找大雕去了,大雕照样叫他坐到背 上闭上眼睛。到了天边,也是告诉他快去快回,否则就回不 去了。老大边答应边跑,到了天边就开始装。过了好一会儿,也不见老大回来,大雕等不及了,就喊道 :“快点儿回来吧, 再晚了就回不去了。” 老大还在装,大雕喊了三遍,老大还没回来,大雕就拍 拍翅膀起飞了。正在这时,一轮红日冉冉升起,老大被烤着了。 

大雕闻到一股烤肉的香气,太香了!它想返回去吃一点儿再 走。于是大雕转过头往回飞去,结果还没吃到烤肉,自己也被烤着了。

这就是 :人,贪得无厌为财死 ;鸟,嘴吃三分为食亡。


本期编辑 木子姐姐

作者简介
葛焕军作家》《人生》约150万字。正在中国作家网连载。

圆梦


圆梦,女,本名,袁俊玲,1965年出生于内蒙古鄂尔多斯市达拉特旗白泥井镇一个小村里,初中毕业辍学务农,一直爱好文学,曾是鄂尔多斯日报通讯员,在《鄂尔多斯日报》《驼铃》等报纸、杂志发表作品若干。《黄土地文学》特约作家。

声明:平台文章为原创作品。允许转载和责编,授权转载请联系平台编辑并注明来源:“黄土地文学”。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