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摄影基础

 沃营新媒体学院 2022-06-17 发布于重庆

1.焦距

焦距简单来说就是相机能拍多远/多宽

焦距越长,拍摄距离越远,视角越窄

焦距越短,拍摄距离越近,视角越宽

  

2.白平衡

相机的白平衡是用来还原物体真实的颜色,通过调节色温来调节白平衡。

白平衡用k表示。

K<3800K,照片色调偏冷

4000K< K<5500K,照片色调符合实际环境

K>5500K,照片偏暖色调

3.景深

景深就是画面中清晰部分到模糊部分到距离,可以将景深理解为背景虚化的程度。

浅景深,背景虚化程度强,画面主体更清晰,突出;

深景深,背景虚化程度弱,清晰范围更大。

4.光圈

光圈是镜头上的一组叶片。我们通过控制叶片大小,控制进光量。光圈不仅影响画面曝光,还会影响景深。

光圈越大,数值越小,画面越亮,背景虚化程度越高,景深越浅。

反之相反

5.快门速度

快门是相机上的一个类似于卷帘门的装置,我们通过控制快门速度,来控制快门的开合时间,进而控制曝光时长。快门不仅影响画面曝光,还可以记录物体运动轨迹。

高速快门,画面越暗,能抓拍记录瞬间,适合抓拍。

低速快门,画面越亮,能用于记录物体运动轨迹,适合拍摄光绘/星轨/灯光等特殊效果。

  

6.对焦

对焦就是拍摄主体从模糊到清晰的过程成为对焦。

如何避免拍照模糊,不清楚

1.对焦点在眼睛或者鼻子。在拍摄单人照,一般是配合大光圈然后对焦到人物的眼睛/鼻子。

2.安全的快门速度。手持拍摄时快门速度最好不要低于1/125s,否则画面会由于快门速度过慢,手持相机的晃动而模糊。

3.不用最大光圈。如果将光圈开到最大,成像有时反而不够清晰。

对焦模式的选择。

在光线充足的环境下,我们可以使用自动对焦,半按快门,听到滴的一声表示对焦完成。

在光线不足或者微距拍摄的环境下,可以使用手动对焦,转动对焦环直至拍摄主体清晰。

7.构图

构图是摄影中非常重要的因素,好的构图能使你的作品更加出彩。

一般有以下几种构图:

1.中心构图法

将拍摄主体居于画面的中心位置,使拍摄主体更加突出明显,画面协调平衡。是一种非常保险的构图方法。

2.三分构图法

  

又称九宫格构图法,就是将拍摄主体置于画面的一个或多个三分点过三分线上。

3.前景构图法

前景构图法就是有意识的在拍摄主体前放置一个物体,作为前景,一般会将前景虚化,通过虚实对比突出主体。

4.引导线构图法

引导线构图法就是利用线条将观众目光引导到拍摄主体上,引导线不一定是线,可以是马路,河流,栏杆等等。

要善于观察拍摄环境,利用天然优势。

8.光线

光的方向主要分为顺光,侧光,逆光和顶光。不同方向的光线会产生不同的画面效果。

利用好光线会让我们的拍摄事半功倍哦。

9.黄金拍摄时间

指日出后,落日前一个小时左右。

黄金时间的阳光,太阳不会直射,并且光线柔和,避免了在人物面部形成强烈的阴影。

(一般来说我们会选择避免在中午12点到1点的时候拍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