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1年冬天的一个晚上,鲁西南地区飘荡着鹅毛般的大雪,在定陶县城以北5公里的游集村,一户贫苦人家的房门被敲响了。 伴随着“吱呀”一声,一位30多岁的农村妇女打开了房门。在看清楚敲门人之后,农村妇女小声惊叫道:“你啥时候回来的?”说着,农村妇女就将其请进了家里。 进入屋子,来人一屁股坐在木墩子上,对着农村妇女说道:“四婶,你最近还好吧!我听说你刚从外地讨饭回来,所以来看看家里的情况……” 农村妇女笑着回应道:“好着呢,好着呢,就是这日子太艰难了!” 来人叹了一口气,然后沉默不语。 农村妇女见状问道:“怎么了?看把你愁成这个样子!” 来人想了想,诚恳地说道:“四婶,我有事想请你帮忙!” 农村妇女快言快语:“咱们一家人还用得着这样?你有什么事情就直接说吧!” 来人心情沉痛地说:“四婶,我们的好几位情报员都被敌人杀害了,他们都是为了咱穷人过上好日子而牺牲的!” 来人顿了顿,一边看着农村妇女,一边继续说道:“四婶,组织考虑,请你当情报员!” 农村妇女一脸惊讶:“我不认识字,怎么当情报员啊!” 来人笑着说道:“四婶,你就负责送情报,叫你送给谁,你就送给谁” 农村妇女疑惑道:“就这么简单?” 来人回应道:“对,就这么简单!你只有胆大心细、不怕辛苦就行了!另外,送情报可能会遇到危险……” 农村妇女笑了笑,说道:“你们年轻人都不怕危险,我这一把年纪还怕啥?我也看明白了,不把那些坏东西赶走,咱老百姓就没有好日子过。你就说怎么办吧,婶婶今后听你们的!” 听到农村妇女的这句话,来人心头一热,眼眶随即湿润了,他一脸严肃地说道:“那好,四婶,我就代表党组织谢谢你了……” 这是怎么回事呢?来人名叫游文斋,出生于1916年,他很早就参加了革命,当时担任定陶县特支委书记。那时候,游文斋带领地下党员和革命群众,积极开展武装斗争,沉痛打击了在定陶地区为非作歹的日伪军。 而那位农村妇女名叫朱文起,出生于1905年,20岁的时候嫁到定陶县游集村。朱文起的丈夫名叫游兰馨,是游文斋的四叔,因此游文斋称呼朱文起为“四婶”。 不幸的是,朱文起的丈夫游兰馨于1940年死于饥荒。从此之后,朱文起独自一人抚养着三个年幼的孩子,生活极其艰难,被迫经常带着孩子到外地乞讨。 1941年下半年,正值全面抗战最为艰苦的时期,定陶县特支委的情报工作遭到了敌人的严重破坏。当时,定陶县特支委仅有几个情报员不是被捕了,就是牺牲了,以至于特支委的情报工作一时陷于瘫痪状态。 为此,作为定陶县特支委负责人,游文斋痛心不已。怎么办?无论如何也要尽快恢复情报工作,只有这样才能将斗争进行下去。可是,游文斋和同志们思来想去,也找不到合适的人来当情报员。 这一天,游文斋半躺在床上,为“找谁当情报员”的事情而烦心。忽然,游文斋一拍大腿猛地站了起来,他径直找到具体负责情报工作的同志,高兴地说道:“有了,我觉得我的四婶——朱文起,很适合当情报员!” 具体负责情报工作的同志一脸疑惑。游文斋见状解释道:“我的四婶朱文起为人正直,思想觉悟比较高。当年,我参加革命的时候,四婶朱文起就一直鼓励我好好干,帮老百姓们打跑敌人!” 有了情报员人选,游文斋和同志们开始研究分析——四婶朱文起是一个中年妇女,虽然她的实际年龄才30多岁,但是由于长年劳作,所以看起来像一个50多岁的老太婆。 另外,四婶朱文起办事干净利落,不仅能说会道,而且也非常机灵。最重要的是,四婶朱文起有一双大脚(没有裹小脚),送起情报来,绝对没问题! 最后,游文斋和同志们一致认为:“现在男同志当情报员实在太危险了,因为很容易被狡猾的敌人盯上。如果四婶朱文起愿意当情报员,那再好不过了,敌人根本不会想到,一个'老太婆’竟会是我们的情报员……” 这样一来,就出现了我们在文章开头说的那一幕——定陶县地下党负责人游文斋,来到四婶朱文起的家:“组织考虑,请你当情报员!”四婶朱文起虽然没有什么文化,但是思想觉悟比较高的她,最终还是义不容辞地答应了。 那么,成为地下党的情报员之后,四婶朱文起的经历如何呢?让我们接着往下看。 这一天,游文斋和同志们正在秘密地点开会,门外突然响起了敲门声。游文斋和同志们急忙疏散并藏好文件,紧接着一个负责警卫的同志去开门了。 当门打开之后,游文斋和同志们听见外面传来一个声音:“行行好,给我一点吃的吧!我好几天都没有吃饭了!” 同志们小声嘀咕:“怎么来了一个讨饭的人?”此时,游文斋听着熟悉的声音,说道:“好像是我的四婶,你们不要动,我出去先看看!” 来到门外,游文斋看见一个顶着土布头巾,挎着篮子,手里拖着一根黑糊糊的要饭棍的老太婆。老太婆弯着身体,一边作揖一边乞讨:“好心人,给我一点吃的吧!” 当老太婆直起身子之时,游文斋这才看清楚,他笑着夸赞道:“四婶,你真行啊!连我都差点认不出来你了!” 原来,四婶朱文起按照游文斋的交代前来报到了!心细的朱文起还刻意打扮了一番,将自己伪装成了一个讨饭的老太婆,从而避人耳目。 听到侄子游文斋的声音,朱文起仰起黑黝黝的脸庞,笑道:“什么行不行,先试试呗!” 在得知外面讨饭的人,就是游文斋的四婶朱文起之后,同志们都笑了,并且心里非常佩服朱文起。 此后,每次为地下党送情报,朱文起都将自己打扮成讨饭的老太太。而且,朱文起还在挎着的篮子里放了一样东西——针线包。别小看了这个小小的针线包,地下党的秘密情报就藏在其中。 那时候,农村妇女随身携带针线包是非常寻常的事,根本不会引起别人的注意。所以,将字数不多、纸张不大的情报藏在针线包里,再合适不过了。 第一次送情报,朱文起要路过日伪军的岗楼,她始终牢记侄子游文斋的嘱咐——一定不能慌张,越像往常一样自然越好,不少情报员就是因为见了日伪军心神不定而被看出破绽的。 在接近日伪军的岗楼之时,朱文起稳了稳心神,她若无其事地继续往前走。此时,一个负责盘查的伪军瞅了朱文起一眼。朱文起心想:“这个时候,千万不能害怕,也不能慌张!” 想到这里,朱文起神态自若地看了那个伪军一眼,然后等待着那个伪军前来盘查。伪军翻了一下朱文起挎着的篮子,发现了那个针线包,于是命令道:“针线包里装着什么东西,掏出来看看!” 听到这句话,朱文起并没有慌张,她快速拿起针线包,并从里面拈出几根大头针,故意在伪军的眼前一晃。伪军被吓得往后蜷拢一下身子,然后不耐烦地摆摆手:“快点滚吧!” 就这样,第一次当情报员的朱文起成功躲过了伪军的盘查,将情报安全地送到了鲁西南地委同志的手中。 在回来的路上,顺利完成任务的朱文起心里高兴极了,甚至还哼起了小曲。自从丈夫去世之后,朱文起已经很多年没有这么开心过了。当游文斋和同志们得知朱文起经过日伪军岗楼的情景之后,大家都哈哈大笑起来,纷纷都夸朱文起机智。 此后,朱文起又接连在定陶县特支委和鲁西南地委之间传送了几次情报,均出色圆满地完成了任务。1941年底,经定陶县特支委批准,朱文起还如愿加入了党组织。 当时,作为定陶县特支委负责人,侄子游文斋一脸严肃地说:“朱文起同志,从今以后,你不仅是一名情报交通员、革命战士,更是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了。” 听到这句话,朱文起顿觉一股暖流涌进心房,她脸上洋溢着无限喜悦,并信心十足地说道:“请组织和同志们放心,我就算豁上这条性命,也要把情报工作干好!” 1942年春天,定陶县特支委改为定陶县委,朱文起的情报工作越来越繁忙了,她不仅要继续往返于定陶县委和鲁西南地委之间,而且还要经常来往于定陶县委和县内各个党组织之间。 1942年9月的一天,组织安排朱文起运送一批革命传单到定陶县城。那时候,定陶县城被日伪军占据着,不管男女老幼,想要进城就必须有“良民证”,而且还要遭受非常严格的搜身和盘查。 怎么办?朱文起在出发之前,将那批革命传单放在篮子的最底层,然后在上面铺了满满一篮子的青菜和鸡蛋,装作要定陶县城赶集的样子。 在经过日伪军的岗哨之时,朱文起早早地就亮出了“良民证”,还故意对那些日伪军“点头哈腰”。朱文起一边排队等候审查,一边和负责审查的伪军“攀亲戚”:“你不认识我了吗?我是你本家亲戚的堂嫂子啊!你那次走亲戚,咱们还说过话来着。” 那个伪军被“唬”得一愣一愣的,只好被动地应承着。这时候,朱文起见时机已到,便隔着前面等候的两三个人,就把菜篮子递到了那个伪军面前,说道:“大兄弟,我着急赶时间,你先检查我的吧!” 那个伪军被迷惑住了,他怕朱文起真的是自己远房亲戚,所以就先检查起了朱文起的菜篮子。既然是“亲戚”,那个伪军胡乱翻看了一下,就摆摆手让朱文起通过了。此后,朱文起顺利地进入了定陶县城,并将那批革命传单送到了城内陆下党的手中。 1943年夏天,侄子游文斋交给朱文起一份紧急情报,并交代:“四婶,请你务必于第二天天黑前,把这份经济情报送到鲁西南地委。”这一次,由于情报的纸页比较多,那个针线包装不下,朱文起把情报折整齐,然后藏在贴身内裤的口袋里。 紧接着,朱文起换上破旧的衣服,挎着篮子,拿上一个有豁口的破碗,装扮成乞丐上了路。一路上,敌人的盘查非常严格,朱文起还没有走出定陶县境,就被搜查了两次了。 朱文起思前想后,不由得提高了警惕。事实正如朱文起所料,当她经过定陶与菏泽交界处的一个日伪军岗楼之时,突然就被日伪军拦住了。怎么回事?原来,因为朱文起经常来往于这条路,所以引起日伪军的怀疑。 虽然日伪军并没有搜查出什么,但是他们不甘心将朱文起放走。这时候,急中生智的朱文起一把鼻涕一把泪地哭闹了起来:“你们还有没有人性啊!我就是一个讨饭的老太婆,你们为什么欺负我啊!” 朱文起哭闹了一阵儿,没有找到任何破绽的日伪军实在忍受不了了,最后只得将她放了。送完情报之后,朱文起为了安全起见,她没有选择原路返回,而是想办法绕道回到定陶县。 1944年2月一天,朱文起从军分区取来重要情报——驻扎在菏泽的日伪军1000余人,当天一早就去菏泽北边的梁山县“扫荡”了。在获取这一重要情报之后,定陶县委和县大队乘机对日伪军的高庄据点发起了进攻。 经过大半夜的战斗,高庄据点的日伪军被全部消灭。当时,驻扎在菏泽的日伪军尽管知道高庄据点被攻击,但是奈何大部队都在梁山县“扫荡”,只能眼睁睁看着高庄据点被拔掉。 在这一时期,朱文起成功传送了一份又一份重要情报,为八路军取得一个又一个战斗胜利发挥了重要作用。那时候,定陶县有一个伪军头目名叫王子杰,此人原先是国民党定陶县县长,后来无耻地投靠了日本侵略者。 为了讨取日本侵略者的信任和欢心,王子杰到处抓捕地下党和革命人士,手上沾满了抗日军民的鲜血。1945年春天,鲁西南军分区决定铲除王子杰这个败类。可是,当时王子杰的手下有三千多名伪军,而且武器装备充足,实力比较强大。 怎么办?这时候,情报工作的重要性就显现出来了。当时,王子杰身边的警卫排长名叫秦锡爵,他的真实身份其实是我党安插在王子杰身边的情报人员。秦锡爵获得情报问题不大,可难办的是如何把情报传出来呢?派谁去和秦锡爵接头呢? 此时,像往常一样,朱文起勇敢地承担了这个艰巨任务。有一天,朱文起扮作媒婆的模样来到了定陶县裴河、谢庄一带。在王子杰一伙伪军的驻地,朱文起见到了地下情报员——警卫排长秦锡爵。 机智的朱文起故意高声喊道:“秦排长(秦锡爵),前几天给你说的那门亲事,你考虑得怎么样了?你到底是怎么想的嘛!人家姑娘那边还等着你回话呢!人家姑娘可以看上你了!” 朱文起的这番话,引得伪军们哈哈大笑,同时也让伪军们放松了警惕。此时,秦锡爵乘机装作害羞的样子,把“媒婆”朱文起拉进了自己的屋子,并关起了门和窗。 这样一来,秦锡爵就安全地将王子杰一伙伪军的兵力布防情况,全都告诉给了朱文起。朱文起将这一重要情报牢牢记在心里,然后嬉笑着走出了秦锡爵的屋子。 当时,朱文起一边往伪军驻地的外面走,一边还故意喊道:“没想到,没想到,秦排长(秦锡爵)竟然这么抠门,看上人家姑娘了,还不想出彩礼……”伴随着伪军们的笑声,朱文起顺利离开了伪军们的驻地。 此后,朱文起及时将秦锡爵掌握的情报,送回到了鲁西南军分区。这样一来,鲁西南军分区果然向王子杰一伙伪军发起了进攻。经过一番激战,王子杰一伙伪军被歼灭大半,王子杰只好带着残兵败将一路逃到了定陶县城。 接下来,朱文起按照鲁西南军分区的指示,又扮成讨饭的老太婆,来到定陶县城侦察,最终摸清楚了王子杰在定陶县城的住处。然而,让人没有想到的是,狡猾的王子杰玩起了“狡兔三窟”的把戏,他白天在一个住处,晚上则在另外一个住处。 幸好,仍旧潜伏在王子杰身边的秦锡爵,以夜间巡查岗哨为名,将王子杰的行踪及时转告给了朱文起。这时候,朱文起二话不说,靠着两条腿直奔20多公里外的我军指挥部。 朱文起知道这个情报非常重要,因此她几乎是一路跑着去的。由于疲劳过度,朱文起在路上跌倒了好几次,每一次都是挣扎着站起来后继续往前跑。在将情报送到指挥部之后,没有力气的朱文起一下子瘫软在了地上,爬都爬不起来! 此后,根据朱文起送来的情报,军分区部队成功将伪军头目王子杰活捉。不久之后,经过公开审判,罪大恶极的王子杰被执行枪决。由于传送情报立下了大功,鲁西南军分区还为朱文起记下了特等功。 全面抗战胜利之后,根据组织的安排,朱文起离开了情报战线,开始从事妇女工作。在此期间,朱文起工作非常卖力,她还将两个儿子游泮元、游泮弟,先后送入人民军队,让两个儿子都走上了革命道路。 转眼到了1949年,新中国成立了,朱文起被安排到定陶县妇联工作。1955年,朱文起50岁了,她考虑到自己没有文化,所以响应组织的号召,把职位让给了有文化有能力的同志,回到了位于游集村的老家。 此后,朱文起当过村大队的妇女主任,也当过林场的护林员,勤勤恳恳地过日子。1982年10月,朱文起因病去世,享年77岁。 如今,在位于山东菏泽的冀鲁豫边区革命纪念馆的展厅里,一直保存着朱文起当年传送情报所使用的那个小小的针线包。这个小小的针线包,看上去非常普通,但是它却承载着巾帼英雄——朱文起的传奇经历。 让我们向巾帼英雄朱文起致敬! |
|
来自: 昵称15596056 > 《家乡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