榫卯结构是一种很普遍使用的木凿技术,起源非常早,距今约7000年前的浙江余姚河姆渡文化遗址属于新石器时代,就发掘出了大量的结合完好的多种式样的榫卯结构遗物,可以说是我国木构技术史上一件伟大的发明!
榫卯构件中凸出部分称为榫,凹入部分则称为卯。它看似简单,但设计难度相当高,卡榫仅借木条的不同凹槽放置、拼凑,挖槽的密合度稍有不足都可能影响结构稳固度,需将木块大小不一的卡榫精准放置才能组合成功,而且只要抽掉一根木条,整个接合的木块也即散架了。

榫卯的神奇之处在于,它能通过各种不同的契合手法,让结构中每一个小单元都被稳定的固定住,因而不需要一枚铁钉。
这种不用钉子的构件连接方式,使得中国传统的木结构成为超越了当代建筑排架、框架或者刚架的特殊柔性结构体,不但可以承受较大的荷载,而且允许产生一定的变形,在地震荷载下通过变形吸收一定的地震能量,减小结构的地震响应,体现出我国古老的文化和智慧。

榫卯结构广泛用于建筑,同时也广泛用于家具,体现出家具与建筑的密切关系。榫卯结构应用于房屋建筑后,虽然每个构件都比较单薄,但是它整体上却能承受巨大的压力。这种结构不在于个体的强大,而是互相结合,互相支撑,这种结构成了后代建筑和中式家具的基本模式。
- 榫卯结构分解图:
- “ 地 狱 ” 榫 头
- ▼

- 榫卯结构分解图:
- 槌关节连接
- ▼

- 榫卯结构分解图:
- 箱型火塞拼接
- ▼

- 榫卯结构分解图:
- 燕尾式端口相接
- ▼

- 榫卯结构分解图:
- 四箱体联合
- ▼

- 榫卯结构分解图:
- 三箱体联合
- ▼

- 榫卯结构分解图:
- 横栓式拼合
- ▼

- 榫卯结构分解图:
- 走马销
- ▼

- 榫卯结构分解图:
- 十字契合
- ▼

- 榫卯结构分解图:
- 双重燕尾式咬合
- ▼

- 榫卯结构分解图:
- 相互卡接联合
- ▼

- 榫卯结构分解图:
- 箱车形栓
- ▼

- 榫卯结构分解图:
- 双重下巴式接合
- ▼

- 榫卯结构分解图:
- 四方燕尾式接合
- ▼

- 榫卯结构分解图:
- 套环接头
- ▼

- 榫卯结构分解图:
- 燕尾式榫
- ▼

- 榫卯结构分解图:
- 小菊组拼接
- ▼

- 榫卯结构分解图:
- 双补丁咬合式拼接
- ▼

- 榫卯结构分解图:
- 三方组榫
- ▼

- 榫卯结构分解图:
- 纳入式相接榫头
- ▼

- 榫卯结构分解图:
- 对角线下巴关节式拼接
- ▼

- 榫卯结构分解图:
- 端口关节式连接
- ▼

- 榫卯结构分解图:
- 补丁式插合
- ▼

- 榫卯结构分解图:
- 宫岛联合
- ▼

- 榫卯结构分解图:
- 杠杆拼合
- ▼

- 榫卯结构分解图:
- 双重补丁式联合
- ▼

- 榫卯结构分解图:
- 隐藏燕尾式拼接
- ▼

- 榫卯结构分解图:
- 箱型隐藏联合
- ▼

- 榫卯结构分解图:
- 吸入式燕尾连接
- ▼

- 榫卯结构分解图:
- 插入连接的平板关节
- ▼

- 榫卯结构分解图:
- 走马销式拼合
- ▼

- 榫卯结构分解图:
- 穿带榫
- ▼


- 榫卯结构分解图:
- 镶嵌式槽口榫
- ▼

- 榫卯结构分解图:
- 挂肩四面平榫
- ▼

- 榫卯结构分解图:
- 绳套连接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