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米芾《逃暑帖》

 流形sbz 2022-06-17 发布于甘肃

米芾(1051-1107),初名黻,后改芾,字元章,自署姓名米或为芊,湖北襄阳人,时人号海岳外史,又号鬻熊后人、火正后人。北宋书法家、画家、书画理论家,与蔡襄、苏轼、黄庭坚合称'宋四家'。曾任校书郎、书画博士、礼部员外郎。祖籍山西,然迁居湖北襄阳,后曾定居润州(今江苏镇江) 。能诗文,擅书画,精鉴别,书画自成一家,创立了'米点山水'。其个性怪异,举止颠狂,遇石称'兄',膜拜不已,因而人称'米颠'。宋徽宗诏为书画学博士,又称'米襄阳'、'米南宫'。

文章图片1

《逃暑帖》纸本,行书,纵30.9厘米,横40.6厘米,现藏于美国普林斯顿大学艺术博物馆。

释文:芾顿首再启。芾逃暑山,幸兹安适。人生幻法,中□为虐而热而恼。谚以贵□所同者热耳。讶挚在清□之中,南山之阴。经暑衾□一热恼中而获逃,此非幸□。秋可去此,遂吐车茵。芾顿首再启。

大意指米芾因暑热而逃暑于山,幸兹安适。还是米芾过得悠游自在,他前半生在地方做官,此时刚转任“监中岳祠”闲职,除了帮皇家看护一下庙产,时间全可自由支配。所以,米芾才能带着一家老小,躲进深山。为躲避酷暑,他尽情享用“南山之阴”,这一“逃”字则境界全出矣。

此帖悠闲自得,用笔陈实,凌厉果断,结字开合有度,大胆预留字内空间,重心下移,逆锋明显,无垂不缩,字势左右交替摆荡,其撇、捺间露泰和遗意,显得深沆含蓄,大有「衣冠唐制度,人物晋风流」的气概,高逸之至。此帖疑为致章惇书札。

局部欣赏:

文章图片2
文章图片3
文章图片4

单字放大:

文章图片5
文章图片6
文章图片7
文章图片8
文章图片9
文章图片10
文章图片11
文章图片12
文章图片13
文章图片14
文章图片15
文章图片16
文章图片17
文章图片18
文章图片19
文章图片20
文章图片21
文章图片22
文章图片23
文章图片24
文章图片25
文章图片26
文章图片27
文章图片28
文章图片29
文章图片30
文章图片31
文章图片32
文章图片33
文章图片34
文章图片35
文章图片36
文章图片37
文章图片38
文章图片39
文章图片40
文章图片41
文章图片42
文章图片43
文章图片44
文章图片45
文章图片46
文章图片47
文章图片48
文章图片49
文章图片50
文章图片51
文章图片52
文章图片53
文章图片54
文章图片55
文章图片56
文章图片57
文章图片58
文章图片59
文章图片60
文章图片61
文章图片62
文章图片63
文章图片64
文章图片65
文章图片66
文章图片67
文章图片68
文章图片69
文章图片70
文章图片71
文章图片72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