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下最火的剧,《梦华录》。 豆瓣最高冲上8.8,播放量连日破亿。 虽然争议也相伴出现,但近年来的最佳古偶没有悬念。 看来。 能挽回古偶颜面的,还得是“古偶鼻祖”刘亦菲。 这,也许还只是前奏。 据前线情报,一大波古偶正在酝酿中,而且清一色85花—— 古偶回春,文艺复兴? 哪怕现在激动的欢呼再多,Sir也要顶锅说一句—— 刘亦菲的火。 恰恰说明古偶凉了。 01 《梦华录》的火,一半靠刘亦菲的颜—— 出道20年,她还是真少女。 一颦一笑,顾盼生姿;秋波流转,暗香浮动。 如果说,从前刘亦菲的美,是不染纤尘的。 这一次,倒多了几分别开生面的欲望感来。 刘亦菲是给古偶回了一波血。 但也更说明—— 古偶实则已经失去了造血能力。 过去戏捧人,而今人捧戏。 刘亦菲最核心的影响力,是《仙剑奇侠传》里的赵灵儿,一代人的青春记忆。 《仙剑奇侠传》,国产剧中第一部标准意义上的“仙侠古偶”。 一部戏造了N个星。 每颗星凭这部剧都能吃N年。 横空出世的古偶,让吃上第一波红利的演员运势飞升。 看似偶然。 但背后是长久的蓄势和探索。 90年代,国产剧刚从曾经的电视台制作,走向制播分离的市场化道路。 一切都是新的。 拍什么?怎么拍? 没有大数据,没有太多市场经验,很多东西还得学港台。 对于创作者、制作方来说,也不确定到底拍什么会火。 彼时,台湾偶像剧进入大陆,成为年轻人的新宠。 而古装剧始终有着基本盘,特别是武侠剧方兴未艾。 有人看到了新的可能。 如果用拍偶像剧的方法,来拍古装剧呢? 其实,第一个吃螃蟹的《仙剑》也像是一场豪赌。 当时,唐人影视公司的创始人蔡艺侬力排众议,没选大家提名的谢霆锋、林心如等当红明星。 而将主演定成了尚在上大三的胡歌,只有17岁的刘亦菲,以及彭于晏、安以轩、刘品言等在内陆没什么知名度的新人演员。 那导演呢? 那时候内陆古装剧导演的创作方式还偏严肃正剧。千禧年初拍出的古装剧,是《康熙王朝》《汉武大帝》《大明宫词》这种style。 不对口,那就找北上的香港导演拍。 制作人蔡艺侬本人,也正是在香港影视业摸爬滚打了多年的从业者。 正是这批人,完成了初代国产古偶的奠基。 《仙剑》如今在豆瓣的评分是9.1。 要知道,当年刚出来时,火归火,但争议巨大。 一是原游戏玩家对于“魔改”的不满。 二是对于那时的成人观众们来说,它太不严肃了。 演技生涩的新人,现代偶像剧式的感情线。 动作戏,则是武侠和神话光怪陆离的结合。 《仙剑》的火,是年轻人(其中很大一部分是未成年人)的集体狂欢。 他们在抱团中确认身份。 他们用欢呼,在成年人普遍的忽视中,重塑自己的话语权—— 演的剧情,是被家长打压的电脑游戏。 OST,是属于年轻人的流行音乐。 有古装,但并不深奥严肃;有“侠”,但已经从家国天下,转向唯美浪漫的爱情…… 换句话说。 并不是作品带火了演员。(毕竟这作品当年才7.1) 而是一群渴望彰显自我、另起炉灶的观众,选举出了他们。 正如当时火遍全国的《超女》。 当真是她们的歌唱得特别好听吗?比央视的《青歌赛》还专业吗? 大家激动的原因在于—— 那是新的,是大众具有话语权的,是代表着未来的。 于是站在舞台中央,代表着那份理想的人。 也就充满了无数道光芒。 02 那是古偶最好的年代。 哪怕吃的不是头茬红利,也香得不得了。 每一位85花成功上位的背后,都有至少一部爆红的古偶。 2009年,唐人趁着《仙剑1》的热度,推出了《仙剑3》。 放在暑假播出,最高收视率一度被推到14%。 这一部剧里,就集合了三个85花,都是新人。 杨幂、唐嫣、刘诗诗。 那时候,唐嫣还没沉迷于傻白甜,冷艳的紫萱,至今仍是她最经典的角色。 也是在2010年左右,除了仙侠,古偶开始以更多题材形式,井喷式爆发。 就不得不提这一时期最重要的两部清宫穿越剧:《宫》和《步步惊心》。 于正和唐人公司,都在争这“第一清穿剧”的名头,以至于闹得非常难看。 为此,蔡艺侬还发了一篇著名的文章来回应于正,说《步步惊心》和《宫》,是正版和盗版的区别。 如此在意,是因为他们都太知道,在一个行业飞速发展的时候,新事物的力量有多大。 2011年初,《宫》抢先一步播出,伴随着狗血、雷人、抄袭嫌疑等种种负面指摘,一路黑红。 是的,架不住它太新鲜了。 即使后来,《步步惊心》靠着口碑翻盘,评分一路走高。 但“第一清穿剧”带来的红利,还是被前者占尽。 同一年先后在湖南卫视播出,前者的收视率,是后者的近两倍。 杨幂,一夜红成了顶级小花。 如果你问,为什么杨幂刘诗诗可以凭借一部爆剧,稳坐一线花旦的位置这么多年。 而后来所谓的流量明星们,红过之后,很快便哑火? 因为那还不是真正的流量时代。 同样是红,但杨幂们的走红,不是流量注水和数据堆砌,而是大量观众实打实看了她们的大热剧。 喜欢也好,讨厌也罢,都记住了她们。 在事物飞速成长的时候,也是最容易出新星的时候。 大家总是在期待发现新东西,看见新脸孔。 雷佳音曾多次提起自己在上戏读书时,大他一届的胡歌因为《仙剑》爆红,一度让相貌平凡的他非常妒忌。 你就是妒忌 他怎么就长得漂亮 (怎么)就那么好 突然间就走捷径 事实上,捷径并不是颜值,而是风光无两的古偶。 只是这种类型格外需要年轻靓丽的外形罢了。 捷径走的人多了,也就不再是捷径。 2014年,《古剑奇谭》是古偶的最后一波爆发,一举捧红了十八线的李易峰、陈伟霆。 但在这之后,你还见过有哪个演员因为古偶冲上一线明星的行列吗? 相反。 古偶开始在老面孔里,走马灯循环。 03 老,是古偶越来越明显的特征。 先防杠声明,Sir说的是相对早期古偶启用新演员,演绎青春故事,以免有人说年龄歧视30+女性。 去年,杨幂的《斛珠夫人》播出。 很多人问,怎么杨幂都35了,还在演古偶? 唐嫣,37岁了戏路也没离开古偶。 2020年一部《燕云台》,出场还是傻白甜。 为什么现在古偶的演员那么老? 原因是废话文学一般的—— 因为杨幂唐嫣们,是会变老的。 十年前她们在演古偶。 十年后还是她们。 为什么不找新人? 因为要带火新人,就必须要有新的类型,新的突破,新的创意。 有吗? 都没有。 那就只能用古偶的老人。 让已经开始空心化的古偶,看起来还像个古偶。 或者,找电影咖下凡。 19年《宸汐缘》,张震倪妮。 2021年,章子怡《上阳赋》。 如今的古偶,极度依赖已经自带光环的明星们。 今年初,李易峰的新古偶《镜·双城》,你根本就不记得女主是谁。 残忍地说。 85花的观众缘,以及她们引发的话题效应,是大家点进古偶仅剩的理由。 如果说,古偶诞生之初,创作者们不知道观众的口味,是摸索中碰撞出了火花。 那现在,是创作者们太懂得去迎合观众的爽点,规避观众的雷点,以至于变得死气沉沉,毫无惊喜。 古偶市场,已经从当年的求新求变,变成了求安全。 这种求安全,体现在对演员的选择上的一成不变。 还有故事的流水线化。 三生三世是个筐,什么都能往里装。 更明显的,是价值取向上不断趋向保守。 “双洁”,成了男女主人设标配。 《梦华录》,这部取材自传统风月故事的剧,却一直强调着男女主双方的纯洁。 女二林允还要专门跑出来反复澄清,自己没有抢女主的男人。 现在古偶里最吃香的男主人设 ,不仅要清清白白禁欲系。 最好还得是体制内,铁饭碗。 要知道曾经《仙剑》里,李逍遥是以登徒子形象出场,偷看仙女洗澡。 一边找着老婆赵灵儿,一边刮着红颜知己林月如的鼻子,说要和她吃到老玩到老。 还对灵儿说,这个动作,只对她一个人做。 放到现在大概属于不敢想的水平。 比起现在古偶流行在过程中为虐而虐再配上童话般的结局。 曾经的古偶更敢大胆地贯彻BE美学。 《仙剑》里,观众眼看着等来皆大欢喜的结局,赵灵儿就死在了血泊里。 《步步惊心》更甚,若曦最后就是死,也没死在最爱之人怀里。 而事实证明,流行文化里最终大浪淘沙后的经典,都是曾挑战大众预期的东西,而非一味地讨好。 说到底。 古偶当初的诞生,是年轻人流行文化发展的必然产物。 是在对传统武侠,古装正剧的颠覆中,诞生出的新类型。 而年轻流行文化的本质,正是消解权威,叛逆传统的创新。 当年的台湾流行音乐,同样如此。 孙燕姿第一张专辑,打出的tag是:没有一个22岁的女生,像她这样唱歌。 周杰伦一出道,就是闻所未闻的咬字不清。 如今我们总是说,看不见年轻人的流行文化了。 2022年,内娱的流量密码已经彻底发展为怀旧。 刘亦菲回来演古偶女主,万人空巷。
但Twins不合体,许茹芸不唱经典老歌,就是没话题。 反而王心凌老老实实唱一首《爱你》,火了。 新的流行文化在哪? 说白了,创作者们不愿再冒险,也是因为大家没有了安全感,没有了期待。 年轻人不再和当初一样,肯花时间和心力在新事物上。 也不再满怀浪漫的希望,迷恋一个李逍遥式的盖世英雄,风流大侠。 而是现实无比地推崇顾千帆式的“我的体制内男友”。 当求新、浪漫与叛逆都枯竭。 古偶早已成为一个在现下环境,无法再延展生长的剧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