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又逢一年父亲节,忽然听到筷子兄弟的《父亲》,感慨万千。 真的,只有你自己也做了父亲或者母亲,才会理解当年的父亲。若不然,你看到的父亲,都是抽象的。因为父亲总是在隐藏自己,或者说,他一直在隐忍。 作为父亲,所有的委屈,都愿意自己扛着,然后把笑脸给了儿女。正所谓,父爱如山,怎么能够倒下去呢? 总有一些父亲,身材很矮小,但是他们也会挺起胸膛,说:“别怕,孩子,有我呢?”
深以为然。 当自己也到中年的时候,宁愿一个人在一旁抽烟,也不愿意在孩子面前叫苦。就算有泪,也会吞下去,放在心底。 不管多忙,请你对父亲说:“谢谢你做的一切,辛苦了。” 02 父亲的沉默,是因为没有人懂得,只能冷暖自知。 家里有一个男人,总是给你钱花,还常常问你“够了吗”?如果他身上有十块钱,多半会给你九块九,甚至全部给你。
他阻止你早恋,又怕你找不到对象。他的内心很矛盾,但是不会告诉你。 上世纪九十年代,我在长沙上中专,班里有五十多个同学,农村人家的孩子占了一半多。 在一个夏日里,同学小安的父亲来看他。 小安说:“这是我爸,从家乡带来了橘子,大家尝一尝。” 小安的父亲拿着橘子,往每个人的床上放了两个,笑着说:“橘子味道还好,不够吃,待会我再去校门口拿。” 事后,我们才知道,小安的家在娄底,为了供养三个孩子读书,家里早就负债累累了。 小安的父亲从娄底来长沙,来的路费有,但是回家的路费,只能卖完橘子之后,才能凑齐。 有同学责怪小安,家里那么困难,为什么还要让父亲来学校看他。小安僵在那里,不知如何回答。因为他没有真正理解父亲的“异常举动”。
父爱如山,你能感受到。但是父亲的脆弱,无依无靠的困难,低头求人的样子,又怎么能够懂得呢? “靠自己”是一句励志的话,对于父亲来说,却是生活中的一座山,跪着也要爬上去。 03 父亲的沉默,是因为不善于表达,只能苦而不言。 在家里,母亲总是唠唠叨叨,父亲却很少说话。有时候,父亲会吼一句,吼完了,就好像什么事情都没有了。
父亲也会放下尊严,讨好你。他会做点什么,做完了就算了,不太当回事。 “北青网”里有一个画面:凌晨一点多,河南驻马店的陈先生忽然发现,三岁的女儿在抽搐,口里吐着白沫。 陈先生急坏了。妻子在离家三四公里远的单位上夜班,一时半会赶不回。 他急中生智,用毯子包着女儿,使劲往离家七八百米远的市区中心医院跑去。 他说:“当时,天下着小雨,路面湿滑;别说没穿裤子、鞋子了,家里的大门都没来得及关,这一路跑来,脑子里全是孩子......”
人到中年,儿女的事情比天大。这就是父亲的真实想法。当然,这一切,只能体会,不能言传。 人到五十岁之后,儿女一个个成家了,父亲总想着要给点什么。尤其是看着女儿出嫁,父亲的内心,五味杂陈,哭了,却不敢发出哭声。 父亲的行动,比说一万句“爱你”更加实在。或许,父亲天生就是“少说多做”的人吧。 04 父亲的沉默,是因为责任在身,只能使劲扛着。
总有一些父亲,想尽办法,让你吃好、穿好,害怕你冷了。但是他自己身上,却衣着单薄,几件旧衣服,缝缝补补多次,仍旧穿在身上。 作为70后的我,小时候常常穿旧衣服。 到了上初中的时候,我看着旧衣服,说着嫌弃的话。母亲责怪我不懂事。父亲说:“把我那件的确良衬衣给孩子吧。我穿旧衣服就好了,反正我每天去山里干活,总是脏兮兮的......” 当我初中毕业后,要去上中专。家里怎么也凑不齐学费。 父亲说:“我去村里的石灰窑干活吧。工钱还不错。”听了父亲的话,母亲别过脸,哭了。因为石灰窑里灰尘特别大,还热气腾腾的,常常有人在里头晕倒。 对于母亲来说,父亲是“丈夫”,如果失去了丈夫,意味着后半生很难熬......这样的道理,是我中专毕业之后,才真正体会到的。
没有几把刷子,怎么可以承担起家庭的责任?如果不能,那就只能硬扛着。 没有读几天书的父亲,在工地搬砖;农村的父亲,在种地、开三轮、养鱼、养猪;城里的父亲,在工厂打工,在扫马路,在跑摩的......真的,并不是所有的父亲,都坐在办公室里吹空调,都是上司,都能做大老板,可以很威风。 大部分的父亲,是很怂的人。他们在外人面前,为了一斗米折腰;回到家,又不得不挺起脊梁。 05
如今,你长大了,父亲却老了。高大的形象,不见了,只有佝偻的背影,越来越清晰。父亲一次次把你送到远方,但是父亲也许一辈子都没有“诗和远方”。 父亲一次次在门口等待,盼望儿女平安回来。只有儿女到了门口,他才舒一口气,眼里才有一点精神。 事实上,老年的父亲,更加沉默,他忍住了病痛,害怕拖累儿女。 还有一些老年父亲,来不及和儿女告别,就永远离开了,所有的爱,都埋藏在黄土里。 父亲也有悲喜,只是难以察觉;父亲也有泪水,只是在心底;父亲很少被歌颂,却又无怨无悔。 父亲是天上最普通的星,可他却拼尽全力让我们变成最亮的月。 作者:布衣粗食。 关注我的文字,走进你的心灵。 文中配图来源于网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