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弥敦道,一个犹太人留下的香港印记……

 火神求火tl5p3d 2022-06-17 发布于河北

Image

Image

到过香港油尖旺一带的人,都会对“弥敦道”印象深刻。那是一条连接旺角与尖沙咀两大主要商业区,为香港最著名的道路之一,道路南北走向,是九龙油尖旺地区的骨干道路。

正是这样一条繁华的街道,在修建当时却引来了众多反对的声音,是时任港督弥敦爵士力排众议,决定修建的。这也正是“弥敦道”这一名字的由来。

弥敦爵士是一位犹太人,被任命为香港总督,是当时英国奉行种族平等的证明,更是犹太人在中国生活、传承的写照。千百年来,犹太人与中国人在社会、经济、外交的交往连结紧密,《异地吾乡:犹太人与中国》这本书,正是讲述了这样一段历史。

这里为你精选了书中部分内容,不妨感受一下。

唯一一位犹太港督

节选自《异地吾乡:犹太人与中国》

Image

1904年7月29日,Matthew Nathan(官译:弥敦)就任第13任香港总督(港督)。他是香港英国殖民统治史上唯一一位犹太港督,也是香港开埠以来最年轻的港督(上任时才42岁)。

弥敦之获委任,是犹太人也可在大英帝国官僚系统中取得一席之地的象征。他走马上任之时,欧洲大陆的犹太同胞正面临大规模杀戮、正遭受沙俄大规模迫害。

Image

Matthew Nathan(官译:弥敦)

编者注:这里先和大家交代一些历史背景。)

1894至1906年间,法国被“Dreyfus”事件弄得举国鸡犬不宁。Alfred Dreyfus是一名法国炮兵上尉,更关键的:他是犹太人。

事件始于1894年,当时有人诬告他向德国泄露军事机密,虽然他百般申辩,最后仍被判叛国罪成,褫夺军职,锒铛入狱。经过重重波折,他要到1906年才获判无罪,恢复名誉。

参与追踪报导“Dreyfus案”的奥匈帝国记者Theodor Herzl看到案件背后折射出深植法国社会的反犹偏见,极为错愕,导致他放弃了“犹太人应融入欧洲社会”的观点,并下定决心,提出“犹太人到巴勒斯坦建立自己的国家”的政治主张。

1897年8月,自己也是犹太人的Herzl与夥伴们在瑞士巴塞尔(Basel)组织了首届“世界锡安主义大会”。

Image

图:互联网

不像Dreyfus,弥敦的仕途平稳而成功。他父亲是一名伦敦商人,育有3子:

一位后来成为皇家炮兵团军官;

一位成为千里达及多巴哥(Trinidad and Tobago)共和国政府法官;

至于弥敦,则成为皇家工程兵团少校。

(弥敦)跟随英军征战苏丹、印度之后,他于1899年被派遣往非洲塞拉利昂(Sierra Leone),及于1900至1903年在黄金海岸(Gold Coast,后来独立为加纳)担任总督。

1907年4月,他的港督任期结束后,又转往南非纳塔尔(Natal)当总督,再后来,转往澳洲,出任昆士兰总督(在任期间,大力推动英国人移民该处)。

退休后,他选择在英国西部Somerset乡郊,过他的悠闲生活。他于1939年离世,享年77岁。

Image

Somerset    图:互联网

“弥敦”这名字长留香港人的脑子里,要多亏那条“弥敦道”(Nathan Road)──由北至南纵贯九龙半岛(直至半岛端点的尖沙咀海旁),两旁林立着知名酒店和百货公司,是世界各地购物朝圣者的“麦加”。

Image

弥敦道夜景  图:网络

Green(编者注:Judy Green是“香港犹太历史学会”的会长)回忆道:

“他希望开发当年还是泥巴处处、腐水不流的九龙。我丈夫的祖父还记得当年是怎样穿着塑胶靴在地上走──因为那基本上是沼泽地。

弥敦深信,要把那块烂地发展起来,非要修一条连通九龙和新界腹地的通道。不少人认为这是错打算盘,但他下决心把工程贯彻到底。”

Image

图:网络

在修建一条连接香港与广州的铁路路线方面,弥敦也扮演带领者的角色──作为一名工程师,他亲自上阵,监督香港─广州铁路香港段(从九龙修到中国内陆边界止)。整个香港段于1910年完成。

弥敦又提出在九龙南端填海造地,作为火车、巴士和渡轮的终点站。后来这想法实现了,从此,半岛南端就成为一个主要的交通枢纽。

1906年9月18日早上,香港遭到一股破坏力极强的台风袭击,造成严重人命和财产损失。有见及此,弥敦下令在香港天文台旁设立信号站,自此,每再有台风来袭,信号站就能事前向市民和维多利亚港内的船只发出预警。

Image

香港天文台  图:网络

弥敦任内,政府以75年年期批出一块毗邻犹太坟场的土地,犹太社群在那里兴建了一座小教堂、洁净室(供参加仪式前用)和其他小型楼房。1979年,该土地获政府续期75年。

Green说,作为一名没有太太的单身汉,若总督府有宴会活动,弥敦便没有女主人招待来宾。“我猜,生活中的这一细节,会令他感到难办。不少外国人的社交活动都以'香港会’(Hong Kong Club)为中心,而在当时,香港会不接纳犹太人;还有,教堂有礼拜日崇拜,他也不能参加。”

Image

图:网络

除了这些例外情况,伦敦委任一位犹太人担任香港最高行政长官,是英廷奉行种族平等政策的明证。也因此,很多居于香港、上海和大英帝国之下其他城市的犹太人,选择申请英国国籍,享受与英国国民相同的权利。

Image

Image

《异地吾乡:犹太人与中国》

作者:马克·奥尼尔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