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听到过这样一个故事。 一位老师在课堂上端起一杯水, 然后问学生们:“请大家猜一猜这杯水有多重?” 同学们纷纷猜测道:800克、500克、600克…… 老师笑着说:“其实这杯水的重量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能拿多久。拿一分钟,各位一定觉得没问题,拿一个小时,可能会觉得手酸,拿一天,可能就得叫救护车了。” 听了老师的话后,同学们哄堂大笑,却又若有所悟。 其实,我们要做的很简单,只需要放下这杯水,休息一会儿再拿起它,才能拿的更久。 这杯水不正如生活中的种种压力吗? 现如今,我们生活在一个节奏忙碌、资讯繁多的社会里,大家生怕错过各种讯息和机会,都拼命地往前赶。 “压力山大”、“内卷”、“精神消耗”这些词也应运而生,它们无不折射出人们内心的焦虑、彷徨和无助。这些不良情绪又会导致身体出现问题。如此往复,形成了恶性循环,最终也许会击垮一个人。 只要生活在继续,压力就不可避免。那么,在这重重压力之下,我们该怎么做,才能活得自洽从容呢? 《元气复活:自愈的神奇速效法》的作者告诉我们:让人们感到沉重的,往往不是压力本身,而是身心没有得到及时的修复和疗愈。面对压力,我们无法减少它,也无需逃避它,只需要学会暂时放下它,找到自我疗愈的方法,重新赋能,才能元气复活,从容应对。 本书的作者是瑞典作家亨利·费克斯和凯瑟琳娜·恩布拉德。前者是身心疗愈超级畅销书作家,其作品遍布世界20多个国家,销量超百万。 后者是一名记者,她长期关注压力和身心疗愈的研究课题。二人对于人类面临压力时,自我疗愈,重新赋能,有着丰富的经验。 1.压力有助于成长 一说到压力这个词,人们往往会联想到疲惫、焦躁、抓狂等各种负面情绪。 然而,压力往往也是动力。 曾经,林肯和兄弟在农场耕地时,一个吆马,一个扶犁,可是那匹马很懒,走一步停三步,真是急坏了兄弟俩。 然而,突然之间,这匹马健步如飞,很快就把地犁完了。 这让林肯感到很奇怪,于是他仔细地打量着这匹马,这时,他发现了一只很大的马蝇在叮咬着马,他不忍心看到马被叮咬,于是将马蝇打落了。 兄弟看到后却说:“干嘛要打掉这只马蝇呢,要知道,正是它才让马儿奋力奔跑的呀。” 的确,马儿被马蝇叮咬后,产生了疼痛感。摆脱疼痛便成了马儿追求的目标,有了目标它就会奋力奔跑。那么,自然而然,压力就变成了动力。这就是马蝇效应。 由此可见,有压力并不一定都是坏事,适当的压力转化为动力后,就会变成催化剂,助力人们达成目标。 生活中,学习新知、养育孩子、经营婚姻、维持人际关系,甚至管理一个企业等等,无不需要人们付出努力,也没有任何人不经受压力就能做出改变的。 这就像喷泉的水只有在承受了压力之后,才能喷出炫目的造型;种子只有在冲破泥土的重压之后,才能遇见光明,享受雨露,蓬勃生长。 相反,没有压力的生活,会消磨人的意志,让人变得没有目标,没有追求,浑浑噩噩,无所事事。这对一个人来说,犹如掏空了内心,只留躯体,人生还有什么意义呢? 这也正如温水煮青蛙,安逸的环境变成了隐形的杀手,不知不觉中,就会被时代所抛弃。 2.放一放压力没什么不好 “张弛有度,收放自如”是面对压力时最好的状态。 俄罗斯总统普京向来给人硬汉的形象。作为政治家的他,日理万机,公务繁忙,压力大自不必说。 但是,面对繁重的工作,普京自有解压的办法。他会和下属一起去“K歌”,练练柔道、驾驶飞机,又或者玩玩乐器。 这样的硬汉既血性又柔情,所以,普京成了许多人心目中的“战神”、“男神”。 同样,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国在拟定了入侵英国的“海狮计划”后,便对伦敦实施了疯狂轰炸。 当时的英国首相丘吉尔精神高度紧张,每天只能睡三四个小时。为了缓解压力,他拿起织针织起毛衣来。 将军们看着首相用粗大的手指捏着细长的织针,泰然自若地织毛衣,感到十分纳闷。 有一次,一位将军实在忍不住了,问道:“首相,我觉得织毛衣这种事您可以先暂时放一放。因为德国飞机就在头顶盘旋,您必须指挥好军队才行啊!” 丘吉尔淡定地回答道:“正是因为这样,我才通过织毛衣来放松心情,缓解压力,从而保持冷静与清醒,避免因冲动而发出错误的指令。” 的确,人在压力过大时,就会变得焦躁不安。这时,往往会受到情绪的干扰,失去理性的判断,从而做出错误的决定。 列宁说过:懂得休息的人,才懂得工作。 所以,当我们感到压力过大时,不妨先将它丢到一边,给身心放个假,调整好自我再出发。 3.自我疗愈,重新赋能 如果把身体比作一辆汽车,那么将油门踩到底,的确会给我们带来快感,但同时也带来了危险。 更何况,总会有油尽车停的时候。所以,加油充电、重新赋能是必须的。 那么,如何为自己加油充电呢? 首先,我们要知道何时该加油充电了,那就需要学会解读身体的信号。 疼痛、免疫力差、易怒、记忆力专注力下降、胸闷、睡眠障碍、强烈的孤独感、缺乏掌控能力、失去洞察力,甚至肥胖等等,都会导致人体的各个系统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 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如何疗愈才能让自己重新赋能,元气复活呢? 作者介绍了四种重新赋能的方法:睡眠、主动自愈、被动自愈和休息时间。 良好的睡眠有益健康。人在睡眠时,血压会降低、脉搏呼吸变慢、肌肉舒缓 ,这是修复身体的最佳时刻。所以,规律的作息时间,稳定的睡眠周期尤为重要。 但是,这对于忙碌的现代人来说,似乎有些奢侈。晚睡熬夜成了许多人的通病,当日夜颠倒成了常态后,健康就会受到威胁。所以,不要等到身体受损时才去做出改变。 主动自愈是一种涉及某项活动的自我疗愈。如运动、听音乐、整理屋子、学习新技能、培养爱好,或者和朋友聊天等等,它们就像生活中的糖,总能给我们带来甜蜜的感觉。 被动自愈是一种基本无需做出任何努力的自我疗愈形式。如葛优躺、追剧、刷抖音、逛吃逛吃等等,虽然被动自愈也能让你得到休息和放松,但是作者不太提倡这种自愈的方式。因为它们有可能会带给你空虚感。 休息时间指的是在工作期间的短暂休息。这就像足球比赛的中场休息,既是给运动员补充体能,又是调整战术的好时机。所以,把握好中场休息,对下半场比赛来说至关重要。 同样,合理地安排好休息时间,不仅不会影响工作,反而会提高工作效率。 当然,每个人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可以选择不同的疗愈方式,只要能让你感到舒适,赋予你能量,让你元气满满就行啦。 4.认识自我,有效赋能 当我们面临压力时,需要重新赋能。但是,怎样做才能更有效,这取决于每个人的生活方式。 有什么样的生活方式就会有什么样的行为方式。 心理学家按照人类的行为方式将人们分为三种类型:成就者、照顾者、拖延者。 成就者通常是完美主义者,他们会拼尽全力完成任务。 照顾者会为了他人而牺牲自己,委屈自己。 拖延者总是惧怕意外的发生,迟迟不肯行动。 由于人类自身的复杂性,也许这三种类型都会在我们身上出现。但是,通常会有一种类型占据主导地位。它便成了我们性格中的一部分。 所以,了解哪种类型最能代表你的压力反应方式,才能够让你找到有效赋能的方法。 拿成就者来说吧,这样的人更加渴望成功,所以他们会拼尽全力。但是,他们往往在获得成功以后,并没有收获快乐,他们只是为了追求成功而成功。 同时,有的成功者自我认同感特别差,他们必须通过不断成功来弥补内心的自卑,同时,他们力求完美。可想而知,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只会感到焦虑不安,生怕出现一点点纰漏。 针对这样的人,作者给出了三种赋能方法:迷你型、中等型、加强型。 三种方法所需的时间不同,方式也不同。 迷你型赋能通常只需要几十秒钟到几分钟就可以了,它的方式可以是检查想法,改变思维、保证休息时间、尝试正念。 中等型赋能以轻松运动、日程修正、有意义的活动为主要方式。 加强型赋能主要是单任务模式。要知道人没有三头六臂,一次完成一项任务效率会更高。 作者将上述三种赋能方法,穿插使用,为你量身定制三周元气复活计划表,带你体会每一天的神奇变化。 对于另外两种类型的人采取何种方式有效赋能,作者也给出了详细的指导。 结语: 北京冬奥会前夕,谷爱凌曾在《纽约时报》上发表一篇名为《我承认,我爱上了恐惧》的文章。 在文章里,她是这样解读压力的。 压力是一种可用多种方式加以运用的能量来源。一个人对压力的体验受到个人经历和观念的影响。亲友的期望、竞争激烈程度,甚至是赞助机会,都可能营造出“高压”环境。对参与竞争的人来说,压力可成为应付局面的积极动力,但也可能直接坏事,导致竞争失败。 的确,压力对于我们来说,成也是它, 败也是它。但是,我们千万不要受制于它,只要认清自己,学会自愈,就能重新赋能,元气满满地走下去。 |
|
来自: 新用户88556831 > 《待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