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电影有着独特的意义,关于生命之间的信任和治愈...... 今天来聊聊法国电影《给我翅膀》,看海报就舒适的想飞。 影片改编自法国气象学家克里斯提安·穆莱克领航野雁迁移的真人实事。 电影主人公在原型是法国人克里斯蒂安·穆莱克,他的职业是气象学家,同时对候鸟迁徙很有兴趣。 从1995年开始,他就开着自己的轻型飞行器和鸟儿一起飞, 最初的目的是想唤起公众对濒危鸟类的关注, 但后来发现因为千百年的人类活动,很多传统迁徙之路上布满危险,于是就打算为鸟开辟出新路线。 鸟类学家克里斯蒂安在儿子托马斯放暑假期间,带到克里斯蒂安的保护区, 此时托马斯是个满头发胶的时髦城市小孩,不想去那荒无人烟的地方, 但没有讨价还价的权利。 此时克里斯蒂安正在求博物馆馆长批准野雁保护计划, 但馆长说,现在政府有比濒危鸟类更重要的事,没钱,不批。 克里斯蒂安其实也不要钱,就是想拿到批文(才能从合法渠道拿到鸟蛋), 没办法,只能拜托秘书阿姨把公章顺出来,然后....自己刻了一个, 这真是,武能御鸟,文能刻章,人才。 儿子托马斯不情不愿的来到保护区,第一件事是举着手机找网络信号,可别耽误自己耍游戏,他一直跟母亲住,跟生父没什么感情。 有了批文,朋友送来了预订的20个野雁蛋,克里斯蒂安放到保育箱里精心呵护。一天托马斯无聊的要死,就把耳机摘下来扣在鸟蛋上,让它接受流行音乐的胎教洗礼。 此时小鸟刚好破壳,把托马斯吓坏了,此音乐催生法必将在鸟类研究历史上写下浓重一笔。 这次破壳也成为托马斯转变的起点,还给出来的那只小野雁取了名字(其实是另外的品种),外显的细节就是穿上为了让雁儿不认生的袍子,并再也不抹发胶了。 当看到父亲驾驶飞行器上天后,他开始认同老爸的事业,帮忙照顾小野雁, 为了让它们习惯引擎噪音(飞起来后不害怕), 托马斯就推着割草机遛鸟,没过几天托马斯就跟小野雁们打成一片。 然后克里斯蒂安还教儿子如何飞行,这里我特别有感触,两周前我和儿子去野营,也共同完成了几件设定任务,关系那叫一个融洽。 父亲的计划看起来很疯狂,首先要开车带野雁去挪威(北极圈内), 然后开飞行器一路带着野雁,沿既定路线飞回法国南部(绕开危险的地区), 野雁与生俱来的本能会记住这条路,以后就可以固定冬夏迁徙。 这件事之前从来没有人做过,只存在理论可能性,这也是博物馆馆长拒绝的原因。 但克里斯蒂安坚信能行,于是带着托马斯与20只还不怎么会飞的野雁出发了(到地儿正好发育达成)。 跋涉两千多公里,终于来到挪威北部的保护区,但出现一个严重问题,小野雁们很不给面子,就是不跟着克里斯蒂安一起飞。 此时保护区的领导赶到,说你的雁检疫不合格,不准飞,同时那张私刻公章的授权文件也曝光,千辛万苦的计划眼看要黄。 但托马斯年轻气盛,趁着大人们磨嘴皮的当口,把飞行器开了起来,奇迹发生了,野雁们也跟着托马斯飞向天空。 这是托马斯第一次独自升空,因为父亲被保护区领导控制住,所以他决定独自完成引领候鸟的任务,飞机上GPS和油都够(中途再补给)。 后半段就相当于一部“空路片”,托马斯带着野雁穿过村镇与森林,绝美的北欧风光尽收眼底, 他还在空中抚摸着雁儿们的身体,只有人与动物间有极度的信任才能做到。 这个细节是有出处的,原型穆莱克就在空中做过类似的动作。 托马斯一路被许多好心人帮助,所到之处人们都向这只“小鸟人”挥手致意。 但危险系数也很高,最难的是飞越北海,就是挪威南部与丹麦北部之间的海峡,如果偏离航线,就会一头扎进外海,几无生还可能。 这段拍的很惊险,我不知道实际是不是这样,小飞行器竟然可以穿过暴风雨云层。
当托马斯出现在保护区时,市长组织人来迎接,他却直接开到家门口,与父母深情拥抱,泪点啊! ![]() 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