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弘扬光荣传统 赓续红色血脉——纪念爷爷龙大道烈士诞辰120周年

 杉乡文书阁 2022-06-17 发布于贵州
弘扬光荣传统   赓续红色血脉
——纪念爷爷龙大道烈士诞辰120周年
(2021年9月30日)
龙大道孙女  龙维尔
 
尊敬的杜丹主任、各位领导、各位来宾: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七十二华诞前夕,中共贵州省委党史研究室、中共黔东南州委在故乡锦屏,召开爷爷龙大道烈士诞辰120周年座谈会,我们兄妹三人作为烈士后代被邀请参加爷爷龙大道诞辰120周年纪念活动,请允许我代表我姑姑龙英尔和烈士亲属向贵州省委党史研究室、黔东南州委、锦屏县委、县政府及与会的各位领导、专家表示衷心感谢和崇高敬意!
    我的爷爷龙大道,1901年10月生于贵州省锦屏县茅坪村一个木商的家庭,侗族。1919年走出茅坪赴武汉求学,就读于武昌中华大学附中部,1922年考入上海大学社会系,1923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24年赴莫斯科东方大学学习,1925年回国后,先后在上海、武汉、浙江、江西等地从事党的工作,担任过上海总工会经济斗争部部长、秘书长,中共浙江省委工人部部长、代理书记,中国自由运动大同盟主席等重要职务。出席过党的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和中华全国第四次劳动代表大会。由于叛徒出卖,1931年2月7日晚,爷爷与23位革命志士被国民党秘密杀害于上海龙华监狱,时年30岁,史称“上海龙华二十四烈士”。
    上世纪七十年代,爸爸、妈妈带我们去上海龙华祭奠爷爷,在“二十四烈士”就义地,看到的是野草、坟碑、破旧的木桥,凄凉阴森。90年前的那个夜晚,大雪盖地,爷爷等24名共产党员被带向刑场,走过那座小桥,枪声响起,前排的人倒下了,后排的人高呼“共产党万岁”……。在那个血雨腥风的年代,是什么理想值得爷爷和他的战友们用生命去换取?是什么力量让他们义无反顾地面对死亡?是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和对初心使命的坚守!尽管那时初心意味着艰难,坚守意味着牺牲。“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这既是对共产党人初心使命最深刻科学的阐述,也是对包括爷爷在内的牺牲的烈士们最高褒奖。
    爷爷牺牲时,我奶奶和贵州的家人都不知道。我奶奶当时在宁波娘家坐月子,因为一直没有爷爷的信息,她就去上海寻找。在白色恐怖下,原来的联络站遭到破坏,没有找到爷爷的她感到凶多吉少,只好回到宁波。为保护儿女,隐姓埋名,艰难地拉扯他们长大。直到解放后,政府寻找烈士遗属,找到了奶奶一家,告诉了爷爷的牺牲经历和贵州亲人的情况,我们两家才得以联系。从此,老家茅坪和上海龙华烈士陵园成了我们看望爷爷最亲的地方。爷爷的这支血脉在宁波开枝散叶,今年宁波市委宣传部、宁波日报网推出了一个“建党百年·宁波百人百事”专题,令人意外的是,龙大道烈士的故事被作为党百年发展历程中的“宁波元素”和“红色基因”列于其中。是啊,爷爷是宁波女婿,“一个女婿半个儿”,宁波人民如此敬仰龙大道烈士,真的是暖意浓浓。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过去的十年,我们也高兴地看到贵州当地政府在积极保护龙大道故居,讲好龙大道故事,用好红色遗址方面作了许多卓有成效的工作。特别是今年,在纪念党诞辰100周年的系列活动中,县委办、县政府办带头组织党员到龙大道故居开展现场党史教育,及其他许多党政机关党支部都组织党员到龙大道故居参观,重温入党誓词等,为党史教育增加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中共黔东南州州直机关工委副书记朱卫平同志从2019年开始编制《传承红色基因,坚定革命信仰——上海龙华二十四烈士锦屏龙大道烈士》宣讲稿。两年来,他作为州党史宣讲团成员,以这份宣讲稿为蓝本,授党课32场,受众1330多人,成为党史和龙大道故事的热心宣传者。当年,我父亲和姑姑把茅坪老宅捐献给国家建成龙大道故居,现在它能为党史教育做出贡献,我们不仅欣慰也很感动。谢谢故乡人民对爷爷的推崇爱戴与所做工作。
    “弘扬光荣传统,赓续红色血脉”,作为烈士后代,我们负有更加特殊的责任。我爸爸自从知道自己的亲生父亲是龙大道烈士后,就一直把收集、整理、宣传我爷爷事迹的事当成他除工作外最重要的事。他除了积极参加政府组织的烈士纪念活动外,还专程外出搜集爷爷的史料与革命事迹,走访爷爷生前的战友及战斗过的地方,为《龙大道传》一书的出版提供了很多有价值的素材。他每发现一些新的线索也会很高兴的来告诉我们,在爸爸留下的书籍中有许多红杠杠,都是他标出的龙大道革命活动史料,非常珍贵。有次我去海参葳出差,他就对我说:“那是你爷爷去莫斯科东方大学学习经过的第一站,你好好去看看,如看到有什么好资料也带些回来。”这不仅是父子间割舍不断的血脉亲情,更是烈士后代对革命先烈的崇敬和爱戴。
    这几年,我们与其他的烈士后代也有联系。今年,林育南烈士的孙子林旭东去上海龙华烈士陵园扫墓后,专程来宁波看望我们,大家一起回忆前辈的足迹,感慨万分。去年年底,我突然接到了一个陌生的电话,来电者是居住在武汉已83岁高龄的张德溶老妈妈。她们在网上看到了我奶奶生前写的回忆文章《欣慰的纪念》,文中看到了他们逝去的大舅赵子敬、二姨赵群一和姨夫帅本朝等名字,于是在网上发起“寻人启示”,寻找龙大道烈士后人,通过朋友及组织关系联系到我。原来她的外婆家当时是党的联络站,赵子敬五兄妹都是党员,是我爷爷和奶奶的战友。我们通话时,她非常激动地说:“听到你的声音非常的亲切,我感觉我们就象一家人一样,你爷爷与奶奶结婚时,新房还是我外婆给准备的。上辈的友谊要在我们后辈继续延下去。”当知道我爷爷也曾在莫斯科东方大学学习过,她弟弟张德溢叔叔随后发给我一篇关于钱英同志的后人去莫斯科东方大学成功找到钱英学藉档案过程的资料,令人感动。我感觉,这些烈士的后代们一直在寻找自己前辈的足迹,龙大道烈士的史料挖掘也可以从中找到一些线索。
爷爷是从锦屏走出大山的,锦屏的山水滋养了我们,锦屏就是我们的根。虽然我们居住在宁波,但故乡政府和父老乡亲对爷爷的崇敬和对烈士后代的关怀深深地感动着我们,惟以力所能及之事回报。2013年国庆节,我们兄弟妹三家和表弟钟亦斌一家向老家茅坪镇龙大道希望学校捐赠了价值12万元的教学物品,希望家乡能走出更多象爷爷龙大道一样优秀的后人。当锦屏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消息传来,我们全家人都为之高兴,祝福故乡和全国一起跨进小康社会,祝福我的父老乡亲生活富裕,安居乐业。
   爷爷和无数革命先烈用鲜血和生命兑现了共产党人对初心使命的坚守,他们站着是中华民族的脊梁,倒下是共和国的基石。我们是烈士的后代,我又是共产党员,肩负着弘扬光荣传统,赓续红色血脉的责任。我们誓言:继承爷爷的红色基因,永远跟着中国共产党走!
    今年清明节,我们兄妹三人带着孩子们去上海龙华烈士陵园给爷爷扫墓,我站在二十四烈士就义地纪念碑旁,当年爷爷和他的战友们赴刑场时走过的小木桥已翻修一新,小桥流水,美丽安祥。身后花岗石“龙华墙”高大肃穆,墙上烈士的英名似一双双欣喜的眼睛,看着这蓝天白云,绿草鲜花,安逸的人们。
    爷爷,岁月静好,如您所愿。
    爷爷,您永远活在人民的心中!永远活在我们子孙后代的心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