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保定故事(119)大慈阁的三谜

 唯我英才 2022-06-17 发布于河北

说起大慈阁,保定人人皆知,家喻户晓。大慈阁原名大悲阁,元太祖二十二年(1227年),由元代蔡国公张柔所建。是一组寺庙建筑群体,因其主体建筑称大慈阁。

文章图片1

但是为什么在大慈阁的后身建一座关帝庙?这是大慈阁的一谜。第二谜,大慈阁为什么又叫“真觉禅寺”?第三谜,为什么大慈阁不建在深山老林之中,而建在闹市区?这是很多人不了解的,更不知其一或其二,今天就给大家介绍这方面的知识。

大慈阁背面有一座始建于明代的关帝庙,原名“汉寿亭侯”庙”,这是为什么?

先从避雷针说起,古代人们没有认识到雷击可能友生火灾,所以高层建筑上没有安避雷针,虽然史书记载我国是发明避雷针最早的国家,但未得到推广应用,而且没上升到理论上,而只是在个别的建筑物上使用而矣,所以不像四大发明一样被世界所认可。这与古代不懂知识的重要性有关,所以没得到世界的认可。一般都公认的发明避雷针的人是18世纪的罗蒙诺索夫和富兰克林。其实,最早认识避雷术的还是在我国。公元1688年,法国旅行家卡勃里欧列·戴马甘兰在游历中国后,写了一本《中国新事》的书,书中写道:“中国屋宇的屋脊两头,都有一个仰起的龙头,龙口吐出曲折的金属舌头,伸上天空,舌根连接着一根细的铁丝直通地下。这样奇妙的装置在发生雷电的时候就大显神通,若雷电击中了屋宇,电流就会从龙舌沿线下行地底,起不到丝毫破坏作用。”从这里看来,我国对避雷针的应用,比富兰克林作的雷电实验要早两个世纪以上。

我国科学家经过科学论证,证实远在三国和南北朝时代的建筑物就有了“避雷室”装置。有关专家还认为:“现在的广西真武阁四柱不落地,德庆县文庙四柱不顶天,都是古代建筑史上为了使厅堂有人的地方避开雷击”消除电学上称为“跨步电压”的危险而设计的。 但我国的发明未上升到理论上,只是在少数建筑物上使用而已。而世界公认的避雷针发明者是本杰明·富兰克林,富兰克林认为闪电是一种放电现象,为了证明这一点,他在1752年,冒着被雷击的危险做实验,但是却失败了。后来,他作出了一个推测,既然人工产生的电能能被尖端吸收,那么闪电也一定可以,接着就设计了风筝实验,实验证明了他的推测。他就把这种避雷装置称为避雷针,试用后果然具有避雷的效果,由此就发明出了避雷针。

避雷针在最初发明和推广应用的时候,教会曾把它视为不祥之物,说他装上这种东西,不仅不能避雷,反而会引起上帝的震怒而遭到雷击,但是在费城等地,拒绝安装避雷针的高大教堂都在雷雨中遭到雷击,而比教堂还高的建筑装上避雷针却安然无恙。由于避雷针在费城等地出现神威,所以它就立即传到北美各地,随后又传入欧洲,后来才进入亚洲。

本杰明·富兰克林,出生于美国马萨诸塞州波士顿,是一位美国的政治家、物理学家、共济会会员,也是大陆会议代表及《独立宣言》起草和签署人之一,同时也是出版商、印刷商、记者、作家、慈善家;更是杰出的外交家及发明家。

文章图片2

再说保定的大慈阁,乾隆年代一场雷击将大慈阁的建筑全部烧毁,后又盖起大慈阁,但未盖关帝庙,含明朝所建关帝庙。今天的大慈阁是清乾隆年间遭受火灾后,屡次重修之后的建筑。而现存的关帝庙,即今天看到的倒座关帝庙是1985年重新修造的,为歇山式屋顶,正殿面阔三间,进深一大间。因其坐南面北,故称倒座关帝庙,在全国稀有。为什么坐南朝北呢?因为它正对着的就是老保定南北向的北大街。而北大街的北端就是当年保定府的北城门,进京赶考的举子们都要从这路过保定去往京城赶考的,关公坐南朝北是为了看护、保佑这些进京赶考的举子们。当然,关帝庙原来与大慈阁是分开的,还有一种说法:大慈阁后边的这座关帝庙,在全国都非常罕见。为什么这么讲呢?就是因为它坐南朝北,被称为倒坐关帝庙,南京鸡鸣寺有一倒坐观音菩萨,其对联道明原因:“问菩萨为何倒坐,叹众生不肯回头。”应该说明的是,这座关帝庙本不是大慈阁内的建筑,而是一座独立的庙宇,为了管理方便才将两者合二为一的。

文章图片3

第二迷是,为什么叫大慈阁,进入其内,又写着“真觉禅寺”,使人不解!大慈阁占地1600平方米,建筑面积600多平方米。虽说不大,但在闹市当中也算难得的一方清幽之地了。走近大慈阁,便可见山门之间嵌有一蓝底雕花匾额,上书“真觉禅寺”四个大字。穿过山门,便是天王殿,门楣之上亦嵌着“真觉禅寺”四字。不是叫“大慈阁”吗?怎么又叫“真觉禅寺”呢?

这里有个民间传说,说是很早的时候这里有一位大官的女儿生了怪病,最后被一位叫真觉的和尚给治好了。后来这个大官就发心建了大慈阁来供养这位和尚,和尚便在大慈阁里念经参禅,给四方百姓看病疗疾。和尚往生后人们为了纪念他,就把大慈阁上挂了“真觉禅寺”的匾额。总结一下:是因为曾经有一位叫“真觉”的和尚在这里住过,故名“真觉禅寺”。

文章图片4

还有一谜即为什么大慈阁地理位置在全市最高点?大慈阁为什么建在城市最中心的位置?纵观各地,打一开始就把建筑建在城市中心还是十分少见的,这与古语“自古名山僧道占”极为不同——佛家寺院一般来讲大多是要建在名山大川当中的,即便是平原地区,也往往要建在郊区的清净之地。

走进大慈阁,继续前行过了天王殿,东西两侧分别是鼓楼和钟楼,中间为22级汉白玉砌成台阶,拾阶而上便到了主体大殿大慈阁下了。大慈阁红墙灰瓦,重檐三层,檐角微翘。一二层皆有围栏相护的回廊,第三层正中悬一竖匾,上书三个遒劲的鎏金大字“大慈阁”。按照现在的测量方式,从基座到阁顶,大慈阁的通高应为31米。而按照保定民间的说法,大慈阁楼高九丈九,只差一尺就到天庭了,所以大慈阁才有了“市阁凌霄”的美称。

阁内的正中,供奉着5米多高、42臂观世音菩萨像。观世音菩萨矗立莲花须弥台上,慈眉善目,神态安然,每个人来到这里仰望菩萨,都会感到菩萨在慈祥地望着你,不由得令人心生欢喜。登临二层四望可见不同,可惜三层关闭不得入内,未见北方狼牙山。

这三个知谜,你弄通了吗?你知道了吗?

大慈阁内现尚存石碑四通,分别记载清顺治四年(1647年)、五年(1648年)、道光廿六年(1846年),民国三十一年(1942年)修缮大慈阁的经过,是研究大慈阁的宝贵资料。1984年,市文物局又落地重建大慈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