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桂兮梅兮,国之芬芳

 晴耕雨读爬格子 2022-06-17 发布于江西
    在这个时代,还能涌现出像张桂梅这样用生命在做教育的老师,实在是这个时代、这个国家的荣幸。张桂梅老师很有可能就是当代的王进喜、雷锋、焦裕禄、张思德式的人物。何其有幸和这样的人物生活在同一个时代,干着同样的工作,甚至教同一门学科。


   中考期间,看了云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张桂梅》,对张老师的个人经历有了更深的了解。以前也读过一本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希望之光:时代楷模张桂梅的故事》,这本书让我对张老师做过的一些事情非常感动。这两本书一起,让我慢慢地理解了何以张老师能为了改变大山深处女孩的命运而不顾一切,甚至豁出性命也不足惜。
一、向死而生
   心理学家欧文·亚隆说:
尽管肉体的死亡会毁掉人,但死亡的观念却能拯救人。
——欧文·亚隆《存在主义心理治疗》
   经历过生死、踏足过鬼门关的人,一旦得到老天爷的眷顾而终究活了下来的话,便会立马成熟起来,并会重新审视自己的生活,能够明白什么事情是最有意义的事情,理解什么样的生活是最有意义的生活。

   而张桂梅就是这样一位经历过生死的人。她小时候由于家庭条件太差,差点就病逝,最后却奇迹般地活了下来。她工作后,积劳成疾,肚子里长了一个像七个月婴儿那么大肿瘤,最后还是侥幸活下来了。也就是说张桂梅老师到目前为止已经经历过几次生死考验,所以她清楚地知道她应该为什么而活。现在,她身患二十多种疾病,每天病痛都会来袭,连走路都步履蹒跚,随时都可能病倒,所以,张桂梅老师会更加忘我地投入工作,更加珍惜身边的学生,更加把外在虚荣和钱财看得淡之又淡。这些说给没有经历过生死或者从来没有认真思考过生死的人听,似乎从来都不能引起共情。就像我们,失去了才懂得珍惜,如果能重来,失去的能复得,我们似乎也能重新换个活法一样。

二、走进学生心灵
张桂梅老师是一个能走进学生心灵的老师。
  教育最难的地方就在于走进学生心灵,因为走进学生心灵不是靠空喊口号就可以做到,而是要实实在在付出行动,而付出行动又需要老师心中有大爱,能够对学生的苦难发自肺腑的同情和悲悯。张老师的家访活动就是走进学生心灵的强大武器。
由于华坪女高的学生大多来自大山深处,生活非常贫困,所以,张老师的家访路充满了艰险,但她还是用脚丈量着大山的每一寸土地。受张桂梅老师的感召,去年(2021年)暑假,我也上门家访过,我深知个中滋味。不过我班学生的家庭条件比华坪女高学生的家庭条件要好太多,我没有看到一个学生家贫困的没饭吃,也没看到一个学生家没有楼房住。所以,我的家访路相对要轻松好多。

张老师心中有大爱,对人类困难时刻怀有悲悯之情。看到学生家庭拮据,生活寒酸,会直接流眼泪,会给学生家长送钱送物,只要她有的,她都会送出去,甚至把她丈夫留下给她的唯一遗物——毛背心,在学生生病的时候送了出去。张老师活的很明白,她知道钱物是工具,人才是目的。所有的学生看到老师对自己如此,没有一个不被感动的,而教育的本质就是触动,是灵魂唤醒灵魂。一个心中没有大爱的老师,也许能做几件甚至几十件的好事,但是,却做不到持之以恒地做好事,他们在面临选择的时候,会不自觉地利己起来。
三、让红色基因染红精神底色
用红色文化建校、带班,这是张桂梅老师的特色。
而今65岁的张桂梅,她经历过生死困苦,得到过党和政府的关怀,在她病倒的时候,云南人民和政府都自发地帮助过她,所以,她活着就非要报恩不可。

她要求学校的党员教师冲锋在前。书中记载了一个故事,说的是由于下大暴雨,山上发生了泥石流滑坡,连学校新建的三米高的实心围墙都被泥石流淹没,并且有淹没学生宿舍的危险,而学生正在熟睡中还没安全撤离,这个时候有教师喊出:党员们,我们先上!于是
“老师们挽手站在稀泥里,从宿舍楼门口一直站到教学楼安全区域,像长长的护栏,学生从第一位老师的手里被交付到第二位老师的手里,逐次接力,一直到通过泥石流。”
———李延国、王秀丽《张桂梅》
到这段文字,想象这幅画面,可以想见,和老师一起经历过生死的华坪女高的学生,心灵深处会产生多大的震撼。感情是在共同经历过很多事情的时候才会产生,特别是经历过生死考验依然不离不弃,将会产生牢固不破的感情。
张桂梅老师探寻出了党建引领教育的完善模式:党员一直要带党徽,每周重温一次入党誓词,每周唱一支革命歌曲,每周组织一次政治理论学习,每周观看一部具有教育意义的影片。这就是“五个一”党性教育活动,并以此为载体,对师生进行革命理想信念教育。在这种环境下生活、学习、工作的人,怎么可能会没有战斗力呢?

四、结束语
你拥抱了大山,大山也拥抱了你;
你拥抱了人民,人民也把你拥在怀里!
最后用《张桂梅》这本书里的一首诗作结:

山有桂兮,
金秋飘香。
崖有梅兮,
凌雪傲霜。
桂兮梅兮,
国之芬芳。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