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5.12大地震失事直升机搜救行动亲历记

 Loading69 2022-06-17 发布于四川

2008年6月1日的中午,已经在5.12汶川地震中连续工作了半个多月的我正躺在值班室休息,突然接到医院通知,根据成都市120急救中心的命令,安排我和其他三位同事一道去参加成都军区陆航团邱光华机组失事直升机的搜救工作。

我们连带把牙刷的功夫都没有就乘上医院的救护车出发了。关于飞机失事这件事情,昨天已经在新闻里知道了,成都军区陆航团一架米—171型直升机在执行救灾任务时于映秀一带失去联络,但是现在具体的失事地点在哪里还没有搞清楚,人命关天,又不可能做到精准投送,所以组织上要求在映秀附近每一个可能的山头都要部署救援力量,我们医院被分派到的驻守地点是都江堰的龙池镇。

文章图片1

5.12地震中执行救灾任务的俄制米—171型直升机。

蓝光闪烁,救护车沿着在羊犀线和成灌高速上开辟出来的“生命通道”疾驰,不到40分钟就到达了都江堰。此时距离地震已经过去了整整十九天,作为极重灾区的历史文化名城都江堰生活正在逐步恢复常态,街道路面已经清理出来,交通井然有序,然而城区道路两厢那些被震得来东倒西歪摇摇欲坠的残垣断壁依然还历历在目,触目惊心!

文章图片2

震后的都江堰。

文章图片3

震后的都江堰。

文章图片4

震后的都江堰。

出了都江堰市区,我们的车子在岷江左岸支离破碎的公路上颠簸着小心翼翼的一路前行。救灾工作还在进行当中,各式各样的工程车、救护车还有军车不时在我们身旁闪现。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者,能够有机会再次深度参与到抗震救灾的工作当中,我全无倦意。

进入龙池需要翻过一座大山,往日平整开阔的柏油马路已经不复存在,到处都是山体滑坡滚落下来的巨石,救护车行驶在临时开辟出来的救灾便道上,颠得来几乎就要散架……翻过山头下到一个河湾便是我们的目的地了,我们在几天后返程的时候这才发现那下山的便道有多陡峭,以至于柴油机动力的全顺救护车必须要把油门踩到底并且在空车的情况下才能够勉强开得上去,而我们几个呢,那当然是只好步行了……

文章图片5

这张网上找来的照片也不知道是在哪里拍的,反正很像当时我们进入龙池的那条便道。

昔日山清水秀的避暑胜地龙池如今已经满目疮痍,后来我花了几天的时间才弄明白此地实际上已经是紫坪铺水库的库尾,这段时间出于防止次生灾害的需要,水库紧急排水,水位下降,这才露出了这块平地,而真正的龙池镇政府应该不在这里。

文章图片6

震后龙池一隅。

我们停好车,来到镇政府的帐篷办公室里想找人接洽一下,然而却一个人也没见着,镇政府的工作人员都下到乡村救灾去了,问了周边援建工地上的几个人也都说不知道有这回事,指挥中心也没有进一步的指示,我们只好原地待命。

离帐篷办公室两三百米开外有几栋农家建筑,大部分已经倒塌了,令人意外的是有一家小超市居然还开着,已经很久没有上货补给,小店里只剩下两样商品——香烟和牙刷!

文章图片7

最牛桑塔纳。

我们一人买了把牙刷,又回到帐篷办公室,继续打量这方支离破碎的山河。这是一张5.12地震中著名的照片,那辆卡在大约有一百多米高的悬崖上的被誉为“最牛桑塔纳”的轿车此刻便正悬在我们对面,几乎需要把脖子仰到极限角度才能遥见!据说当时车上的五个人只有两个幸存了下来,不难想象,山崩地裂的那一刻有多么的可怕!

太阳落山,寒意和饥饿一齐袭来,我们这才意识到今晚以及未来几天的衣食都还没有着落。龙池处在龙门山脉深处,虽正值盛夏,但晚上还是很冷的。好在附近的一处基站已经恢复功能,于是我们打电话向医院求助,不料却遭遇了一连串的官僚主义事件,有些话不便细说,总之感到很寒心,最后还是由跟医院点都不搭界的都江堰红会连夜专程给我们送来了几件军大衣和一箱方便面,暂时一解燃眉之急,而这时已经接近半夜了……

晚上,镇政府的工作人员忙完了回到帐篷办公室,了解了情况,说他们还没有接到通知,也不知道该怎样配合我们,不过他很是热情地告诉我们这几天晚上可以睡在帐篷办公室里,后面还有几个帐篷,里面有社会捐赠的方便面和矿泉水,我们可以随意取用,另外每天中午的时候有位胖大姐会给援建人员和几个留守的村民做一顿一荤一素的正经饭菜,我们也可以去吃。

晚上我们就把本来是用于抬伤员的担架支在帐篷办公室的鹅卵石“地板”上,再盖上军大衣,也还睡得暖和。十九天过去了,余震依然频繁而强烈,每天都要来上那么四五波,大地颤抖得让人心惊肉跳。毕竟,这里距离震中的直线距离只有十来公里的样子嘛!

文章图片8

镇政府的帐篷办公室,感谢这张照片的原作者苏德辰先生记录下了这珍贵的一刻。

指挥中心没有安排我们上山搜救的任务,所要做的就只能是原地等候。一同前来的还有成都另外一家医院的几位兄弟,第二天天一亮他们还是想上山去“碰碰运气”。我也想跟着一起去,因为待在帐篷里“混吃等死”的日子实在是难熬。但是我们带队的朱大哥却把我给“劝返”了,他说得很在理:“有没有危险我们暂且不说,进山有专业的救援队伍和部队,你我的任务就是在指定地点等候,你上山去了,万一一会儿人抬下来了,而你却不见了,你说这算啥子事?!再说了,你娃还穿的是皮鞋!”

从此往后我去到过的最远的地方也就离开帐篷办公室大约500米,那是一片更大些的开阔地,停满了军车,车门上都写有“铁军”的标识。对军史略知一二的我知道这支队伍肯定是来自济南军区的127师,而这支光荣的队伍的前身就是蜚声遐迩的“叶挺独立团”,早在北伐的时候,“铁军”的名号就已经很响亮了!

见我走过来,一个战士就问我:“老乡,最近几天你有没有看到天上掉什么东西下来?”我身上穿着的是我们医院的夏季工作服,也就是白色短褂,远远看过去很像一个伙食团的厨子,难怪战士称呼我叫老乡……“呵呵,我是医生,我们来执行的是跟你们一样的任务……”战士抬手给我打了个招呼,便笑着跑开了。

文章图片9

帐篷办公室旁边有台小型的汽油发电机,每天晚上发6个小时的电,我们可以趁这个时候围坐在一起,聊聊天,给手机充充电,还有一台信号不是很好的小电视机,通过它了解了解唐家山堰塞湖的排险进展,当然,最关心的还是直升机找到没有。这是每天最值得期待的时光,发电结束以后,伴随我们的便又只有原生态的黑暗和寂静了……

时间就这样在康师傅红烧牛肉面和胖大姐的糖醋莲白的香味儿中偷偷滑走,估么着我们的衣服也差不多该馊了,于是一周后医院派了人来接班,我们就撤回了。回顾这一个星期,我们所做的唯一一件与专业有关的事情就是给一位手指被落石砸伤的援建工人清创包扎。无功而返,心情总体上是比较郁闷的,因此我的这篇文章也就多多少少地落下了一点走标题党路线的嫌疑……

回成都后又过了三天,也就是6月10日,飞机终于找到了,遗憾的是全体机组成员还有飞机上的受灾群众都不幸遇难了。回想起5月15日那天我在凤凰山机场接运伤员,说不定还和邱光华烈士他们擦肩而过呢……

文章图片10

邱光华机组五烈士。

5.12期间的那一幕幕场景,作为地震的亲历者和灾难的救援者,我至今一想起来心底都唏嘘不已……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