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国争辉南通人】王个簃:翰墨渐润沧海东

 杏坛好歌 2022-06-17 发布于安徽

王个簃(1897-1988),名贤,字启之,海门市人。曾任上海美专教授兼国画系主任,上海中国画院副院长、名誉院长,西泠印社副社长,全国政协委员。

1963年11月27日21时45分,中国书法家首次访日代表团抵达东京羽田机场。距离王个簃上回东瀛之行,倏忽近30载。

自1958年起,日本书道家连续3次组团来华。彼时中日尚未建交,知识分子出国是少之又少的事。为贯彻周恩来总理的民间外交政策,中国人民对外文化协会派出第一批书法家代表团回访日本,意味着因战争及余波而中断的两国书画界交流重启。

代表团一行六人肩负使命,临行前准备缜密,各有分工,经北京、广州、香港辗转而来。核心成员王个簃和潘天寿师出“后海派”领袖吴昌硕,顾廷龙是古籍版本学家、目录学家、书法家。

日方以书法家西川宁为首的数十人在机场休息室举行欢迎仪式,“男女书法家咸集”“女书法家献花”。人群中几张熟悉的面孔让王个簃倍感亲切。《每日新闻》报道:中国书法家代表团应日中文化交流协会和日本书道联盟的邀请赴日本参观访问。

翌日一早,众人在餐厅邂逅巴金、冰心等中国作家代表团六人。时局的冰层下,暖流暗涌。

28天里,宾主因墨为缘,酬酢甚洽。

在大阪的一晚,出席日本女书法家交流活动者达百余人。王个簃后来得知,日本妇女一般夜间不出门、不轻易参加集会,“这次活动在日本可说是一次创举吧。”

参观日藏中国文物,是重要行程。

大仓集古馆、奈良国立博物馆、内阁文库、东洋文库……特别是两度造访东京国立博物馆,亲见定为国宝的12件书法珍品,皆为唐代名卷,顾廷龙在《访日游记》中写道:“陈列品中得自我国者实不少。”

吉光片羽幸存,如野草挣出石缝,令人更悟和平之可贵。

12月2日,应松丸东鱼邀,王个簃与顾廷龙前往欣赏他收藏的《吴昌硕印谱》等珍品。“坑小挖得深”是许多日本学者的研究风格。篆刻家松丸东鱼积二十年心力,什袭珍藏缶翁书画九十余帧,筑室贮之,题榜“宝缶庐”,“后被火,剩八十余件”。

吴昌硕别号老缶、苦铁等,开“后海派”。他于石鼓文用功最多,以篆籀笔法入画,自称“苦铁画气不画形”。当年,27岁的王个簃破釜沉舟,辞去月薪四五十元的南通省立第七中学教职,一只箱子、一张古琴,投缶庐门下。王个簃因任其孙家教,得以朝夕相伴。

访问期间,正逢吴昌硕先生的周年。21日下午,松丸发起同道在一座寺庙里举行纪念仪式,这种仪式在十年中举行三次。据不完全统计,吴昌硕为日本公私收藏的作品至少有2500件(不包括近年来回流的数千件在内)。

讲经堂的四壁及桌上,整齐放置着吴昌硕真迹达几百件之多,皆为来客私藏。“经过再三考虑,我准备详细叙述一些昌硕先生刻苦学艺的情况。为了使日本朋友更能理解昌硕先生的创作方法和意图,我就用陈列的作品做介绍。”王个簃在《随想录》中回忆。

中国书法自汉代传入日本,形成书道。但在上世纪六十年代初,中国书法界知己不知彼。探讨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殊途及相互影响,借此反观中国书法的真义,此行不仅推动了两国书艺的交流,也成为民间文化互动往来的见证。

王个簃搦管:“文字缔因缘,上下二千载。老树耸骈枝,新花放异彩。”笔走游龙,幻化成联结友谊的纽带。

“当我们和新交旧雨的日本朋友握手道别时,大家不约而同翘首盼望,中日两国恢复邦交的日子早日到来。”王个簃感慨。

远道衔来的橄榄枝,绝非精卫填海。友好邦交不是一味屈从和赞同,而是彼此倾听,在理解的基础上,求同存异,碰撞融合。1972年,中日建交。

王个簃米寿之年,第三度赴日讲学办展,3年后去世。

如今,个簃艺术馆守望着文峰塔,青铜胸像四周绿草茵茵,王个簃不负恩师所题:“食金石力,养草木心。”

记者 顾 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