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笔下有不少只存在于背景设定中的高人,他们的事迹被后世武林人士传颂,可惜却没有机会直接登场,读者只能通过寥寥数语来窥探他们的强大,比如《倚天屠龙记》中提及的“斗酒僧”就是其中之一。 其实从上帝视角来看,斗酒僧更像是个原本不在金庸计划之内的人物,毕竟当年王重阳在华山论剑击败了东南西北四绝,又在古墓之中刻下了“重阳一生,不弱于人”的文字,无论怎么看,他都该是那个时代的天下第一了,可斗酒僧的出现让王重阳的地位变得十分尴尬,他在嵩山以斗酒的方式胜过了王重阳,继而得以借阅《九阴真经》。 (王重阳剧照) 这斗酒僧到底是谁?他的武功在王重阳之上的话,又为何还要自降身份去找王重阳斗酒? 一、隐士高人斗酒僧 斗酒僧这个角色姓甚名谁,在书中其实并未交代清楚,人家独孤求败尚且在《神雕侠侣》、《笑傲江湖》以及《鹿鼎记》中被提及过三次,而关于斗酒僧的故事,却只在《倚天屠龙记》中一笔带过。 当张无忌将《九阳真经》翻到最后一页时,一位鲜为人知的前辈高人跃然于纸上。 原文道:“他不说自己姓名出身,只说一生为儒为道为僧,无所适从,某日在嵩山斗酒胜了全真教创派祖师王重阳,得以借观《九阴真经》,虽深佩真经中所载武功精微奥妙,但一味崇扬'老子之学’,只重以柔克刚、以阴胜阳,尚不及阴阳互济之妙,于是在四卷梵文《楞伽经》的行缝之中,以中文写下了自己所创的'九阳真经’。” ![]() (张无忌读经书剧照) 虽只寥寥数语,却信息量极大,他是什么人,凭什么能压王重阳一头?还有最关键的一点,这位高人之所以被读者称为“斗酒僧”正是因为他与王重阳的斗酒之举,可他为何要斗酒,而不是武斗? 二、五绝的长辈 这个问题要从两个方面来看。 首先从王重阳的视角来看,且不知他当年是在嵩山游玩还是习武,只是突然冒出来一个和尚,说要与他斗酒,还要借阅他的《九阴真经》,若你是王重阳,你会怎么做? 当然,重阳真人是得道高人,不至于骂一句“哪来的疯僧,一边凉快去”,但至少也不应该接受对方的“挑战”才是,当年王重阳可是在寒冬腊月之时于华山之巅与东南西北大战了七天七夜才获得了《九阴真经》的持有权,这和尚居然要以斗酒的方式来借《九阴真经》,岂不荒谬? 王重阳又不知对方底细,如何会以如此荒唐的理由将真经送出,他会接受对方的挑战只有一种解释,技不如人,是的,是武功不如对方,只能勉强答应斗酒。 ![]() (僧人剧照) 再从斗酒僧的视角来看,从他后来能轻而易举地创出《九阳真经》来看,他的武功的确是极高的,他强于王重阳也并不让人意外,可既然他明明可以靠武功压制王重阳,为何要以“斗酒”的方式来决定胜负呢? 这或许就与他的真实身份有关了,他或许是为了要帮自己的孙子“报仇”,当然,说报仇或许言重了,更确切地说应该是帮自己的孙子找回面子而已。 三、为何要斗酒? 在笔者看来,斗酒僧不是别人,正是当年身怀北冥神功、凌波微步以及六脉神剑三大神功的段誉,笔者并非毫无根据,书中是有多处细节可以证明这一猜想的。 可能有人会问,段誉能活到王重阳崛起的时代?那您多虑了,段誉和王重阳都是有历史原型的人物,王重阳是活到了公元1170年,段誉呢?不得不说这人是真长寿,他一直活到公元1176年,所以二人完全有机会遇上对方。 前文提到过斗酒僧的人设,他说自己一生为儒为道为僧,这其实也是符合段誉的人生经历的。 段誉曾经是大理世子,也算是官职之一,他本人又精通各种诗书,《易经》对于他而言都了如指掌,正因为如此他才能轻易学会以《易经》为根基的凌波微步。 段誉后来拜了神仙姐姐为师,他已以逍遥派传人自居,而逍遥派是个道派,段誉当时虽是俗家身份,也算是与道家有了缘分,自然算得上是“为道”。 ![]() (段誉、钟灵剧照) 至于最后的“为僧”就很好解释了,新修版末尾明确提到了段誉后来选择了出家:“大理(史称'后理’)宪宗宣仁帝段誉,登基时年号'日新’,后改文治、永嘉、保天、广运,共有五个年号,其后避位为僧,一共做了四十年皇帝,传位于其子段正兴。” 从经历来看,段誉与斗酒僧的人设是十分匹配的。 从实力来看,段誉先后吸走了二十六位高手的内力,其中更是不乏鸠摩智这等绝顶高手,他的内力震古烁今,再加上三门绝技的加持,实力在王重阳之上也实属正常。 从动机的角度来看,段誉后来前来“挑战”王重阳,或许是为了帮自己的孙子讨回颜面,毕竟当年的华山论剑中,作为大理段氏代表的“南帝”段智兴也败在了王重阳手中,大理段氏向来自视甚高,此事也算是丢了大理段氏的颜面。 最后从对决的方式来分析,为何要斗酒?这才是关键。 根据前文的分析,真人若是段誉,他的实力远在王重阳之上,根本无需拐弯抹角的斗酒,直接以六脉神剑加北冥神功出手,再加上能够快速移动的凌波微步,王重阳怕是怎么输的都不知道。 可段誉并非恶人,他向来宅心仁厚,后来出了家,更不可能做出伤人之举,他能做的,仅仅只是凭“前辈”的身份来逼迫王重阳斗酒,无论身份上的长幼尊卑,还是武功的差距,王重阳都没法拒绝段誉斗酒的请求。 而且对于段誉而言,斗酒还有两层意思,一来这能够让王重阳以最体面的方式败给他,二来斗酒也是段誉最有把握的一种对决方式,你且看他当年与萧峰斗酒时的场景就明白了。 ![]() (段智兴剧照) 原文道:“(段誉)说着便将跟前这一大碗酒喝了下去,随即依法运气。他左手搭在酒楼临窗的栏杆之上,从小指尖流出来的酒水,顺着栏杆流到了楼下墙脚边,当真神不知、鬼不觉,没半分破绽可寻。片刻之间,他喝下去的四大碗酒已然尽数逼出。” 当年的萧峰都没看出半点异样,如今的王重阳自然也不会察觉这位前辈居然会“作弊”。 于是段誉就以看似十分荒唐的方式赢了王重阳,为大理段氏讨回了些许颜面,也顺势借阅了那《九阴真经》,如此一来,一切就说得通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