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哈尔滨(五)红博广场、索菲亚教堂、总体印象

 hsgzlgg 2022-06-18 发布于山东

红博广场的是历史的怪胎。

    圣尼古拉大教堂【俗称喇嘛台】位于哈尔滨南岗区黑龙江省博物馆广场中心。设计者是俄国彼得堡建筑专家鲍德列夫斯基。哈尔滨原本是不起眼的小渔村,一八九六年六月三日,清政府钦差大臣李鸿章与俄财政大臣维特,外交大臣罗曼诺夫在莫斯科签订《中俄密约》,俄国攫取了在中国吉林,黑龙江境内修筑铁路权利。要修建一条中东铁路,而铁路就要有火车站,一八九八年四月考察队俄工程师希特洛夫斯基率特别考察队到现在的哈尔滨,确立位于松花江与其支流阿什河之间的三角地带,他建议把中东铁路与其南满支线的交点设在那里,东经126度38秒、北纬45度45秒,他们选择在附近只有一个小渔村的荒原建火车站,所以是先有了火车站,后有了哈尔滨这座城市。     1899年10月13日举行奠基,1900年春开工,动工兴建,七月间义和团围攻哈尔滨,工程暂停,至一九OO年十二月十八日竣工,举办“祝圣”仪式。总耗资20万卢布。 该教堂平面为南北向希腊十字式,集中对称布局,全部为原木架井干式构成。主体部分,酷似一座喇嘛台。旧照片



    东西走向的帐篷,其上方高高竖起一座不等边六角形尖楼,楼顶有一圆头形装饰物,其上为十字架。在它北面有连为一体的钟楼,楼顶与主体均为相平行的帐篷型,其上有三个圆头形装饰物,中间的稍高大些,圆头顶部各有一枝十字架。教堂第三部分为祭坛,是面膨大部分。屋顶均由六角形鱼鳞铁覆盖,圆头均由四边形黑白相间铁皮相错覆盖。圆头的颈部有锯齿形圆装饰,这种装饰具有典型俄罗斯风格。教堂四周有铁栅栏,并种有树木和草坪。



    教堂内有精美的神像油画。其中有毕业于彼得堡高等美术学院的格鲁申考创作的圣父、圣子、圣灵油画,阿穆尔军区官兵赠予的圣母玛利亚油画,有专程从俄国运来的耶稣圣像,此外,还有圣徒克娘等圣像和金质、银质十字架钻石等。1934年由俄国工程师那·阿·乌拉索威次设计,在教堂院落北侧,另建一个小礼拜堂,呈长方形。   

    1966年8月23日深夜,“该教堂被当成“四旧”拆除。这是拆除教堂当天的照片。



    1968年在原址竖立起来一座细而高的长方形纪念碑,四面刻着林彪手书的“念念不忘”碑顶是四面红旗,由于形状酷似冰棍,又被称为冰棍塔。这一阶段,政治(以文化大革命纪念塔为象征)取代了宗教成为一个国家的狂热所在。


    1971年林彪出逃后,林彪手书被铲掉。1972年,在周总理陪西哈努克来哈之前,将塔炸掉,原址变为花坛。荒芜的花坛象征着整个民族的迷惘。成为史上寿命最短的纪念塔。

    1997年6月在喇嘛台原址修建了阳光大厅。阳光大厅的地面建筑总高度三十五米,从地平面开始,由球形网架、四个肋、主杆、金色雪花四部分组成。球形网架被四个肋分成四大块,以绿色中空夹胶玻璃形成台阶状,一个直径三点九米的金色雪花嵌在建筑顶部。设计者的设计寓意是:金色雪花,代表了北国城市哈尔滨的风貌与繁荣;圆球,代表了哈尔滨市经济、文化、科技、教育的结晶,也象征着哈尔滨-天鹅项下的珍珠;玻璃台阶,象征着哈尔滨建设蒸蒸日上;绿色寓意着“可持续发展”的哈尔滨经济;钢球与立柱构成字母“H”,是黑龙江、哈尔滨和红博广场汉语拼音与英文的第一个字母。 当地人戏称为“坟包”。与圣尼古拉大教堂相比,无论从建筑艺术,还是城市地标意义完全不是一个档次!


    原来有人提议在原址重建圣尼古拉大教堂,但考虑商业需要,要在地下建商城。就成了现在这个“坟包”。


    苏联红军纪念碑是为中国的自由与独立在解放东北战斗中牺牲的苏联英雄们而建立的。苏联红军纪念碑有三座,分别在哈尔滨、长春和沈阳。



远处的古老建筑为黑龙江省博物馆。



    哈尔滨市少年宫成立于1955年7月1日,是全国较早建立的少年宫之一。宫名是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朱德委员长题写的。一期工程艺术中心座落在南岗区红军街33号,占地面积16500平方米,建筑面积13000平方米。



广场周围的现代建筑。




现在,在中国,对类似圣尼古拉大教堂这样历史建筑的摧残还在不断的发生。即使是新建筑也是今天建,明天就推倒重建。可以预言:在不久的将来,将不会再有百年历史的建筑了!

    这是我第一次到哈尔滨。这座美丽的冰城是我一直向往的。

    我的表哥在哈尔滨工业大学读书,成为赵家学习最好的。当时我就下决心,也要考上这样的大学;哈尔滨的冰灯和雪雕也是令人神往的;十月革命后,许多旧俄军官和贵族的女眷逃到哈尔滨,嫁给当地平民,因此,哈尔滨的小伙子和姑娘长得很漂亮,据说,哈尔滨的小伙子修长,帅气。芭蕾舞剧团往往在哈尔滨招男演员;文化大革命的“哈军工”也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

    这次暑假我以哈尔滨为驻地到周边旅游,先后停留近一周,近距离地感受她,了解她,收获颇丰。

    我是第一次到东北旅游。从广州乘飞机到长春,然后,乘火车到哈尔滨。到长春火车站是半夜12点,买1点开往哈尔滨的火车票。晚点了也不广播,问工作人员,也不理睬,服务态度极坏。竟然晚点7个小时!原计划到哈尔滨后立刻转车到长白山。因为后面要到呼伦贝尔,只好放弃了长白山。

    后面到旅馆、饭店、旅游景点给人的感觉是服务意识极差!时间在这里放慢了脚步,再也不是金钱。整个社会仿佛回到了80年代,人们仍然保留东北人特有的豪爽,但是对工作毫无热情。(个人体户除外)

    哈尔滨的小伙子和姑娘长得确实漂亮,而且是健康的,自然的漂亮!为尊重个人肖像权,不宜贴在这里。只有自己欣赏了!

    我每天都是凌晨5点起床。我在哈尔滨的第一个凌晨竟然是3点!此时,天已大亮。但是街道上行人稀少,居民与内陆人一样,早上8点上班,大亮天,照睡不误!

    到菜市场去感受居民的生活。物价很便宜。到东北就要吃正宗面食。要了一大碗馄饨,真材实料,只要3元!    
煎饼,味道就是与关内不一样!


第一次看见用铡刀剁排骨!


哈尔滨是混血文化。先说吃,啤酒、红肠、大列巴,还有马达尔冰棍。

哈尔滨人喝啤酒是论升,而且不要菜,完全当饮料喝,尤其是女孩酒量特别大。



    哈尔滨红肠,俄语译音为“里道斯”,我先以为里道斯是一个地名或商标。东北的猪肉比关内香,东北的猪喂粮食,关内喂泔水。我第一次到秋林公司没有买到,没想到如此热门的产品竟限量生产!


    大列巴,被称为哈尔滨一绝,是哈尔滨独特的风味食品。哈尔滨秋林公司和华梅西餐厅生产的大面包都已有七、八十年历史。这种大面包为圆形,有5斤重,是面包之冠。秋林“大列巴”也是以每天160个的限量生产!很喜欢“大列巴”的包装,以前是白屉布的口袋,现在是无纺布上印着俄罗斯风情的花纹图案,简单朴素中透着别样的风情。



马达尔冰棍,据说冬天卖得最火!



    再说建筑,“简直就是一座放大了的莫斯科”,仅存的中国元素就是文庙和道台府。无怪当年张学良要建文庙!有些建筑本身就是混血儿。“中华巴洛克”风格被称为“畸形的珍珠”,哈尔滨市道外区中部的建筑群外形是欧式的。



外表的装饰纹样却是中式的。


    楼宇的内部又具有中国四合院的特征,所谓四合的“四”字,是指东西南北四面,合即:四面房屋围在一起,形成一个口字型结构。



    上世纪10至20年代,先后有29个国家侨民来哈埠安居,仅斯拉夫(俄)人多达20万余众。还有父辈是跑崴子、闯乌拉尔的旅俄华工及红军“中国团”“国际88旅”(抗联教导旅)的将士。就国度民族而言,中俄之间相互婚媾所育后辈,可以说是混血人主体。混血人有三大特征:漂亮、聪慧、健硕。性格外向,活泼、爽朗,擅长交际,生命力旺盛。

    混血语言,更是冰城一绝。早在上个世纪20年代,瞿秋白就曾写道:“哈尔滨上上下下都能讲几句洋泾滨的俄国话。”确属一种时尚,称之为“毛子调”。市面流行的斯拉夫话语,音译、意译、意译加意译,还有谐趣译法,别有味道。上了岁数的人常挂嘴边:“拔脚母”(走)“都是为打你呀”(再见)。小学生乐意说:“袜子搁在鞋里呢”(礼拜天)、“嘎嘎拉斯”(正好)。哈尔滨汉语中外来的俄语,非常之多,比如“布拉吉”(连衣裙)、“维大罗”(水桶)、“沃得克”(烧酒)、“格瓦斯” 饮料 、“戈比旦”(军官)、“玛达母”(妇女)等。饶有风趣的是,好些词,前面按音译,后面加上汉语表意,例如:马神—井、苏波—汤、八杂—市、啤—酒、马林—果,成为汉化了的俄语。笆篱子是监狱的译音,坐牢则称“蹲”笆篱子。暖炉,音列气,俏译成“壁里砌”。形态栩栩,出奇制胜。

哈尔滨索菲亚教堂是远东地区最大的东正教堂。始建国土一九零七年三月,是沙俄东西伯利亚第四步兵师修建的随军教堂。一九一二年改建成砖木结构教堂。一九二三年九月二七日,圣·索菲亚教堂易地现址进行第二次重建,由俄罗斯建筑师克亚西科夫设计,历时九年,一九三二年一一月二五日落成。
索菲亚大教堂是目前中国保存最完美的典型拜占庭式建筑,这座诞生近百年的建筑宏伟壮观,古朴典雅,充溢着迷人的色彩,其建筑采用传统建筑方法。整个广场凝聚着音乐的优美旋律与建筑智慧之光。景区内建有现代化专业展馆,近千幅美的图片展示着文化名城哈尔滨的历史、现状与未来。比例为1:600、面积近400平方米的大型城市规划沙盘,运用了声、光、电及升降等高科技手段,描绘了未来哈尔滨的宏伟蓝图。广场上  哈尔滨索菲亚大教堂全貌
还有陶吧、影吧及旱冰场等娱乐场所,啤酒广场、冷饮广场则有着“东方小巴黎”的风采,每年吸引数百万中外游客来此观光旅游。
这巨型的洋葱头式大穹顶是典型的俄罗斯建筑的屋顶形式,宏伟壮观的构思可以同莫斯科的瓦西里教堂相媲美。主穹顶的顶部距地面高48.55米,给人以耸入云宵,蓬勃向上的想像空间。大家看它那饱满而巨大的洋葱头式穹顶在建筑中央构成了特殊球面,剖面最大直径为10米,形成巨大而丰满的室内空间,是教堂画龙点晴之处。  索菲亚教堂的篷顶以主穹顶为轴心,分布于主穹顶的前后左右四个帐篷大小不一,装饰十分精美,与主穹顶形成了主从结构,由若干连续拱券托起的篷顶,特别是帐篷顶上火焰形尖券,以惯用的篷顶冠戴小洋葱头式穹顶而结束的设计手法,既衬托出大穹顶的雄浑气势又突出所映了整个外墙体华丽多彩的细部。外墙体主体为清水  教堂内部
红砖结构的多面体,形体构造复杂,砌工精细。墙体以大小套叠的拱券构成母体,组成的细部丰富而生动。位于大穹顶下方的是一个16面体的大鼓座,鼓座的第一个段面都开了一个高侧窗,檐口装饰线角为花瓣形和神乳体。鼓座下部经过多层线角过流到下层八面体的大柱墩。底部棱、角、线和谐连接,为罗马风格的边疆拱券的设计风格。这几十个窗两侧砌成的壁柱方圆相连,为整个建筑平添了几分异域风情。



    教堂的内部在一定程度上表现了君士坦丁堡的索菲亚教堂的穹顶气氛。教堂巨大的穹顶构成了极其宏伟壮观的空间轮廓。您现在从大厅中央向上望去,是否感觉到由这4个大帆拱托起的如此巨大的带有宗教图案的大弯顶内墙面富丽堂皇而又高雅别致。教堂正门篷顶为钟楼,悬挂着1大6小共7座乐钟。那座最大的乐钟由响铜铸成。乐钟重达1,8吨.最大直径为1.425米,临近钟耳和钟的底部装饰的是规则花边。钟的中部雕有4个圣像,以8个规则的莲形花边上的古俄文注明的是铸造年代,6座小乐钟可以奏出6个不同音符,每逢重要宗教节日,敲钟人把7座钟槌上绳子系于身体不同部位,手足并用,有节奏地拉动钟绳,铿锵的钟声响彻云霄,据说当时连几十公里外的阿城居民也会听到这钟声乐曲,堪称哈尔滨的一大奇观。  索菲亚教堂的主穹顶,4个小帐篷顶及后屋顶共有6个十字架。同基督教的十字架相比,东正教十字架上方有一处平行略短的横杆,下方有一处倾斜的横杆。索菲亚教堂十字架主干仍是东正教十字架的形式,但在主十字架上又加装几处横竖杆,使十字架在横杆、竖杆的局部又形成数个小十字,使十字架显得整体饱满、线条柔和。十字架通过类似洋葱头状球体与主穹顶相连,与帐篷顶或屋顶相连接,球体下方过渡为圆柱体,还加装莲花座。十字架通体是金黄色,与绿色的穹顶、帐篷顶互相映衬,使整个教堂愈发显得雄伟恢宏、高贵典雅。  索菲亚教堂共有“一主两辅”三处唱诗台,处于两侧耳门门厅上的是辅唱诗台,与两处小圣所相对,兀然突出在半空中,成为二层平台,给大厅硕大的空间平添了一个层次。位于正门门厅上的是主唱诗台,由左侧楼梯可以上去,与左侧小唱诗台有走廊相连。主唱诗台的前面敞开,其他方向以墙面、屋顶进行封闭,面积约20平方米,可容纳4人。


    希望哈尔滨象美丽的天鹅飞得更远,飞得更高!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