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门三贤——冉耕、冉雍、冉求●荣海生

 道德经学习资料 2022-06-18 发布于辽宁

冉氏乃少昊之裔,曹国开国之君振铎之后,世居“菏泽之阳”。时至今日,每年农历的三月,冉氏后人都要参与到仿山祭祖活动中。到孔子时期,冉氏已非常贫困,以牧为业,人称“犁牛氏”。故孔子有“犁牛之子且角,虽欲无用,山川岂舍诸”之说。有一种说法,三冉(冉耕、冉雍、冉求)为亲弟兄,世居定陶东的冉堌。冉耕的父亲冉离娶妻颜氏,生长子耕、次子雍。颜氏死,离又娶公西氏,生三子求。后公西氏听说孔子设教阙里,便命三个儿子前往求学。三兄弟承母命从学孔子,虽寒暑易节,学习不辍。归各成器,名扬后世,被称为“一门三贤”。另一说法,三冉乃同一族人,并非一家人。《孔子家语》在记载冉雍的情况时说:“冉雍,字仲弓,伯牛之宗族。”就是说,冉耕和冉雍是同一家族。《史记》载:“仲耕父,贱人”,那么,冉耕当然就是“贱人”出身了。《孔子家语》载“冉求……仲弓之宗族”,冉求和冉雍也是同族,出身于微贱的家族。冉氏三贤皆名列“孔门十哲”,是孔子弟子中的佼佼者。曾子曾与“三冉”在成武云亭山弘儒会文,留下了文亭山遗迹,“文山夕照”是成武八大胜景之一。
冉耕,字伯牛。据《圣门志》和《阙里广志》记载,冉耕(伯牛)比孔子小七岁,系孔子学生中年龄较大的一个。《史记·仲尼弟子列传》载:“冉耕,字伯牛,孔子以为有德行。”《孟子·公孙丑上》:“宰我、子贡善于讲话,冉牛、闵子、颜渊善于阐述道德”。这里更把冉耕放在颜渊、闵子骞的前边,可见他在道德修养方面的造诣。又据《白虎通奉命》载:“冉伯牛危言正行。”【“危”即端正的意思,是说冉耕说话做事都很端庄正派。因此,冉耕不论在大的道德修养方面,还是在待人接物方面,都能做得恰到好处,所以他和颜渊一样,以“善行”而出名。《文献通考》记载,孔子为鲁司寇时,冉耕曾为中都宰。孔子周游列国之后,回到鲁国时说:“德行,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可见,冉耕在孔子七十岁左右时还活着。不久冉耕患“恶疾”先于孔子而死。】

冉耕在德智方面给后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受到历代官府的祭祀。唐开元二十七年(739年),赠冉耕为“郓侯”,宋代大中祥符二年(1009年),又追封为“东平公”,咸淳三年(1267年)又改封为“郓公”。


【冉雍,字仲弓。冉雍能忍受清贫、不迁怒,不善巧言令色和谄媚,曾虚心地向孔子问“仁”和“政”。孔子对其有“雍也可使南面”之誉,这是孔子对其他弟子从来没有过的最高评价。】孔子还在临死时在弟子们面前夸奖他说:“贤哉雍也,过人远也。”所以,后世对冉雍的评价甚高。荀子在他的《效篇》中,就把冉雍与孔子相提并论,说:“通则一天下,穷则独立贵名,天不能死,地不能埋,桀跖之世不能污,非大儒莫之能立,仲尼、子弓是也。”孔子死后,他与闵子诸贤,共著《论语》二十篇。又独著书六篇,成《敬简集》。现书已不存。冉雍死后,葬于定陶城东的冉堌集,《通志》记载“冉子墓在定陶东三十里。”今菏泽市定陶东冉堌镇有冉陵,以前有冉子庙。与伯牛、子有合祠,在其故里曹州(今菏泽市东张什店)建祠专祀。汉高祖过鲁以太牢祀孔子,祀奉冉雍为陶子,元帝加封为陶侯;唐太宗贞观二十二年(648年)封鲁候,玄宗开元十七年封薛侯;宋真宗大中祥符二年增封下邳公,咸淳三年封薛公;明嘉靖九年(1530年)改称先贤冉子。


【冉求,字子有。冉求精通六艺,长于政事。孔子很看重冉求的政治才能,把他列入“政事”科的第一名,并称赞他“千室之邑,百乘之家,求也可使治其赋。”季康子把持鲁国国政,欲招冉求辅政。孔子欣然曰:“鲁人招求非小用之,将大用之也。”冉求遂回国为季氏宰。从冉求的一些言行看,他视乎在处事方面比较善于讨好贵人,如公西赤被派到齐国,他就擅自给公西赤增加粮食供给。公西赤也是孔门弟子之一,因为家有权势,冉求就讨好他。孔子对此不高兴。至于声势显赫的季氏,冉求因为是季氏宰(总管),更是尽心效力。如《论语·子路》载:冉求总是退朝很晚,孔子问他:为什么回来得这么晚呢?冉求说有国家大事要办。其实也不是什么国之大事,而仅仅是季氏的私事。孔子当面指出,这仅仅是私事而已,如果是国家大事,我也在大夫之列,总得知道的。孔子对冉求帮助季氏剥削百姓非常不满,曾批评他根本不努力学习有关“仁”的学说。《孟子离娄上》记载:冉求做季康子的总管,把田赋增加了一倍。孔子说:“冉求不是我的学生,你们大张旗鼓地攻击他都可以。”冉求受到了不仁不智的抨击,后来的儒家著作都引以为戒。冉求不重视“德”的修养,从来没发表过关于仁、义、礼、孝等儒家道德观念方面的看法,也没向孔子请教过这方面的问题。他不重礼乐修养,认为礼乐教化之事,要等待贤人君子去做。他对孔子尊重但不是绝对服从,具有一定的思想自主独立精神。孔子晚年安心于传道受业,多赖于冉求的大力支持。冉求受到过孔子的肯定也受到过孔子的严厉指责,所以后世对他的评论各有不同。唐代开元二十七年冉求被追封为“徐侯”,宋代大中样符二年被封为“彭城公”(后改称徐公)。】

注作者:(荣海生,男,1968年10月生,山东菏泽牡丹区人,青岛大学毕业。现为菏泽市社科联党组成员、秘书长,青岛大学校外导师、历史学院客座教授,菏泽学院客座教授,市政协委员,曹州历史文化研究所所长)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